壯族樹崇拜

在廣西紅水河流域東蘭縣一帶的壯族地區,有些樹自古以來就被視為“保命樹”。


  “山中千年樹,刀斧不能近”,對於那些歷史悠久的古樹,一般是不能砍伐的,只能讓其自生自滅。當然,對於村中寨前的老樹,人們同樣認為老樹枯倒不吉祥,更怕影響人畜安全,這時,往往就要提前砍伐。
  即使這樣,也還是要舉行一定的祭祀儀式。
  首先,要請老人燒香敬樹,先動第一刀斧。
  接著,讓後生伐樹,老人圍著老樹走,並唱道:
 
  頭上的天傘,
  陰涼千萬年。
  可恨蒼天,
  要翻黑臉。
  雷王磨刀斧,
  狂風吼天邊。
  你將有災降,
  你將有禍險。
  你快藏起來,
  移進新花園。
  眾人扶你走,
  眾人把你牽。
 
  對於在村邊、井口或水邊那些根深葉茂的古樹,壯族群眾則將之視為“保命樹”、“保壽木”。遇有小孩體弱多病,則將其八字書寫在紅紙或木板上,貼到或插在佔樹上,認樹做“寄父”、“寄母”。
  具體來說,認樹做“寄父”、“寄母”一般在初一、十五太陽出山的時候進行。具體的做法是,由小孩的父母或祖父母一人提一籃紅糯米飯、三個紅蛋、一斤熟豬肉及一壺米酒前往樹下供祭,一人抱小孩到樹下,將八字紅紙或木板掛於樹上,並教小孩對樹叫喊三聲“寄父”,供祭的人則躲在樹後,回應三聲“寄兒”,表示古樹答應收下管教。接著,三人吃祭品,與樹同餐共一家。最後,由小孩插三炷香火於樹根,手拿一炷香火帶回家。有不少小孩,事後恢復健康,老人就說是得樹神保佑護理。因此,每年春節、中元節都要帶小孩到老樹下叩三次頭、燒三炷香,表示謝意。

  如果遇到家有小孩啼哭不止,就被認為是“命幹”、“命瘦”,要找古樹護佑,逢初一或十五用小木板寫“天皇皇,地皇皇,我家有個夜哭郎,今靠大樹得陰涼,一覺睡到大天光”。木板釘在樹上,其所用祭品與祭拜儀式和上述相同。只是對話有別,先由大人藏樹後問三聲“哭不哭”,一大人代小孩回答三聲“不哭”。
  每年雷雨狂風之後,村中的老樹仍然如故,不受傷害,壯家極為歡喜,覺得“人靠樹保護,樹安人更安”。所以,要在豐收之年殺牛敬樹,一般是在農曆十月初一或十五進行。這天清早,全村寨男女穿著一新,圍坐樹下唱“樹歌”,插香火,燒紙錢。
  此時,村老牽著一頭公黃牛繞樹數週,魔公隨後打小銅鈴,念唱道:
 
  老樹面向東方,
  枝葉繁茂根長。
  一年四季平安,
  千載百姓吉祥。
  樹有神靈長壽,
  人有神樹安康。
  今時牛來朝拜,
  今日人來歌唱。
 
  接著,魔公扯三至五根牛尾毛掛在樹枝上,由後生將牛殺死,就地立灶,辦理“樹餐”。男女老少圍坐樹四周,歡吃牛肉。席間,一面吃喝一面唱歌。至夜,人們舉著火把,打銅鼓在樹下歌舞,直鬧到雞叫黎明。

