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米电动车用“真智能”定位,对标电动车行业的“更”字定位大法


今年第二篇,5000字收藏慢慢看。


前几天看到篇文章,说性感维秘撕下了纸片人标签,启动品牌转型。点进去看了三分钟,觉得挺有意思,
结合最近很火的“真智能”的小米电动车,我觉得比起丝毫不懂智能底层逻辑的无脑鼓吹,讲讲品牌的故事可能更有意思。
此前我们曾经有过一篇文章聊过这个段子,没看过的朋友可以去看历史消息,或者搜索我们的官方微信:电动车私董会,查看更多好文。

中了定位的毒,一个“更”字毁掉了电动车行业的品牌价值观


还是先从维秘开始吧,我摘录了一点资料便于阅读。 看腻了维秘天使插着翅膀,大秀傲人身材的朋友们,这次可以洗洗眼球了。继变性模特后,近日维秘又启用了史上首位大码模特。

小米电动车用“真智能”定位,对标电动车行业的“更”字定位大法


或许是之前的荣耀让维秘丧失了审时度势的危机感。产品陈旧,在泳装、运动服等诸多领域的改变浅尝辄止,就连竞争对手拥抱互联网的时候,维秘也迟迟没有搭上这趟车。
维秘的每一次反应,始终都慢半拍,让自己身处失利边缘。


就在维秘销量不断下滑的同时,不断野蛮生长的,是只涨不跌的内衣消费需求。旺盛的需求和可观的利润,让品牌和商家奋不顾身跃入这片红海。
曾经用几十年的时间,维秘从一家小小的店铺做到了内衣女王,如今却用短短的几年,把自己推下神坛,同时摔落的,还有多年积攒的口碑和销量。


OK,我们来看看这里面的关键信息:

1、忽视了最基础的产品点:舒适与安全。

2、应对市场反应太慢。

3、解决不掉产品同质化,反而掉进了品牌同质化的泥潭。


嗯,关于电动车行业的产品同质化,咱们就不提了,漫天的葫芦娃,遍地都是108罗汉,走完电动车一条街,最后花了眼。 怎么办?


¤被国标锁死了你还可以在外观设计上下功夫吧?当然,开模具好贵的哈~

¤要不研发智能?兄弟你别逗了,养研发团队的钱我都挣不回来好吧。

¤还是继续螺丝刀+扳手,换灯换面板吧,

这活至少还能赚点钱,

至于品牌嘛,一个更字不就可以打天下了吗?


说真的,这个其实还真不能怪老板,“品牌同质化”,本来就是绝大部分企业的心头痛,99%的企业都陷入在这个泥潭里面无法自拔,你看啊:


¤线上做金融的公司:卖点都是:“门槛低”、“放款快”、“额度高”;
¤99%所有的卫生巾:都在喊“大容量、更轻薄、不侧漏、通气好”;
¤绝大部分的牛奶品牌:都在打“奶源地”、“蛋白含量”;
¤二线往下的电动车品牌:都在提“性价比”“好品质”“有资质”;
¤换电企业:
都是”几秒换电”“无限续航”“一生只用一组电池”……


品牌同质化有没有救?如果你还指望着咨询公司帮你找定位,广告公司帮你做品牌,那我建议企业连ICU都别去了,浪费钱。


作为一个曾经的资深广告从业者,我很中肯的告诉各位老板:

中国品牌同质化水平最高的行业就是广告业。

99%的广告公司卖着一样的资源、放着一样的价格、提供着一样的服务,然后每天去教广告主如何打破品牌同质化,

这也算是个广告行业最大的黑色幽默。


来来来,看看下面这几家,人家也是高度同质化但是还活得挺好。
西式快餐的老基友:牛奶界的两个伪高端:肥宅快乐水的百年CP:

小米电动车用“真智能”定位,对标电动车行业的“更”字定位大法


注意: 首先我们列出来的都是快消品,其次,都是各自行业的老大和老二,再次,他们已经有了很强的品牌壁垒,在自己的品类里面除了开创者就是最快速的那个跟进者。


最关键的是第三点,这就是定位大师们反复和你说的,品类策略。


举例:电动自行车界的小牛,是不是开创了一个品类,在独立的小赛道里面获得了大份额,那么,这次高举智能大旗冲进来的小米,能不能抢占一个品类? 咱们来看看老板们特别容易在品牌角度犯的错误,无需对号入座,当段子看看就好了:

1、动不动就是专注于XX领域XX年


这就是没消化好《定位理论》,反向中毒了,举几个例子看看下面这几家,没一个说我专注的吧:


加多宝,怕上火喝加多宝

瓜子二手车,没有中间商赚差价

BOSS直聘,找工作直接和老板谈


搞清楚,品牌定位是对用户说的,而不是对B端渠道商说的。

对B端讲的那个叫渠道价值定位。


消费者关心的不是你专注于电动车制造15年,专注于智能BMS研发7年,我只关心你提供的产品有什么差异价值,

用个最简单的说法:消费者买的不是电钻,而是钻出来的那个孔。 再说了,万一您真的做大了呢?就还是继续专注100年,不去扩张了?


