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輪危機將以何種方式結束?

關於經濟危機因為什麼而爆發,市場上有很多解釋,但是如何從危機中走出來,大家的回答都基本一致,那就是放水。


今天就聊一下放水,並拋開意識形態的問題,聊一聊走出經濟危機過程中,必然會發生的一些事兒。


自90年代中國高速發展以來,我們能夠直觀的感受到的幾次危機,有1990年的日本房地產泡沫,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2000年的互聯網泡沫以及2008年的次貸危機。


有趣的是,我們都是這些危機最大的受益者。


這並不是巧合,對邏輯追根溯源,就是在全球進入到核捆綁之後,解決經濟危機最好的方式,就是創造出泡沫破滅中損失的(虛擬)財富。


因此,在過程中,意識形態的衝突就會降到次要的位置。


而在其過程中的放水,起到了兩個作用,一個是緩解危機帶來的壓力,給創造財富的過程爭取時間,另一個是作為資本的傳導媒介,把資本從資本主義帶到創造財富的地方去。


對此,我們看一下90年代以來,全球的幾次危機時刻。


1990年的日本經濟泡沫破碎之後,松下、索尼、東芝、日立、三洋們,通過鉅額投資中國,從危機中走出來的同時,也幫助我們締造了家電和小家電的供應鏈。


1997年的東南亞金融危機重創韓國和臺灣之後,現代、三星、鴻海、華碩們,他們利用大陸市場從危機中走出來的同時,也幫助我們締造了集成電路的供應鏈。


2000的納斯達克泡沫之後,在雅虎軟銀等美國資本的扶持下,拿著美元的中國互聯網生態圈迅速崛起。


2008的次貸危機爆發之後,在蘋果高通等美國資本扶持下,拿著美元中國的新一代移動互聯網生態圈迅速崛起。


可以說,每逢中國的產業鏈發展出現瓶頸的時候,資本主義總會適時爆發一次經濟危機,通過向中國轉移一波產業鏈來“續命”。


如果把模型簡化,就是遭遇到危機之後,很多資本就會選擇一些高速發展的地區來寄生,並將相關領域改造得適宜於資本的寄生,來實現自身的野蠻發展。


只不過,中國憑藉著龐大的市場以及勤奮的勞動力,使得每一次的產業轉移的風口,都被我們趕上了(被選中)。


資本帶著技術幫助中國打造產業鏈,以降低成本分攤費用,也利用中國的廣大市場傾銷,來提升利潤率和規模。


而中國則在每一輪的經濟危機中,不僅吸納了資本主義的資本以及產業鏈,還在資本家們的保駕護航之下,在全球市場攻城略地。


本輪危機將以何種方式結束?


可以說,那些海外的上市公司,除了瑞幸每賣出一杯咖啡之外(汙),小米每賣出一部手機,聯想每賣出一臺電腦,網易每賣出一張點卡,阿里每成交一筆廣告,美國人掙得都不一定比我們少。


因此,解決危機的本質是攜手雙贏,差別只在於雙方誰贏得多,誰贏得少。


而拋開意識形態單純看利益,我們也會發現,越是像華為中興這樣沒有依靠美國資本,卻跑在美國利益航道里的公司,就會被盯著打,因為在產業體系中,他們賺取的比例有點高。


而資本主義的一個規則,那就是市場經濟根據供求關係而變化。


過去二十年,爆發危機的源頭是美國,其他國家只是受到波及,而此次疫情,使得全球的經濟都受到了重創,資本市場泡沫的破滅,會促使著全球的資本家打破意識形態的框架,去尋求新的經濟增長點。


通俗的來說,把錢和技術放在中國,來去賺取利潤,是絕大部分發達國家的必然選擇。


所以,西方七國集團就陷入了囚徒博弈的分裂,美國希望其他國家跟著他一起當大棒,自己好吃胡蘿蔔,而其他的國家則在算自己的小賬,中國市場的容納能力就那麼大,蘿蔔都被美國吃了自己可就要餓死。


因此,只要扛過剛開始迅猛的三板斧,接下來我們形勢就會向好發展,在資本供過於求的情況下,資本之間也會相互殺價,給出更低的合作姿態。


所以,為了國家民族的利益,我們必然會抻,西方的技術也只會越來越便宜。


最後,再回到放水的問題。


水是怎麼來的?


不是我們自己放出來的,放出來的水大部分都是過剩產能,修復不了疫情帶來的衝擊,水的真正作用,是要承接西方湧入的資本,讓人民幣走出去併購,是要起到媒介作用的。


那些進來的西方資本也不過是附帶的,我們要產業鏈和技術,以及其背後的全球市場。


所以,考慮到未來的“外援”,我們原則上不會先於西方資本進入中國之前就放“內援”水,否則首先匯率上我們就要吃大虧。


而且,雖然我們忍了幾年痛苦的去槓桿,但畢竟家底薄,彈藥也是有限的,在沒有跟西方資本談妥,開門迎客之前,放出來的水只會去滋養神州系+瑞幸這樣的資本型企業,到之後真需要的時候就沒有了。


這也是為啥經濟學界喊了幾年的降息,央媽什麼招數都用了,就是不動降息這條線,因為這個總預備隊,是用來打外戰用的。


所以,轉過來再看,中美資本市場的拐點實際上跟經濟本身的關係可能並不大,在危機中,中國需要美國的技術和產業鏈,美國需要中國的市場,雙方的一系列爭鬥和甩鍋,本質上是在談判桌之前的討價還價。(這也是最近我們說啥都留有餘地的原因)


因此可以觀察,什麼時候中美外交領域不再那麼針尖對麥芒,也就意味著交易談的差不多了,兩個超級大國,準備攜手產業合作終結危機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