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海考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海考

約BC4000年前,文字與書寫工具進入了一個相對的成熟期,由此也帶來了古文化的昌盛。這時,古中國人開始尋找上古傳說中的「崑崙山」﹝Kunlun Mountains﹞。恰巧就在這個時期的前後,有一支夏人﹝Xia people﹞進入了中土腹地,看中了位於現在的青海高原上的巴顏喀喇山﹝BaYanKaLa mountains﹞,他們很可能就在巴顏喀喇山脈的一些主峰上面建立起了極為奢華的「神居」,並且以大洪水前位於「地球之臍﹝Navel of the earth﹞」的大崑崙來命名,稱之為「崑崙山」。由此,巴顏喀喇山在後來便被稱之為「崑山」、「小崑崙」或「崑崙丘﹝墟﹞」。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海考

圖片1·巴顏喀喇山‖圖片引用自百度圖庫

而這支來自於西亞或是北非的夏人,其核心領導成員無疑是一主神級別的女神王,她後來就成了近古中國神話中「西王母」——「西王母」有兩重含義,其一是她來自西方;其二,崑崙丘位於中國的西部——的原型人物,這在《山海經》中有著明確的記載: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山海經·大荒西經》〕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海考

圖片2·西王母銅像‖圖片引用自百度圖庫

那麼,這個位於西王母所在的聖地崑崙山北邊的「西海」,其具體的地理方位在哪裡?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海考

圖3·漢代西王母畫像磚拓片‖圖片引用自百度圖庫

我們知道,新疆境內有一個博斯騰湖﹝Bosten Lake﹞在古代就被稱作「西海」,後來又易名為「魚海」。博斯騰湖位於焉耆盆地東南面的博湖縣境內,面積為1019平方千米,是新疆境內最大的淡水湖,素有「塞外江南」之美譽。[1]但此「西海」是否就是《大荒經》中的「西海」?這值得商榷。理由有二,一是因為重名「西海」的內陸湖泊遠不止博斯騰湖一個,青海湖在古代也被稱之為「西海」。二是博斯騰湖就其規模而言最多也就只能夠得上「大澤」這種級別的水域,而稱不上「海」:這一點古人有著極為嚴謹的用詞標準。那麼,真正的「西海」又在哪裡?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海考

「西海」在《大荒經》中是一個極為重要的地理座標。從著述者的視角來看,當時中國的文明中心或就是中土冀州〔這裡的「冀州」指的是涵蓋整個克什米爾﹝Kashmir﹞地區,包括新疆、西藏以及青海大部、四川西部在內的極為廣闊的古「中土」區域,而非現代意義上的中原冀州〕。如果我們遁著著述者的視角來分析,《大荒經》的基本視點應就是我們給出的中土冀州的核心地帶——巴顏喀喇山南麓的廣大區域。那麼,被稱作「西海」的水域其地理區位應為川西以遠之地,具體來說,應處在鼎盛時期的古象雄王國﹝zhang zhung﹞境內,——事實上,所謂的鼎盛時期的古象雄王國其統治區域大致也就是前述的古「中土冀州」地區——此其一。其二,「西海」水域必須是一個名副其實的內陸海,而不是「大澤」級的常規湖泊。

在這個區域內,唯一符合上述兩個基本條件或者說是兩大定位標準的內陸湖就只有青海湖。如是,我們可先來了解一下青海湖的大致情形。

青海湖﹝Qinghai Lake / 藏mtsho-sngon﹞又稱「措溫布」,藏語意為「青色的海」。古又稱西海、鮮水或鮮海。位於青海省西北部的青海湖盆地,是中國境內最大的內陸湖和最大的鹹水湖。青海湖面積為4583平方千米,平均深度為21米,最大水深為32.8米。[2]

據稱,青海湖最早也是淡水湖,後來因為曖溼氣候的結束,曾經美麗的淡水湖在乾燥氣候的條件下逐漸演變成了鹹水湖。而且因為降水量的日益減少,河流的枯竭以及沙漠化的侵蝕等等客觀原因,一度擁有內陸大海之美譽的青海湖便逐漸縮小到現在的樣子。而在古代,青海湖曾經是方圓千里的大型內陸湖泊,唐時有確切的記錄顯示,其湖域周圓為400千米。從20世紀初俄人柯茲洛夫所測定的湖域面積4800平方千米,到2000年的遙感衛星的測量數據4237.48平方千米顯示,青海湖的湖域面積呈逐年縮小趨勢,那麼,在4000年前,青海湖的實際水域面積有多大?因為缺乏具體的科學數據,我們也不得而知,但可以肯定的一點是,其規模應超過5000平方千米,也勉強可以稱之為內陸海。[3]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海考

但結合整部《大荒經》的地理區位來分析,我們卻又只能否定青海湖就是「西海」這一推論,因為其地理座標與《大荒經》所給出的「西海」的實際方位不相吻合。具體來說,青海湖的地理區位實際上位於中土冀州之東,我們給出青海湖是「西海」的推測很可能是錯誤的。如是,我們只有將目光鎖定在西部地區的另一個大型內陸湖上,——儘管它現在已經走完了從內陸海到鹽鹹地的歷史演變歷程,不再是水域千里、煙波浩渺的大西海,——它就是上古中國內陸第一大淡水湖、在古代佔地方圓數千裡之廣的羅布泊﹝Lop Nor﹞。

