擅于撰写七言绝句的“杜樊川”,为何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擅于撰写七言绝句的“杜樊川”,为何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唐代杰出诗人杜牧在唐朝诗坛上的地位,可以从他被誉为“小杜”一事中略知一二。之所以亲切地称呼他为“小杜”,实际上是为了有别于盛唐“诗圣”杜甫。二人虽然并没有生活于同一时代,但却都是晋朝大学者、名将杜预的后裔。

在这里之所以要强调一下,“小杜”与“老杜”之间的关系。并不是为了牵强附会,继而提升杜牧的文学地位。只不过想告诉大家杜甫与杜牧都是名门之后,虽然个人遭遇都比较凄凉,但是却无法掩盖二人在盛唐,以及晚唐时期的文学成就。

擅于撰写七言绝句的“杜樊川”,为何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公元770年杜甫怀着巨大的悲痛,遗憾的离开了人世。三十三年之后他的同宗晚辈杜牧出生。公元803年正处于唐朝统治晚期,由于唐朝在发生“安史之乱”后,就已经从极盛时转为衰败,曾经的大唐盛世一去不复返。

所以生活于晚唐时期的大诗人们,才会不断用凄婉、悲凉、哀痛的诗歌,为曾经拥有“万国来朝”气势的大唐王朝,唱着凄凉、哀婉、悲惨的挽歌。杜牧就是这样一位生不逢时,人生境遇坎坷、仕途一波三折的晚唐杰出诗人。

擅于撰写七言绝句的“杜樊川”,为何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唐朝“文化圈”中的的风流才子,晚唐诗坛上的杰出诗人

相信一提起晚唐杰出诗人杜牧,很多人首先想到的都是他撰写的诗歌。实际上作为万唐诗坛上的领军人物,杜牧一生曾创作了大量的诗歌以及散文作品。这些诗歌与散文都收录于《樊川文集》。

杜牧的“文集”之所以称为《樊川文集》,原因是他晚年曾长期居住于,长安南樊川别墅又自号“樊川居士”。在这本“文集”中收录了杜牧所作诗词511首,他绝对可以称得上是一位高产文学家。

擅于撰写七言绝句的“杜樊川”,为何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杜牧创作的诗歌从题材以及思想内涵上来将,不仅具有题材多样化的特征,同时也还拥有诗风多元化的特点。

他既可以创作大气磅礴的边塞诗,也可以撰写蕴含悲苦、凄凉之感的,饱含“人生坎坷、仕途不顺”的诗作。

也可以在“狎妓冶游”之后,写下大量富有暧昧之情,以流连于风月场所的“艳诗”。如果单纯的从唐诗创作风格上来看,杜牧绝对是一个诗歌创作“多面手”。他在创作诗歌的时候总是以个人经历为主线。

笔者认为这种经历可以是人生悲苦、仕途多舛,也可以是醉眼迷离之后的“歌舞升平”。他以这些经历为主线,并将各种经历的所思所想作为诗歌情感,不断地去抒写和创作脍炙人口的诗歌。

擅于撰写七言绝句的“杜樊川”,为何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1.出身名门,仕途多舛

杜牧的祖父杜佑是唐代名相,其父杜子郁也是当朝六品官员。按正常思维去考虑生在官宦之家的杜牧,也应该承袭祖父与父亲的衣钵,成为一个可以呼风唤雨的唐朝官吏。

理想总是很丰满现实却又很骨感,虽然杜牧也曾考中进士并入朝为官,但他的仕途就像抛物线一样高开低走。

杜牧幼时就是京兆地区有名的神童,虽然在他出生之后家世已经开始衰落,但这并不影响他饱读经史子集。

杜牧曾在十几岁的时候就写出了,十三篇《孙子》注解。年长之后由于更加专注于治乱与军事,甚至曾“献计平虏”并被当时的宰相采纳。

擅于撰写七言绝句的“杜樊川”,为何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2.进士及第,颇负盛名

公元825年23岁的杜牧写出了《阿房宫赋》,这篇“赋文” 一经问世,就形成了“洛阳纸贵”的空前局面。这不仅为年轻的杜牧增加了很多信心,而且还为他能够闻名于长安埋下了重要伏笔。