小米做手机出来的,现在已经是整个智能电子产品生态链了,这不,连两轮电动车人家都杀进来了。还记得小米起初的口号吗?为发烧而生!当然,小米身上的品牌标签也很清晰:小米就是卖便宜货的,再好听一点就是配置还不错的便宜货。这是个双刃剑。

2、动不动就给自己贴高端的标签


这两年说自己“高端”的品牌越来越多,咱们就不一一点名了啊。

但是,几乎所有喊“高端”的品牌,几乎无一例外都是为了向渠道商贴标签,“高端”、“低端”,这种词汇都是相对概念,而不是绝对概念。


“高端”和“品类”一样,本质上应该是企业对内的品牌定位,

而不应该成为企业面对消费者的价值表达。

真正高端的品牌却从未把“高端”两个字挂在嘴里。

你见过法拉利说自己高端吗?你听过LV、爱马仕喊自己高端吗? 举个例子,马云爸爸从来不在名片上印“华人首富”,真正高端的品牌,会非常聪明的和大众保持距离以产生美,否则,撕下了面纱还怎么见人?反过来,越是喜欢说我高端的品牌,并不是真正的高端品牌,而是代表他们希望能成为高端的品牌。


你弄个媒体,也说高端,你的高端是持续输出有真正价值的内容?还是比其他人更会刷数据呢?

知乎有个段子,说99%的广告其实都可以往下再推导一层,基本就代表了企业想要去的真正方向,


简单的说就是,大部分广告语背后都折射了这个企业内在的价值想法和想去的地方,所以,当你再看到那种“一天一斤奶,强壮中国人”的广告语的时候,千万小心了。

小米电动车用“真智能”定位,对标电动车行业的“更”字定位大法

我觉得王东岳老师说的非常好:认知的目的是为了求存,而非求真;广告语就是这个观点最清晰的表现。

3

把技术当差异,前浪死在沙滩上


把技术当差异,最常见的标准用词就是“智能”、“黑科技”以及“重新定义XXX”。
最近几年,越来越多的企业开始用“智能”作为自己的差异化标签,咱们就不点名了,反正各行各业基本你能想到的产品,都已经被老板们扣上了智能的标签。

举个最简单的例子:智能音箱你买过吧?小爱同学,天猫精灵,小度小度……多好的一个产品,把AI和音箱做结合,解放双眼双手,场景也很丰富,绝对是人机交互的最强入口,你说有没有高科技技术壁垒?

语音识别大部分来自科大讯飞;

音箱音质控制

基本来自传统的音响品牌制造商;

芯片最大的供应商依然是联发科、高通;

内容服务则是各家有各家的版权,各自有各自的通路

…… OK,不说亚马逊、谷歌、苹果,咱们就说国内的小米、华为、百度、阿里、京东等等,
大家一入局,就发挥“价格屠夫”的本色,洗牌中小玩家。比如,小米的“小爱同学”天猫也就卖个229,双十一的时候,天猫的天猫精灵直接戳到了69元的价格段。 技术,本身是一种高速发展却也高速淘汰的东西。

如果你的技术实力不是像华为那样拥有强大的底层和壁垒,那么你会轻易被强大的对手快速复制,然后被快速淘汰。 从小米本次秀出的肌肉来看,除了在电池层面没看到足够的展示外,其他方面都秀出了沉淀和挖掘,但是我印象最深的是,小米号称自己拥有1000余项基本专利,或许这应该才是喊出“真智能”的底气。

3、“领导者”一词如黄河泛滥


这个方法常见于中国各个行业的巨头们,

常用的品牌话术是“领导者”、“真正领导者”“销量领先””十个消费者,七个选择了XXX“…… 把“领导者”挂到嘴边,

本身是没错的,这是符合用户从众心理,当一样东西有更多人选择,一般意味着它的质量和服务更靠谱。 但我想问你啊,宝洁、Nike、KFC、可口可乐、奔驰……他们在广告中强调过自己的销量问题吗?