  如果生長在村邊的古樹、大樹遭到雷劈或風災,壯家則認為是不祥之兆,人也將會有災難臨頭。於是,全村不安,初一或十五要請魔公來,殺豬宰羊,在受傷的古樹老樹前敬祭,全村老小都要參方口。
  魔公祭祀的時候,先招樹魂回還,然後指著豬頭和羊為樹魂同伴,使樹魂不至於孤單,並求受傷害的古樹老樹重新生苗生枝,保護村民安康,賜給吉利。
  事後,每戶留下一人,就地與樹同餐。席間,每人拿一杯酒,倒一半在樹根,一半自飲,表示與樹同命相連,互敬互愛。凡被雷擊或因風災倒下的古樹大樹,不得移動,更不得當柴燒火,只能任其自朽腐敗。
  在廣西田林縣的壯族村寨,幾乎村村屯屯都有大榕樹或龍眼樹,少則一棵,多則滿村都是,鬱鬱蔥蔥,碧綠掩映。原來,這裡的壯族群眾崇敬大樹,認為它們都賦有靈性,特別是大榕樹和龍眼樹,它們歲月古久,高大如巨傘,四季常青,便被視為生命的神樹和村屯的保護神樹。當然,對一些高大古怪的樹,他們也加以崇拜,認為有了大樹,村屯人畜的生命才能得到保障,才能保證全村的興旺與富裕。因此,沒有大樹的地方一般不會有村落。
  村裡的人們認為,神樹是神聖不可侵犯的,因此,不管任何人,都不能亂砍、折樹枝,更不能砍挖樹根,不能講樹的壞話,否則就是觸犯神樹,不僅違反者受到神靈的懲罰(如讓違反者生病或突然死去,或變痴呆、發瘋等),而且全村屯人畜的生命也受到危險。與此同時,人們還要拜祭神樹,認為如果不拜祭,就不能感動樹神而得到庇護。如果久不拜祭,樹神就會離去,那時,樹就會枯死,村屯就會逐漸衰落。

  拜樹一般是在傍晚進行。
  太陽落山後,拜祭的人們帶上米、香、寶紙、酒杯、酒及各個節日做的主要食品到大樹下,先點上香(炷數為單數),手持香朝樹拜三拜,然後插在樹下的神臺上,再拿出酒杯擺放在香炷後(酒杯的個數也是單數),往杯中斟酒,完後拿出食物擺放。稍候片刻,就點燃寶紙,一邊燒一邊唸唸有詞:
 
  有榕樹有龍眼樹榕樹保村,
  龍眼樹保地,
  保養雞鴨礙腳,
  養豬狗礙腿。
  有低的,
  有高的,
  低樹保子孫,
  高樹保公婆,
  保公婆平安,
  保子孫富貴。
 
  唸完後,拿起神臺上的酒杯,將酒慢慢地倒到寶紙灰上,就算祭拜完畢。
  臨時性的祭拜,主要是因小孩生病而拜。
  小孩生病時,便被認為是觸犯了樹神而遭到懲罰,特別是病得奄奄一息時,更認為是被樹神招去了靈魂,已經是魂不附體了。這時,就要拜樹神,有的還連續拜,以示虔誠,讓樹神開恩,讓病人恢復健康。

  臨時祭拜也是在傍晚進行。屆時,要拿一斗米、一炷香、一對寶紙、一個酒杯,有的還殺雞(鴨、鵝也行)煮熟去拜,更重要的是要帶上病人的一件衣服。衣服放到神臺上之後,還要向樹神認錯,請求樹神饒恕,歸還靈魂以及說一些感謝樹神之類的話等。人們認為,帶去的衣服表示病人的軀殼,歸還的靈魂就裝在裡邊,帶回家讓病人穿上就能恢復健康,茁壯成長,高大如樹。
  在欽州市新棠鄉的屯王村、東留、(此字上下結構林+田)忠、那巖、那良坪等壯族鄉村以及新棠坪的一部分地區,人們常常要拜祭土地樹。此樹被視為土地神的化身,故拜祀且供奉,以祈求神靈的佑護,保佑人畜安寧,消災祛病,五穀豐登。
  土地樹一般都在村邊,即他們自認的水口處。此“水口”乃當地人認為從樹邊流出的水或從別處流向樹旁的水源的方向。土地樹位於水口處既可保護村裡人們的康寧、護佑六畜的興旺,保護各家財產不被外族擄掠,又能抵禦沿水路下流或上流而來的妖魔鬼怪的騷擾。因此,各村的土地樹大多是村邊的大榕樹,沒有大榕樹的便以松樹代替,或者以大勒竹代替。樹的大小不限,但多是多年的老樹。他們認為竹木一里(“一里”泛指林木),都是維護村中的威嚴,土地樹乃樹中之王,水、旱、蟲等災害,人畜瘟疫等大災大難,均由它主管,人丁六畜的興旺、錢財的多少、五穀的豐盛,都是它所恩賜以及外人人村後的安危也是由它掌握。同樣的,在布依族居住的村寨中,一般都有一株大古樹,人們稱之為“護寨樹”。護寨樹大部分為榕樹,也有楓香樹和榔樹。

壯族樹崇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