公元828年26岁的杜牧进士及第,并在当年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后被授弘文馆校书郎、试左武卫兵曹参军。“校书郎”一职虽然只负责校对古书,但是在唐朝时期却是一个最容易得到提拔的岗位。

笔者认为如果按照这个人生轨迹继续发展,杜牧的人生将走上平步青云之路。大家可以试想一下,一个誉满京城的年轻大才子,不仅获得了政治上的肯定而且也颇负诗名,这种人生轨迹肯定会羡煞旁人。但是他的好运却因“牛李党争”戛然而止。

擅于撰写七言绝句的“杜樊川”,为何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3. 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

杜牧在25岁时创作出了,他人生中颇具分量的诗作,长篇五言古诗《感怀诗》。全诗一共有九句合计九十字,不仅写出了“藩镇割据”对国家,以及百姓生活的危害。同时也通过这首名作,揭露了当时朝廷的腐败与无能。

“关西贱男子,誓肉虏杯羹。请数系虏事,谁其为我听?荡荡乾坤大,曈曈日月明。叱起文武业,可以豁洪溟。安得封域内,长有扈苗征!七十里百里,彼亦何常争。往往念所至,得醉愁苏醒。韬舌辱壮心,叫阍无助声。聊书感怀韵,焚之遗贾生”。

笔者认为这首诗写出了作者杜牧,纵然有雄心壮志想要替国分忧,但又苦于报国无门的苦闷心情。

年纪25岁的杜牧就已经形成了家国观念,他想像自己的祖辈一样,可以为大唐王朝尽一份力,但是一腔热血和满腹经纶,却只能付诸于诗文。

擅于撰写七言绝句的“杜樊川”,为何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4.雄心壮志抵不过残忍现实

一身文武之才怎奈空有报国之志,这种苦闷之情在当时十分盛行,尤其是一些能文能武的同时作者,在晚唐时期所表现出来的痛苦更为强烈。事实上杜牧的《感怀诗》大有针砭时政的意味。

实际上杜牧的这种感受和做法,其实与唐朝很多诗人的经历都类似。但是一个经常讽谏的诗人,又怎么可能受到统治者的喜爱呢?

虽然在创作这首诗歌一年之后,杜牧考中“贤良方正直言极谏科”,但是却阴差阳错的成为了“校书郎”。

笔者认为他的远大抱负与治国理想,在现实面前不堪一击。纵然他有报国的决心,但也不得不再苦恼中,暗自品尝着壮志难酬的苦水。这也是杜牧很多诗歌的基调,都比较悲凉的主要原因之一。

擅于撰写七言绝句的“杜樊川”,为何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5.《赤壁》中依然难忘报国之情

《赤壁》是杜牧比较知名的一首七言绝句。这首诗歌也是在报国无门的背景之下,在游历赤壁古战场之时创作的名篇。“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赤壁》杜牧有感而发诗歌中的经典之作,诗歌前两句实际上是借助,赤壁之战中的遗物来抒发个人感情,虽然折断的战戟沉在泥沙中,但是却并没有因为腐蚀而生锈。诗人将折戟从水中捞出来洗干净,目的就是为了抒发岁月流逝物是人非的感慨。

笔者认为实际上“折戟”和“沉沙”,其实暗含了历史风云变幻。而“铁未销”则是指这些兵器,曾经在古战场上也有过风光时刻。

这其实就是在暗示诗人本身,虽然仕途不顺并且被贬谪,但是内心的报国之情依然没有消散。

擅于撰写七言绝句的“杜樊川”,为何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6.《江南春绝句》中的文人情怀

公元833年春诗人杜牧,奉命由宣州经江宁赶往扬州。目的是为了拜访淮南节度使牛僧孺。当他星夜兼程达到江南之后,顿时就被江南的美景所吸引。

庙宇林立、水村山郭、美酒佳人,好一派人间仙境之感。这位大诗人于是诗兴大发写下了《江南春绝句》。

“齐家治国平天下”是古代所有读书人的,终极目标和人生理想。晚唐诗人杜牧当然也,无法摆脱这种思想的束缚。如果从积极的角度去考虑,在这种思想之下表现的,是浓浓的爱国之情以及对美好生活的无限憧憬。

