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春期的你切勿庸人自扰

我以前在中学代课时,发现班上有个长得挺秀气的女孩常常郁闷不乐.坐在椅子上发呆,不像同龄人那样有说有笑。经过多次和她接触并取得她的信任后,我才了解到她心中的一桩心事。原来,这个女孩自上初中进入青春发育期后,对自己的体像日益重视起来,一有机会就拿起小镜子照一照。偶然有一次她在对着镜子进行“自我分析”时,感觉自己的鼻子似乎有点扁。在获得了此“重大发现”以后,姓照镜子的次数日益频繁,且重点聚焦在自己鼻子上,这样她越看越觉得自己鼻子太扁.影响了自己美观。于是她自我发明了一套“隆鼻术”,每夫一有空就去捏自己的鼻子,这样捏了很久.非但没有把鼻梁捏高,反而把鼻子给捏发炎了。

得知此事后,我找了班上几位同学,假装很随便地问他们对这个女孩的长相有何评价,这几位同学除了说她“长得挺秀气”、“长得挺不错”以外,没有一个人提及她“鼻子长得有点扁”。

青春期的你切勿庸人自扰

由这个女孩子我想起我自己上初中的一件事。那时我脸上长了几块癣,有几块发白的地方。虽然当时并没有什么人对此表示出关注和“兴趣”,但我自己却把此事看得很重,觉得不想办法“治理”一下便无脸见人。于是我找来了画美术用的颜料,精心把那些发白色的地方涂黄。等大功告成后,就自然大方地上学来。走在路上和班里,总有人用异样的眼光看着我,有不少的同学干脆指着我脸上长癣的“原址”问我是怎么一回事。原来我天生属于“色盲族”,因而用颜料涂抹脸部时并未做到色彩与其周围的皮肤相一致,使得别人从我的面部“没有什么兴趣”到了“很感兴趣”。

这两件事其实反映了青少年的一种常见心理。为此著名的发展心理学家D、爱尔金德提出了“假想观众”说

他认为青少年受其发展心理的作用,不善于区分自己想的和别人所想的之间的差别。他们特别关心自己,比如他们很在意自己的外表和言行,于是他们相信别人也同样关心在意他的外表和言行在青少年的意识中常常出现“自我虚构”和“假想观众”的现象,爱尔金德将这种现象称之为青年期的“自我中心主义”。比如青少年的自我意识中,常常容易出现一些盯着自己容貌身材缺陷看的“观众”并为此焦虑不安。事实上,别人在接触你时所注意的方面和程度,同你自己主观想象有很大的差异自己所拼命注意的方面,别人却未必那么在意,可青少年却经常出现这种感觉上的偏差,这也是他们很多苦恼的根源。

青春期的你切勿庸人自扰

前几天有个女孩跟我说她想考研究生,但又很犹豫,因为她怕考不上会遭到同学们的嘲笑。这又是一个自我假设放大他人反应的一例。这位女孩其实可以这样问一下自己:我是否对别人的失利也那么“耿耿于怀”?我是否因为他人的一次失败就否定他?把这个问题想清楚了,我想这个女孩就不难做出果断的选择。

切勿庸人自扰,谨记谨记!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