恆大發展戰略大調整背後:做加法&做減法


恆大發展戰略大調整背後:做加法&做減法


“2020年恆大要轉變發展方式,我們內部的奮鬥目標是今年要實現8000億元的銷售,2022年銷售突破萬億元,淨負債率降至40%的行業中低水平”,中國恆大董事局主席許家印直言,這是公司歷史性的轉折。


在3月31日的業績發佈會上,恆大宣佈從2020年開始啟動戰略轉型,全面實施“高增長、控規模、降負債”發展戰略,核心是大幅降低負債。


對於新的發展戰略,許家印解釋稱,“高增長”就是要實現銷售高速增長,要充分發揮網上賣房的巨大優勢,今年力爭實現銷售8000億元,2022年銷售突破萬億元大關;“控規模”就是要嚴格控制土地儲備規模,實現土地儲備負增長,從今年起土地儲備每年減少3000萬平方米左右,到2022年下降至2億平方米左右;“降負債”就是要實現負債大幅降低,從今年起有息負債每年下降1500億元左右,到2022年下降至4000億元以下,負債率達到行業中低水平。


許家印還在現場算了筆賬:“2018年、2019年,恆大銷售回款每年維持在4500億元左右,如果今年實現銷售8000億元,回款按7000億元計算,就會增加2500億元的銷售回款。同時,恆大今年減少土地儲備3000萬平方米,就等於減少600億元的支出。這樣一增一減,就一定能實現今年有息負債下降1500億元的目標。”


“房地產從此前國民經濟的支柱產業,變為如今的房住不炒,恆大發展戰略的調整,實際上也正是同步國家戰略的產物。到2022年,市場看到的恆大將是一家手握2萬億平方米優質土地儲備,年銷售額破萬億元,且淨資產負債率不足40%的行業優等生。”有業內人士認為,依託全行業成本最低的大量優質土儲,以及公司強大的線上線下銷售能力,恆大“高增長”的目標預計將順利實現,其一季度的銷售表現便是證明。而“高增長”下公司獲取的鉅額銷售回款,疊加“控規模”下大幅減少的拿地投入,“降負債”是水到渠成的事情。


追趕者恆大


順勢而為踩好步點


自1997年成立開發第一個項目,恆大僅用23年時間,便躋身《財富》世界500強第138位,在世界商業史上留下了“恆大速度”。而作為行業三強中的另外兩家龍頭房企,成立於1984年的萬科在世界500強同期排名中位列第254位,成立於1992年的碧桂園位列第177位。


要知道,在恆大剛剛成立的前10年,萬科和碧桂園便已經成為彼時地產行業中的“航空母艦”。2006年,恆大全年銷售額僅17億元,同期碧桂園全年銷售已達79億元,萬科更是高達212億元。顯然,當時的恆大,在萬科、碧桂園面前是絕對的“小兄弟”。


中國恆大總裁夏海鈞直言,“在前20年的發展過程中,恆大都是追趕者的角色,在此過程中,我們的戰略是高負債、高增長。我們抓住了中國房地產的黃金20年,實現了從小的項目公司,到行業前三的輝煌業績”。


而中國房地產經過30年左右的發展,已經被證明是一個強者恆強、贏家通吃的行業,無數從業者的經歷都印證了沒有速度和規模的企業,早晚要被市場淘汰。


對此,許家印也是早有洞察。尤其是在恆大2016年摘下行業“王冠”前,企業獲取的土地增值空間,遠遠超過了為此支付的利息成本。夏海鈞也表示,恆大的最大優勢就在於土地儲備,在做出土地價格增長高於利息增長的判斷後,恆大通過抓住中國房地產的黃金20年,儲備了非常多的低價土地,平均土地成本低至每平方米1800元。


“恆大這些年的高負債,全部換成了土地和銷售規模,獲取大量溢價的同時,也讓公司跑到了行業龍頭的位置,公司可謂充分享受到槓桿紅利帶來的好處,而這背後正是許家印對中國城市化進程的精準判斷。”有行業分析師稱。