Adidas从来没说过”全球十个消费者中有9个穿过Adidas“,哈哈哈。

对于任何事物而言,选择它的人越多,它的个性感知力就越差。而个性在某种意义上,就是小众的代名词,好玩的另一个名词。


销量大=更多人选择,所以这个产品很安全流行=这个东西很红,我也要赶个时髦
当一个品牌在标榜领军者的时候,强化了销量价值,弱化了品牌的差异化感知,


当然,如果你是一个精神属性很弱的绝对耐用品,我会大力的鼓励你去这么做,否则,赶紧放下“领导者”的身份,去做更多有差异化的用户感知,研发一些更有个性的产品,做更适合的文化推广。
因为,大部分时候,你越是标榜自己是“领军者”、“销量领先”,你越是在背离品牌差异化。在用户心智层面,恰好是你给新创品牌提供和制造了机会。


回来说小米:首先,在我们看来,新晋品牌想杀入两轮车这个红海,只有两种方式:


一、去挤入最拥挤的低价厮杀通道,争取活下来;

二、是在同质化的市场竞争之下,建立差异化的品牌认知竞争优势。市场上常常出现跟随者,总有模仿者,偶尔会有颠覆者,但最难出现的就是开创者。这就又回到了本次小米举起的大旗”真智能“,这可能是一个创造差异化的切口。

在我们看来,小米本次给友商们带来了一些很有价值的启发:

1.放大产品价值点的行为感知
其实,很多产品都是有差异化卖点的,问题是:你的卖点并没有让用户清晰地感知到。注意,品牌的价值卖点不是让用户去“思考”、去“判断”的,而是去感知的。
所以,品牌的差异化价值,必须是让用户可感知、可触摸的。
简单的说,用3秒时间吸引注意力,用一分钟时间完成体验和基础认识,你能做到吗?比如,小米说,我就俩按键,边撑的感应式设计,其实都是遵循了这个原理。

2.持续强化其中一个价值点
两轮市场早已经同质化多年,也就是说对于一个新入品牌而言,产品的实用价值已经不起决定性因素,大家要拼的是产品的附加值。 当年海尔靠什么胜出?靠的是后期贴心的维修服务形成的口碑,你问问家里的长辈,当年为什么买海尔啊?他们的理由几乎都是“管维修,服务很好啊”。这就是海尔的附加值。 2019年初我们写过的《预见2019》就很清晰的提出,智能化会成为核心趋势。 因为在思考产品附加值的时候,你必须深刻的去洞察和理解用户使用产品的所有环节,看看哪些地方是用户“不舒服”的、是你可以去解决掉的,那个点也许就是差异化的突破口。

我们去把某个产品附加值放大,大到超过用户的预期,超过对手的想象,那么你就有了更强大的竞争力。

3.重新定义整个价值
好吧,前面提过,“重新定义”这个说法已经被各大品牌玩烂了。
好像只要谁谁谁的产品稍微有点技术或商业上的突破,就可以重新定义所在的行业。但不可否认的是,“重新定义”这个词特别适合那些有着创新核心能力的品牌。

大部分玩重新定义的公司,都用了这个逻辑:就是把自己放在“未来”,把对手放在“远古”,特别能引发人们对未来的渴望。 这个思路源自苹果的乔帮主,他们一直在“重新定义”,比如音乐播放器、手机、个人电脑、蓝牙无线耳机、智能手表……还有特斯拉、谷歌…… 被时代淘汰的焦虑,加上我们对未来的想象力,总让人们期待有新生事物出现,打破陈旧的传统秩序。如果你的企业有这样的基因,那么你可以用“重新定义”的方法,去思考品牌的差异化价值。 可惜的是,绝大多数企业仅仅是比前人多迈了一小步,比如罗永浩的“TNT工作站”的N个重新定义。

小米电动车用“真智能”定位,对标电动车行业的“更”字定位大法


智能,不是功能的堆砌,而是基于智能和用户对未来的需求,去重新定义一个产品品类的标准。

当你和对手的产品高度同质化时,那么,消费者买的根本不是产品,而是品牌信息,我们如何去设计这些信息,就决定了产品能卖多少份、卖多少年。

小米高喊真智能,先不管这个切入口是否可以成为一个品类长期发展,


我就想看看,谁会蹦出来高喊:XXX,更智能的电动车!




好了,年前真的很忙,可能更新会慢一些,各位见谅,为了弥补我们的懒惰,近期每篇文章都会带上抽奖,话是这么说的:
没什么是红包解决不了的,如果一次不够,那就多来几次咯。
祝你2020开年顺利!!

红包领取请微信搜索公众号:电动车私董会,添加关注后,近期文章中都有红包抽取链接。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