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okenClub疯狂代码:中美两国对于数字货币的政策

目前各国一方面拥抱区块链技术,支持区块链技术的发展,另一方面也就区块链衍生的加密货币市场、1co融资等金融领域的应用进行积极探讨,以便出台相应的监管措施。美国是世界第一大国,其在全球话语性较强,而中国是国内民众安身立命之所在,所以了解这两国对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态度,有助我们对整个区块链监管趋势的把握。

TokenClub疯狂代码:中美两国对于数字货币的政策

1.美国

美国作为全球第一大国,一直以自由、民主闻名于世,但在对待数字货币上依然保持严谨的态度。虽然没有关于数字货币的统一监管法规,但美国金融犯罪执法网络(FinCEN)、美国国税局(IRS)、美国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CFTC)、美国金融消费者保护局(CFBP)、美国司法部(DOJ)等部门,都对数字货币的界定、应用以及犯罪预防、消费者权益保护等发布了相关报告和指引。

2.中国

94开始,我们国家对1co等非法融资实行“一刀切”政策,坚决取缔,但是对区块链技术是非常支持。我的理解是,作为泱泱大国,政府有责任在市场没有规范以前,尽到保护人民财产安全的义务。目前相关监管政策还处于摸索阶段,法律法规的真空使得数字货币等被利用起来,进行违法的经济活动,导致政府不得不“一刀切”。现今我国政府也在不断从各国监管政策上汲取经验,务求给区块链和数字货币最符合国情的监管政策。

而从细节上看,两国对于数字货币的态度有这几个方面的差异:

1.在监管方面

中国将区块链作为一种互联网信息服务技术,由国家网信办作为监管主体。今年1月10日,网信办发布了《区块链信息服务管理规定》;而对于区块链可能带来的金融风险,则由中国人民银行进行监管。

美国则将区块链视为一种金融科技的工具,因为其加密货币的融资行为和证券融资接近。去年7月,美国SEC(证券交易委员会)表示加密货币的发售”受联邦证券法的管制”, SEC和CFTC(商品期货交易委员会)成为主体监管机构。

2.在技术监管方面。中国采用备案制进行监管,美国则沿用证券发行的注册制;对于加密货币,中国禁止1CO融资,美国可以在《证券法》的许可范围内融资——逐渐演化成STO模式。

3.在区块链技术应用方面。中国区块链应用倾向于无币区块链的发展,主要以联盟链为主,属于多中心化或者半中心化状态。采取了先应用后融资的传统模式。

而美国的区块链应用项目主要集中在数字资产交易,由于应用领域的加密货币流通性较好,安全性高,美国的应用大部分是公链。不过,从现阶段摩根大通的发币来看,美国金融行业又更倾向于联盟链为主。

TokenClub疯狂代码:中美两国对于数字货币的政策

经历了17年的疯狂和18年的凉凉,区块链和数字货币也逐步在波涛汹涌中走向成熟,而这轮熊市,让市场更加的理智和清醒。面对区块链这块蛋糕,中美两个世界最大的经济体自然会积极布局,抢占先机。而由于制度和国情的差异,中美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的发展也是各行其路,各取所需,但是无论怎样,最终的结局都是殊路同归,共同拥抱跨时代的区块链技术革命。

从上面分析来看,中国更加重视区块链应用到实体经济,是当下阶段区块链发展较为缺失的短板。区块链不能是空中楼阁,无源之水,如果不能赋能实体经济,其交易价值得不到支撑。而区块链之所以被认可,是因为其链上资产可以被交易,价值得以更快速高效流通。美国重视链上资产的交易监管,或许将给中国提供这方面的监管经验。

而去年11月份,香港证监会宣布,将会把加密货币交易所纳入“监管沙盒”。在“沙盒”期间,香港证监会主要探索加密货币交易所在监管沙盒之下的运作情况,并做出判定——加密货币交易所是否应该受到规管。香港证监会此次的监管沙盒,或可成为中国加密市场监管的“探路者”,从中可以看出,中国也在尝试用不同的方式来把控加密货币市场,以寻求更加合适、更加有效的监管手段。

TokenClub疯狂代码:中美两国对于数字货币的政策

不难看出,两国对区块链技术都主张积极拥抱的态度,而对于数字货币、1co等金融领域也都有严格监管的意思,但这个监管又建立在不阻碍区块链发展的前提条件下。这需要两国在区块链和数字货币领域不断研究探索,同时借鉴世界各国已有的经验。目前世界各国对数字货币态度大致分为三种,以日本、德国、加拿大、瑞士等国家对比特币等数字货币不仅完全支持,还推行各种政策推动该行业发展;以中国、美国、英国、俄罗斯为首的国家则持较为谨慎的态度;泰国、韩国对数字货币则呈抵制态度。由于各国国情不同,监管政策难免无法统一。

欢迎加入Tokenclub,通证俱乐部社区微信:dingdangmao12121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