可以說,在中國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的年代,“高負債、高週轉、高成長”的發展模式已被證明是一條通往成功彼岸的高速公路。


但時代在變,就在2016年恆大登頂行業的前夕,中央財經領導小組在12月份的中央經濟工作會議上明確提出了“房住不炒”的要求。這意味著,絕大多數房地產項目的投資功能將越來越弱,今後更多是承擔起天然的住宅屬性,行業去槓桿的大潮已然到來。隨後,在決策層降槓桿的政策調控下,資管新規、信託融資監管、海外發債受限等監管政策接連出臺,房企的錢袋子開始越來越緊,中國的房地產市場進入了新的階段。


對於恆大來說,也正式告別了20年的快速增長期,步入調整期。因此,從2017年開始,恆大開始對土地儲備以及內部組織、管理架構進行了一系列調整。例如在土地儲備方面,恆大將此前三、四線城市為主的土儲,轉變為一、二線城市為主,截至2019年年末,恆大一、二線城市的土儲佔比高達67%。經過3年時間的精心準備,恆大過去推崇的高負債快速擴張模式正式結束,公司開始步入計劃中的三年轉變期,目標就是要順應形勢降低負債,從而輕裝前行。


坐擁鉅額優質土儲


新發展戰略迎開門紅


財報顯示,恆大2019年實現合約銷售額6011億元,同比增長9%;核心利潤408.2億元,同比下降48%;資產負債率77.9%,同比增加4.2個百分點;淨負債率159.3%,同比增加7.4個百分點;現金餘額2287.7億元,同比增長12%。


雖然業績出現下滑,但是從絕對值上看,恆大仍排在行業前三。


值得注意的是,在新戰略指引下,恆大一季度實現“開門紅”,銷售額1465億元大增23%,銷售回款1133億元大增55%,行業排名第一。在房地產寒冬的背景下,這一“開門紅”彰顯出恆大戰略轉型的巨大成效。

尤其是隨著疫情得到有效控制,正常的經濟活動,包括房地產銷售均會逐漸恢復。“再加上未來數個月或有更多寬鬆政策推出,市場的需求將很快回升。”有分析人士稱。


許家印在回答《證券日報》記者提問時也表示,相信金融政策會適度放鬆,增加市場上的流動性,從而利好房地產的銷售。


恆大管理層在線上業績會上透露,2020年恆大年內總可售面積達1.32億平方米,可售貨值達1.27萬億元,充足的可售資源將確保銷售目標的完成。同時,2020年恆大的回款率預計在85%,年內回籠現金近7000億元。


同時,截至2019年12月底,恆大錄得不含增值稅的已售未結收入4500億元,這些已售未結資源將確保恆大未來2年至3年盈利水平持續保持高位,疊加上述快速強勁的銷售回款,將保障恆大擁有充足的資金,持續為降負債的目標提供彈藥。


土地方面,恆大目前的土地儲備高達2.93億平方米,平均樓面地價1800元/平方米,未納入土地儲備的舊改也可提供約萬億元級的可售貨值。


接近恆大的人士介紹,“正是由於鉅額的土地儲備,才能讓恆大在確保持續發展的同時大幅減少支出,為新戰略的實施提供有力保障”。


此外,恆大計劃年內消耗7000萬平方米土儲,並尋找合適的時機補充4000萬平方米,完成淨減少3000萬平方米土儲的目標。“我們認為2020年可能出現大的併購潮,會有好的機會。”公司管理層表示。


而按恆大今年的銷售目標8000億元計算,即便暫停購入土地,其現有儲備也足夠支撐公司未來4年半的銷售。


夏海鈞認為,“按目前公司土儲成本1800元/平方米,總建設成本6000餘元/平方米計算,公司的毛利率和淨利率能分別保持在30%和10%左右,並且能夠長期維持。投資者對恆大的經營和利潤不用擔心,麵粉已經在口袋裡,做麵包我們有清晰定價”。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