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讚賞,陝西三原特色蓼花糖!

蓼花糖

慈禧太后讚賞,陝西三原特色蓼花糖!

蓼花糖是陝西傳統名貴食品之一。它呈圓鼓槌形,個大體輕,金黃色的表皮上均勻地沾滿一層白芝麻。咬開後,裡面是雪白細膩的蜂窩狀糖心。無論用來招待客人,還是饋贈親友,皆稱上等食品,在國內外享有很高的聲譽。

慈禧太后讚賞,陝西三原特色蓼花糖!


蓼花糖起源於陝西三原縣,已有400多年的歷史。相傳,明末時期每到臘月,周至、戶縣一帶的小販,便利用當地產的優質江米制成年糕,運到三原、涇陽一帶去賣,臨到年關,賣剩下的年糕不便帶回,就地託親友貯存起來,掛在樓棚道讓其風乾。次年來後,將其搗碎,用油炸後再賣。這種隔年的陳年糕,經過油一炸,內部蓬髮、體積變大。吃起來酥脆香甜,別有一番風味,人們稱其為“棉花糖”。隨著時間的推移,人們逐步摸索、總結出一套製作棉花糖的方法,並在其表面粘上芝麻或白砂糖。食者交口稱讚:“僚”(liao關中方言,,“好”的意思)僚得很!”故又稱為“僚花糖”。

慈禧太后讚賞,陝西三原特色蓼花糖!​到了1900年,八國聯軍打進北京,慈禧太后攜光緒皇帝逃到了西安。地方官員將僚花糖作為名貴食品奉獻,博得慈禧太后的讚賞。慈禧見僚花糖的形狀酷似她在草原上見過的一種蓼花,覺得有趣,於是說了出來。

慈禧太后讚賞,陝西三原特色蓼花糖!

以後,人們便選用“僚”的諧音,稱其為“花糖”。生產蘿花糖,每50公斤成品,需江米25公斤,黃豆1.5公斤,白砂糖12公斤,飴糖5公斤,水5公斤,芝麻仁10公斤,油炸用素油5公斤。其加工工序需經浸米、浸豆、磨漿、粉末、蒸粉、挑坯、搓條、晾坯、貯存、發坯、油炸、上漿、飾表等24道工序。從投料到出成品大約需要半年時間,才能製出。所以說,蓼花糖的製作工藝是相當複雜的。

慈禧太后讚賞,陝西三原特色蓼花糖!慈禧太后讚賞,陝西三原特色蓼花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