慈禧太后赞赏,陕西三原特色蓼花糖!

蓼花糖

慈禧太后赞赏,陕西三原特色蓼花糖!

蓼花糖是陕西传统名贵食品之一。它呈圆鼓槌形,个大体轻,金黄色的表皮上均匀地沾满一层白芝麻。咬开后,里面是雪白细腻的蜂窝状糖心。无论用来招待客人,还是馈赠亲友,皆称上等食品,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的声誉。

慈禧太后赞赏,陕西三原特色蓼花糖!


蓼花糖起源于陕西三原县,已有400多年的历史。相传,明末时期每到腊月,周至、户县一带的小販,便利用当地产的优质江米制成年糕,运到三原、泾阳一带去卖,临到年关,卖剩下的年糕不便带回,就地托亲友贮存起来,挂在楼棚道让其风干。次年来后,将其捣碎,用油炸后再卖。这种隔年的陈年糕,经过油一炸,内部蓬发、体积变大。吃起来酥脆香甜,别有一番风味,人们称其为“棉花糖”。随着时间的推移,人们逐步摸索、总结出一套制作棉花糖的方法,并在其表面粘上芝麻或白砂糖。食者交口称赞:“僚”(liao关中方言,,“好”的意思)僚得很!”故又称为“僚花糖”。

慈禧太后赞赏,陕西三原特色蓼花糖!​到了1900年,八国联军打进北京,慈禧太后携光绪皇帝逃到了西安。地方官员将僚花糖作为名贵食品奉献,博得慈禧太后的赞赏。慈禧见僚花糖的形状酷似她在草原上见过的一种蓼花,觉得有趣,于是说了出来。

慈禧太后赞赏,陕西三原特色蓼花糖!

以后,人们便选用“僚”的谐音,称其为“花糖”。生产萝花糖,每50公斤成品,需江米25公斤,黄豆1.5公斤,白砂糖12公斤,饴糖5公斤,水5公斤,芝麻仁10公斤,油炸用素油5公斤。其加工工序需经浸米、浸豆、磨浆、粉末、蒸粉、挑坯、搓条、晾坯、贮存、发坯、油炸、上浆、饰表等24道工序。从投料到出成品大约需要半年时间,才能制出。所以说,蓼花糖的制作工艺是相当复杂的。

慈禧太后赞赏,陕西三原特色蓼花糖!慈禧太后赞赏,陕西三原特色蓼花糖!​​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