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眼中的大漢——漢高祖劉邦

秦末,泗水亭亭長劉季,本是沛縣一個耍流氓的地痞無賴,為什麼能成為大漢王朝的開國皇帝呢?我認為這與他的做人有很大的關係。

秦末,天下動盪 。秦朝的黃金時代因為一個太監而急轉直下。群雄逐鹿,說的實際一點就是一群窮人因為徭役太辛苦吃不上飯了,完不成朝廷的任務,所以乾脆揭竿起義怎麼樣也是個死,不如搏一把。先有陳勝吳廣起義,王侯將相,寧有種乎?雖然失敗了,但是為六國的遺孤打了一針強心劑,他們本來就過了幾百年的貴族生活,突然失去了這些,只剩一個空殼子沒有任何作用的身份,他們當然心有不甘,所以就紛紛起來反抗秦王朝,畢竟瘦死的駱駝比馬大,秦軍的戰鬥力還是比較強悍的,其中只有一支力量可以與之抗衡,那就是楚國名將項燕的後代,項梁項羽叔侄二人。劉邦這個時候不過是一群鄉農組建的散班子,根本不成氣候,更不要提和秦軍正面作戰,所以他憑藉他一貫的猥瑣和隱忍氣質,背靠大樹好乘涼積極投靠當時最為強大的義軍項羽的楚軍。

劉邦本來也沒有什麼想造反的思想,他在鄉里的日子雖然談不上富裕,但絕對好過一般老百姓,所以他本身可以成為一個順民的。三件事三個人以及他自身的性格決定了他的成就。

第一件事就是芒碭山起義,因為天氣和徭役的關係,劉邦押送的沛縣的徭役來不及趕上咸陽的工程,所以按當時的秦法,他是要被殺頭的,劉邦是一個極其怕死的人,也是因為他這個怕死的性格,救了他。他也學起了當時的陳吳起義,但是畢竟是一個地痞,他當時能力確實有限,只能佔據芒碭山佔山而居,連當地的縣政府都幹不過,只能躲在山上。後來各地變亂,沛縣有內應告訴劉邦,有機會可以佔據沛縣,劉邦這個人平時雖然流裡流氣,但是他確愛結交各方義士好漢,其中他人生中的第一個貴人,蕭何就是沛縣的老朋友,而且還是國家系統裡面的人,這是一條很好的人脈。劉邦通過蕭何的幫忙,拿下了沛縣,有了第一個根據地。

我眼中的大漢——漢高祖劉邦

劉邦不但愛結交能人義士,他還會發現這些人的長短處,並加以利用,你說氣不氣,一個沒文化的地痞還會搞政治權術平衡這一套,這些東西真的有的人就是天生的自帶體系,天賦加持。

第二件大事就是結交當時的大軍師張良,投靠項羽。當時如果一開始沒有能力,最重要的就是找對一個好老大,跟著混,有前途。他陰差陽錯的還和項羽結成了異性兄弟。聲名一下子就打出去了,讓世人知道了他的存在,這一下不打緊,他還有賢君的良好品德,善言納諫,他知道張良這個人肚子裡有貨,就真心實意的聽從他的計謀和安排,就像如魚得水來形容都不為過。取咸陽立規矩,將財富分給百姓。後來被項羽抓了現行又開始裝死裝可憐,硬是逼項羽上演了歷史有名的鴻門宴,流傳千古。隨後被項羽發配蜀中之地,他雖然極不願意去那鳥不拉屎的地方,但是他怕死,好死不如賴活著,無賴的本質展現的淋漓盡致。

第三件大事就是收不世出的帥才韓信幫他打天下。本來他自己以為到了蜀地基本上就完了這一輩子,可是身邊的人賣了這麼久的命哪能就這麼輕易放棄,韓信這個時候的出現,可畏是雪中送炭一樣。後來一系列的騷操作,垓下被圍,霸王別姬,自刎烏江,都是成於韓信之功。

劉邦就這樣稀裡糊塗的創建了我們中華民族的強大的漢王朝,影響深遠直到今天,漢文化還在興起。我總結劉邦這個人成功有運氣也有他自身的性格特點。第一,他怕死,這個怕死真的無數次救了他的命,因為他怕死他就知道活著才有希望,他才可以有機會把事情做下去;第二,他身邊有一群不甘平凡的兄弟,不停推著他往前走,蕭何,韓信,張良,樊噲,周勃,還有他老婆呂雉等等,這些人在不同的時期扮演了不同的角色,貫穿了劉邦的一生,像馬達一樣,拼命的為漢劉王朝大業貢獻努力,劉邦也確實不像他這個地痞該有的特點,他非常知人善任,尤其會利用利益來平衡各方的勢力,使這臺機器正常的運轉;最關鍵的一點就是他的現代腹黑學確實高深莫測,這真的是自帶的天賦屬性,學不來的,一哭二鬧三上吊,收買人心,噓寒問暖一套套的玩得非常的溜,使他身邊的人真心為他賣命,因為別人感覺到了他的“真心”������。漢高祖劉邦,中華民族的偉大帝王,使中華民族這個古老的民族有了一個標誌,漢。延襲幾千年至今,漢文化還在慢慢的復興發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