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1的輪胎為什麼沒有紋路?

很多人在觀看F1賽事的時候都會有一個疑問,為什麼F1賽車的輪胎都沒有花紋呢?其實花紋越少,輪胎與地面接觸的面積就越大,那麼也就更能把輪胎的抓地力發揮到極致,但是也不是所有F1輪胎都沒有花紋。所以今天蓋飯汽車就跟大家聊聊一下F1賽車輪胎花紋的秘密!

F1的輪胎為什麼沒有紋路?

目前,F1賽車的輪胎分乾地胎和溼地胎。為了分別適用於不同的天氣狀況、賽道特性,以及車隊戰術,其中乾地胎5種,溼地胎2種。

紫色:極軟胎

F1的輪胎為什麼沒有紋路?

極軟胎是2016年新賽季剛剛新加入的輪胎,限制在街道賽上使用,圈速比超軟胎快一秒左右。

紅色:超軟胎

F1的輪胎為什麼沒有紋路?

超軟胎升溫速度非常快,能夠快速達到合適的胎溫和最佳的抓地表現。但超軟胎的使用頻率比較低,因為它僅適合慢速多彎的賽道,比如摩納哥站和匈牙利站。據說超軟胎和人的大腿差不多軟。

黃色:軟胎

軟胎是整個賽季使用頻率最高的一款,它的工作範圍很大,適用於多種條件與環境的賽道。

白色:中性胎

中性胎的工作範圍相對較小,一般車隊在溫度要求比較低的賽道才會啟用中性胎。

橙色:硬胎

F1的輪胎為什麼沒有紋路?

硬胎從2013賽季開始,把顏色從銀色變成了橙色,硬胎比較適用於溫度需求更高的賽道。

綠色:溼地胎

F1的輪胎為什麼沒有紋路?

溼地胎就不是光頭胎了,車胎表面有淺的紋路,用於提升排水性。但溼地胎多用於小雨,即賽道溼滑,但沒有積水的情況。這種輪胎的紋路很像半熱熔胎。

藍色:全雨胎

F1的輪胎為什麼沒有紋路?

與溼地胎相同,也都有紋路,不過全雨胎的紋路更深,接近於民用胎的紋路。全雨胎的排水性非常好,在車速達到300km/h時,全雨胎每秒可以排出60升的水。

現在,你應該對F1賽車的輪胎有了一定了解,其實F1早期有帶紋路的輪胎,只是不太常用而已。其實F1使用何種輪胎,主要取決於規則,比如之前就用過帶紋路的乾地胎。

但是通常乾地胎有凹槽沒有花紋,因為花紋是用來增大與地面的接觸面積的,如果在晴天使用有花紋的幹胎反而會降低車速,相反雨天路滑,賽車的抓地力不足,就要用有花紋的雨胎,這樣可以增大摩擦力防止賽車打滑,當然由於賽道上有積水,F1賽車雨胎的設計必須能最大限度地排出輪胎胎面與賽道觸點中的積水。專業資料顯示:一條F1雨胎可以在一秒鐘內排出數十升積水。如此高的排水效率能使輪胎更好地獲得與地面之間的接觸,防止輪胎打滑,讓賽車獲得上佳的抓地性能,這樣賽車即使在溼透的賽道上也能保證儘可能高的行駛速度。

以前輪胎表面的花紋是根據賽道表面的情況來決定的。當賽道表面是乾燥的時候,完全平面的輪胎(俗稱“光頭胎”)能創造最好的抓地力,因為光頭胎的接地面積大,因此抓地力極強,賽車在彎道的速度極高。當賽道表面有水的時候,輪胎表面就必須有坑紋,讓輪胎和地面之間的水通過這些坑紋排出。

F1的輪胎為什麼沒有紋路?

但是從1998年開始,為了降低賽車的速度,國際汽聯決定一級方程式賽車中必須使用帶有凹槽的輪胎。目前也要求賽車的前輪必須使用有四根按旋轉方向開槽的輪胎。和光頭輪胎相比現在的車胎多了四條縱向的凹槽,這四條凹槽平均地排列在胎面上,它們的最低深度為2.5毫米,凹槽中心線之間的距離為50毫米。順便提一下,這四條凹槽的誕生是應國際汽聯的規則要求,他們的目的是通過減少輪胎的接地觸面來降低輪胎的抓地性能進而降低車速,提高F1賽車的安全係數。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