我读经典之《如今的佛像为什么那么丑?》

要谈如今的佛像为什么那么丑,还是要从一篇很有见识的文章谈起。

以下录自《霜红龛集》作者傅山 明末清初 山西阳曲人

高手画画 作写意 人无眼鼻 而神情举止 生动可爱 写影人从而装点刻画 便有几分死人气矣 诗文之妙亦尔 若一七八尺体面大汉 但看其后背岂不伟然 掉过脸来 模模胡胡 眼不成眼 鼻不成鼻 则拙塑匠一泥人耳 微七八尺即十丈何为

写意高手画画,根本就不需要把人的口鼻画出来,动作和神态已经活灵活现。给死人画像的画匠画的再逼真、再细致,因为没有生气,画出来的也只能是灵堂里摆放的遗像。做文章也一样,文章也贵在有生气。如果一味只要求写得细致,写得“真实”,反而不容易写好。比如一个七尺大汉,只看他的背,岂不是十分雄岸?若叫他转过身来,那脸上的眉毛、鼻子未必长得匀称好看。即使画得出来也未必能使人觉得美。如果画成了一个呆头呆脑的泥菩萨,再高再大,又能给人什么印象呢?

这个观点很重要,看似谈的是画画,谈到了写文章,其实它的背后讲的是文艺创作的指导思想。

接下来就谈到我们的主题,不知道你是否留意,如今的佛像为什么那么丑?

先看看古代的,感觉下。

我读经典之《如今的佛像为什么那么丑?》

端庄平和雍容典雅

我读经典之《如今的佛像为什么那么丑?》

宁静从容神态安详

我读经典之《如今的佛像为什么那么丑?》

温暖安定气韵淡然

再看看现代的,也感受下,可能会引发不适,请小心......

我读经典之《如今的佛像为什么那么丑?》

无言以对,就是丑

我读经典之《如今的佛像为什么那么丑?》

哪有气质?何来形象?

我读经典之《如今的佛像为什么那么丑?》

据说是某企业主他爹,注意我没用父亲、爸爸的称呼,因为“爹”在这里最贴,充满粗陋气息。

为什么会这样呢?

仔细思量。

可能很多人已意识到了一件事——当代中国人过的是一种缺乏美感的生活。长时间以来,我们中国,包括古代中国都处于在温饱线上下挣扎的位置,就像张宏杰老师在书中讲到的,哪里有什么康乾盛世?即使在最繁盛的时代,到处也能见到被冻饿而死的人,一部中国历史就是一部饥饿史!新中国成立之后,经过不断探索艰难前进,终于找到了适合中国发展的道路——改革开放,直到今天的改开40年,我们终于摆脱了始终在我们背后如影相随、挥之不去的饥饿影子!就像一个人饿久了,难免要暴食暴饮膏粱厚味一样,我们的审美也在伴随着吃饱饭的过程中出现了变形。首先映入我们眼帘的是那些招摇过市的所谓“土豪”们、煤老板们、家里有矿的人们,他们大金链子小金表,一身肥肉满脸不在乎的在大把花钱,在吆五喝六,他们眼中的美就是KTV里浮华的装修,就是洗浴中心里面豪奢浮夸的罗马柱,就是大红大绿、就是金碧辉煌、就是猪头肉烧鸡烤鸭,最多就是燕翅鲍国际名牌私人飞机高级会所......

究竟什么是美,他们已经不知道了,甚至从来就没有知道过。而这些所谓的土豪们以庞大的财力和社会势力产生了无比巨大的影响力,几乎就可以代表我们这个时代的审美趣味。

木心先生早就说过,审美如果有问题,那就是得了绝症。

这句话似乎一语成谶,一语道破我们的死穴。

换个角度讲,无论是从技术角度、经验角度,还是眼界角度,我们肯定是有史以来经验最丰富、眼界最宽阔的中国人,但我们见过和掌握了越来越丰富的技术之后,手里的作品为什么却会丑成这个样子?

一定就是审美出了问题,也就是对于美的判断出了问题。刚才已经讲过,这种判断的权力绝大多数被土豪掌握,其实更多地被更有权力的机构或者个人牢牢把握,老百姓也只有看看的份儿。但好在历史是由老百姓创造的,我们的网络发展,就给了每个人发言机会,大家越来越发现,我们的设计、商标、标志和国外的相比,尤其是日本的那种极致的、较劲儿的美感相比,好丑啊。这些汹汹的民意一定会刺激和引导掌权者们逐渐改变自己,这其实也是掌权者提高自己执政能力的很重要的一环。

但,有一点是我们应该警惕的,身边总是听到有人评价别人,没文化、没品味,真“low”!这种表现形式大家都能理解它的含义和背后的指向,但其实并不明白,它的深层含义其实就是审美。

还是像鲁迅先生讲过的,要有天才我们首先要有适合天才成长的土壤!就像足球要从娃娃抓起一样,我们对于美的感觉,审美的趣味提升。必须、也只能从孩子培养,一步一步的教育和引导这些祖国的未来,让大家明白中华之美究竟有多美。

这其实也是文化自信的基础!

我读经典之《如今的佛像为什么那么丑?》

庄重温和气定神闲

我读经典之《如今的佛像为什么那么丑?》

文房四宝心灵栖息地

我读经典之《如今的佛像为什么那么丑?》

昂首阔步自信泰然

我读经典之《如今的佛像为什么那么丑?》

从容大度胸怀博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