割草(童年的记忆)

割草(童年的记忆)


割草(童年的记忆)


割草(童年的记忆)

小时候,家里喂了三只白山羊和十来只灰兔子,因为年纪小,干不了农活,每到春夏秋季,我的主要任务除了上学就是割草、喂羊、喂兔子。

那个年代,农村都很穷,大多数的老百姓也没有挣钱的门路,家家户户都饲养些鸡鸭鹅及猪马牛羊之类的家畜。平时家里用的油盐酱醋和供孩子们上学的书杂费、笔墨纸砚的花销,都是用卖兔子和卖鸡蛋的钱。孩子们渴望添件新衣服要盼到过年,卖了猪和羊等这些大的牲畜才可能给买。所以天天放学回来,先要去割会草。星期天和放麦秋假的日子,一天三响都得去割,特别是早上去割草,如果头天晚上月朗星稀,田地里就会下很多的露水,把鞋子、裤子都弄湿了,草也是湿的,割了晾一会才能装。如果赶上阴天,田地里就没那么多露水,至今也没有找到一个科学的理由能解释。

那时候,农村正赶上土地承包责任制,农民种地的积极性特高,几乎没有空闲地,全部都种上了庄稼。平时总觉得我们村地里的草很少,也许是村里的人均土地划得少(每人只有一亩多地),所以草也不会长的很高,特别是遇到勤快的村民,地里几乎就没草;也许是土壤贫瘠,比方东南那块盐减地,庄稼都不好好长,别说是草了,总之很多时候去割草,多是装不满粪箕子。有时候,实在割不到草,又怕家里人训斥,就弄点高梁或玉米杆在下面做支撑,上面小心翼翼的用青草铺盖上,还提心吊胆的怕被大人识破。割草如割多了,回来一般先不喂羊和兔子,等大人回来表扬后才喂,大人一表扬,第二天会割的太多,有时割的多,背不动,邻居就会给大人捎话,说你家的某某在哪里哪里割了好多草,都背不动了,大人会去地里接回来,当然还会一顿表扬

割草是用小铲子,能有一把锋利的小铲子,是小伙伴们非常羡慕的事情,用锋利的小铲子割草,速度又快,产量又高。盛草的工具叫粪箕子,是农村必不可少的‘’家什‘’,几乎是家家都有可能很久以前是用来捡狗粪、猪粪等用的,所以叫“粪箕子”,但后来多用于扛、背一些农用的东西。

用粪箕子装草是件技术活,有的小伙伴不太会装草,经常在背回家的路上散落,还得重新整理,很是麻烦,心里也会很懊恼。但有的小伙伴就很会装草,他会把草捋顺,并合理的摆在粪箕子里,然后压实,一层压一层,十分整齐好看,从来都不会散落在路上。

要想割到很多的草就需要寻找更远的地方。有时会听大人说某某村地里的草都长荒了(意思是草比庄稼旺盛)。 小伙伴们就结伴到几里之外的县武装部农场或其他村的田地里去割草。因为太远,是不能用粪箕子扛草的,毕竟孩子的体力是有限的。我们就会拉一辆地排车去,一路上天南海北的吹胡一些新鲜事。到了地方,割草前,先推举一名年龄小,体质稍弱的小伙伴负责看车子,不用去割草,毕竟那时地排车也是一件重要的农具,万一被偷走就得不偿失了。他们割完草后,每人都会分给看车人一些,也算是给他的看车报酬。

光阴荏苒,三十多年转瞬即逝,回忆起当年在农村割草的情景仍历历在目,那辛苦而欢快的童年岁月仍值得回味和留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