晚唐时期由于“重佛” 非常盛行,所以这个事情可以说是寺庙林立,唐朝为了能够促进佛教发展,不惜压缩军费以供给寺院开支。

这不仅加重了国家负担,而且还影响了当时的唐军战斗力。杜牧撰写的这首《江南春绝句》,就是在这种背景之下诞生的。

擅于撰写七言绝句的“杜樊川”,为何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7.《泊秦淮》一诗中的感慨和失望

秦淮河位于古都金陵,作为六朝古都的金陵虽然充满了文化底蕴,但是在唐朝时期却称为了,众多达官贵人的享乐游宴场所。诗人杜牧夜泊于秦淮河时,亲眼目的了这些国家蛀虫,不顾国家前途只图享乐的萎靡行为。

在灯红酒绿的秦淮河两岸,不仅可以听到淫歌艳曲,而且还可以看到唐朝未来的下场。在这种情景交融的背景之下,杜牧触景生情并感慨万千,于是写下了这首传诵千古的《泊秦淮》。

擅于撰写七言绝句的“杜樊川”,为何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烟笼寒水月笼沙,夜泊秦淮近酒家。商女不知亡国恨,隔江犹唱后庭花”。

诗歌的前两句看似是对秦淮河,以及诗人夜泊秦淮的描写。实际上是对个人四处漂泊、居无定所的体现。当然最主要的含义其实还是,对秦淮河两岸歌舞升平场景的描写。

在这种场景的影响之下,达官贵人人们喝着花酒看着歌舞,只顾着醉生梦死根本顾不上,已经衰微的大唐国运。后两句诗歌是全诗的关键所在,虽然表面上是写歌女们,根本不知道亡国之后的悔恨,实际上就是在讽刺那些达官贵人。

擅于撰写七言绝句的“杜樊川”,为何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风流才子杜牧的《赠别》诗

正所谓人不风流枉少年,晚唐诗人杜牧其实就是古代“风流”的代名词。每当他人生失意之时,他就会下扬州“赏景观月”、“狎妓冶游”。 如果按照现代人的观点去看他的行为,相信很多人都没有办法接受这种做法。

但是在古代杜牧的做法,却被时人冠以“风流”之名。因为在古代社会“风流”是一种男性特权,虽然这种行为看起来会影响,人们对这位风流才子的看法。但是如果他不风流又怎么能写出,那些让后世无比推崇的诗歌呢!

《赠别二首》是杜牧比较著名的“艳诗”,是描写他下江南时与风月场所女性留情的诗作。

其一“娉娉袅袅十三余,豆蔻梢头二月初。春风十里扬州路,卷上珠帘总不如”。

其二“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实际上《赠别二首》是杜牧分别与两个女子的情史,但是他用动情、细腻的笔触,所描绘出来的“爱情”,总会给人一种意犹未尽,但却又无法长久的寓意。“艳诗”虽然在唐朝诗坛上并不入流,但在文学价值上却非常值得称赞。

结 语

杜牧诗歌流传于世的大约有五百多首,除了比较著名的五言古诗之外,其实诗人尤以七言绝句著称。他创作的诗歌虽然多以咏史、抒怀为主,但却蕴含了十分浓厚的家国情怀。他的人生态度以及诗歌成就,在世事多揣的晚唐成就颇高。

杜牧一生独爱扬州,因为在扬州他的精神可以得到放松,郁闷心情也可以得到舒缓。尤其是见到那些让他心心念念的“佳人”之时,仕途失意、人生惨淡的情绪就会一扫而空。实际上在众多唐朝诗人中,杜牧的诗歌题材最为多变。

他既可以写仕途失意、人生悲苦又可以写“艳诗”,晚年时期的杜牧由于已经看透世事,所以创作出了《山行》一诗聊表慰藉。生性风流豪放的杜牧,也终究难挡“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的人生归宿。

【参考文献】

李愚镛《杜牧诗歌研究》

何庄《试论杜牧诗歌的喜秋意识》

王洪涌《杜牧诗歌的红色意象》

董雪《杜牧诗歌艺术风貌刍论》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