我們來看看羅布泊的一些具體情況:

羅布泊位於新疆境內,素稱「死亡之海」,又名羅布淖爾,因其整個湖域地形宛似人耳,故享有「地球之耳」之美譽。此外,羅布泊周邊地區因歷史上先後有諸多民族生息繁衍其上,故湖泊名稱也非常繁雜,什麼蒲昌海、牢蘭海、輔日海、臨海、泑澤、鹽澤、洛普池、羅布池等等不一而足。[4]此外,還有人考證說,在《山海經》中它又被稱之為幼澤。——當然,對羅布泊的「幼澤」說我們肯定持否定態度。

羅布淖爾是為蒙語的音譯名,意為多水彙集之湖,——塔里木河、孔雀河、車爾臣河以及疏勒河等河流匯集於此,——據相關記載,公元330年以前的羅布泊其湖面水域面積還很大,直至1942年測量時,湖水面積還有3000平方千米,而20年後,即到了1962時湖水便驟減到了660平方千米,1970以後便完全乾涸。據稱,造成羅布泊湖水乾涸化的主要原因是為氣候變遷以及周邊地區人口的暴漲而造成的大規模生態環境破壞所致。[5]

如今已經完全乾涸了的、位於塔克拉瑪干沙漠﹝Taklimakan Desert﹞最東緣的羅布泊,在上古時期曾是中國境內最大的內陸海。羅布泊古湖面積根據最新的測算數據顯示,——美國於上個世紀80年代公佈的已乾涸的羅布泊「大耳朵」照片顯示,所謂的「大耳朵」其實就是羅布泊東湖的乾涸湖盆,而「重走彭加木科考探險之路」的科考隊也證實了這一點:他們發現羅布泊東湖連續向西延伸的湖岸線,從而確認羅布泊古湖的實際面積遠大於3000平方千米這一基本事實。——在4000年前它或超過10000平方千米,這個數字遠遠大於現在的中國第一湖青海湖。[6]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海考

圖6·被稱為死亡之海的羅布泊‖圖片引用自百度圖庫

那麼,在上古時期,青海湖與羅布泊何以被稱之為「海」?這就涉及到歷史上曾經發生過的一次全球氣候大變遷的問題。中土暖溼氣候的結束期大約為BC2500年前後,隨後便是持續多年的全球大幹旱,羅布泊正是在這時期開始逐漸由於降雨量的驟減、沙漠的侵蝕以及其它的一些人為因素的共同作用下開始緩慢乾涸化的。但是,羅泊布的完全乾涸是上個世紀五十年代的事,而更早時候的羅布泊還是一個極為寬闊的內陸海,《大荒經》作者所處的年代羅布泊應還是處在盛水期。

青海湖的演變史也大體雷同,但因為二者所處的地理位置的不同,青海湖至今還是中國內陸的第一大咸水湖,但羅布泊就遠沒有那麼幸運了,如今它已經完全乾涸而演變成了內陸的一個最大的鹽鹹地。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海考

圖7·羅布泊雅丹地貌‖圖片引用自百度圖庫

綜上所述,我們的結論是,《大荒經》中西海的確切所指就是當今的「死亡之海」羅布泊。這一點或可從《大荒經》對崑崙山的地理區位的描述中得到某種印證:

儘管其它幾個重要的地理特徵,如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等等,因為歷史原因現在已經難以一一對應,但一個顯著特徵是,崑崙山〔巴顏喀喇山〕的確位於西海〔羅布泊〕的南方〔正確地說,應是西南方〕,如是,總體而論,崑崙山作為佐證西海方位的一個地標性山系,或可以成立。

《山海經·大荒經》諸海探源之西海考

此外,從《大荒西經》對「西海之外」已是西極之地的描述中來看,羅布泊「西海說」也可成立: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樹,名曰櫃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當然,實際情形是否正如我們之所斷,這還有待專門家或更專業的博學之士來作科學的推論,而我們僅僅只是一個拋磚者而已。

《山海經·大荒西經》關於西海的記載有如下幾則:

"西海之外,大荒之中,有方山者,上有青樹,名曰櫃格之松,日月所出入也。"

"西海郩中,有神,人面鳥身,珥兩青蛇,踐兩赤蛇,名曰弇茲。"

"西海之南,流沙之濱,赤水之後,黑水之前,有大山,名曰崑崙之丘。有神,人面虎身,有文有尾,皆白,處之。其下有弱水之淵環之,其外有炎火之山,投物輒然。有人戴勝,虎齒,有豹尾,穴處,名曰西王母。此山萬物盡有。"〔待續〕

——————————————————————

參考文獻

[2] [3]參見百度百科《青海湖》

[4] [5] [6] 參見百度百科《羅布泊》

PAGE

8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