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一件物品上都对应我们的心念,知物观心


10篇《群书治要》| 每一件物品上都对应我们的心念,知物观心


10篇《群书治要》| 每一件物品上都对应我们的心念,知物观心


(各位小伙伴大家好,最近攒了几个群每周三晚八点共修《群书治要360》,一个人容易懈怠,一群人走得更远!)

欢迎加入【学做大商】社群,留言“大商”即可邀请加入~

我们先复习下上周的内容:


10篇《群书治要》| 每一件物品上都对应我们的心念,知物观心


接著看第二句,谈到的是周朝的历史,第一行里面,我们撷取的是周厉王的事件。

“厉王即位”,上位了。

“好利近荣夷公”,好利是他自己好利,才会感召来好利的臣子荣夷公。

“夫荣公好专利”,荣夷公好独占财利、货利,独占人民、国家的这些财利。

“而不知大难”,不知道这么专利下去,会有大患来了。

古人很厉害一看到这个动作,就知道接下来会发生什么事情。

我们之前有举过一个例子,商纣王拿象牙筷子吃饭,箕子说国家危难了,为什么?.?

奢华了!请问大家象牙筷子配的是什么杯子?纸杯吗?犀牛角杯。

犀牛角杯请问配什么餐具?这些金的餐具金盘、银盘。

金盘盛的是什么菜?青菜豆腐?山珍海味。

吃山珍海味,会穿什么衣服?绫罗绸缎。

穿绫罗绸缎住什么房子?这么一推请问钱从哪里来?民脂民膏。

古人很冷静,洞察先机,对整个事物的发展非常敏锐,所以读经典才能开慧眼。不然我们真的都是后知后觉,甚至都发生了,还在那里推卸责任都有可能。

(这也是整理中对物品的觉察,每一件物品上都对应我们的心念,知物观心,反躬自省。)

接著分析到,这也是我们撷取的经句:

【夫利。百物之所生也。天地之所载也。而有专之。其害多矣。】


10篇《群书治要》| 每一件物品上都对应我们的心念,知物观心


我们看到这个利,财利、货利从哪里来?“百物之所生也”。它万物产出来最后变成商品、变成食物、变成衣服,变成人所需要的这些生活点点滴滴。我们都是取之於万物、取之於大自然。

古人在面对大自然的给予,他都是有节度的,

万物在生长的时候不可以去砍、不可以去抓。去砍都是等到它长好了,都有一个准则,遵循大自然的循环。

“天地之所载也”,这所有的财利,都是天地化育产出来的,饮水思源。“而有专之”,但是这些财利你却要独占它,当然会导致很多祸害。

无形当中,看不到的很多磁场,人应该要有敏感度。古人很懂得这个道理,你看古人要用一棵树都尊重树神,几天以前要跟他打好招呼才能砍,请他移驾到其他的树上去住。


10篇《群书治要》| 每一件物品上都对应我们的心念,知物观心


我们有朋友住在澳洲,三天前通知那个树,然后砍了以后半夜作梦,树神跟他讲:三天太短,下一次早一点通知。

大家要敏锐,三天是中国人的习惯,华人比较勤劳动作快;其他地方人家生活比较悠闲,你不能砍太快,入境随俗。所以其害多矣很有道理!

“三才者,天地人”,人应该是效法天地去爱万物,结果现在居然是贼害万物。所以你看人没有好生之德,现在不育症、不孕症的愈来愈多。因为我们都拿农药对待生命,农药喷出去了最后喷到谁身上?人哪有多聪明?人算不如天算。

出乎尔者,反乎尔者,你都是杀害万物,最后那个杀气回到谁身上?自己身上。所以现在人类的病奇形怪状一大堆,那不是没有道理的,都是自己招感来的。

“夫王人者”,这里这些话就非常精辟了,一个为人天子、国王的人。“将导利而布之上下者也”,他应该是将所有这些财利,能够很好的分布、分配给老百姓,每个人安居乐业。

孙中山先生讲过一句话很好,“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为君者就要做这种事,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


声明:本文为木雅的私房笔记,个人观点用()标注。文章出自《群书治要360》第4讲,由蔡礼旭老师讲述;配图来自网络。版权属于原作者,仅作公益分享。我们尊重原创,若涉及版权问题,敬请原作者联系我们,立即处理。感恩!


往期回顾

09篇 《群书治要》| 在上位的人“八方来风”中如何高而不危

08篇《群书治要》 | 领导人必读!修身、建业、治世之宝典——《群书治要》




10篇《群书治要》| 每一件物品上都对应我们的心念,知物观心

10篇《群书治要》| 每一件物品上都对应我们的心念,知物观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