聽說‘95後’的你還沒有對象,那你可知古代人是如何催婚的

中國曆來以“修身齊家治國平天下“為人與社會關係的順序,又有“不孝有三,無後為大”的傳統思想,現在“95後”已經開始被催婚了。

聽說‘95後’的你還沒有對象,那你可知古代人是如何催婚的

孔子認為:“男二十而冠,有為人父之端;女十五許嫁,有適人之道。”也就是說,《周禮》規定的,男不超過三十而娶,女不超過二十而嫁,指的是成婚要在這個年齡以內,而非是此年齡是最低值。齊恆公曾令“丈夫二十而室,婦人十五而嫁”。

聽說‘95後’的你還沒有對象,那你可知古代人是如何催婚的

春秋戰國時期,首次出現了統治者出於自身政治需要通過法令制定強制性婚齡,要求早婚,這也是國家公權力對私權利的干涉。越王勾踐為報吳仇,臥薪嚐膽,號召人民提早結婚多生育人口,積蓄力量以戰敗吳國,“男子二十不娶,女子十七不嫁,要罪其父母。”為了催促結婚,官府還會組織大型的相親會。這時,只要你倆願意,私奔都是不被禁止的。但是如果你不參加這個相親會,那可是要遭到處罰的。

聽說‘95後’的你還沒有對象,那你可知古代人是如何催婚的

秦代的結婚年齡女子應該在十五週歲左右,秦始皇的女兒華陽公主在十五歲的時候與王翦將軍結婚,只因為秦始皇希望王翦能幫助他完成吞併天下的霸業。秦朝有個有趣的法令,除了對結婚的年齡進行規定外,還對身高進行了限制,姑娘長到了一米四三就到了法定的結婚身高了,達到這個身高就必須去登記結婚了。

聽說‘95後’的你還沒有對象,那你可知古代人是如何催婚的

漢代在有關賦稅的立法中直接涉及到了婚齡問題。《漢書·惠帝紀》中:“女子年十五以上至三十不嫁,五算。”也就是說,在十五歲到三十歲之間還沒嫁出去的女子規定要交國家規定稅款的五倍,足見懲罰的力度之大。

聽說‘95後’的你還沒有對象,那你可知古代人是如何催婚的

《晉書•武帝紀》記載,司馬炎就曾要求,“制女年十七父母不嫁者,使長吏配之。”女孩子到17歲了,如果父母不將其嫁出去,那麼地方官府就要給她找對象,逼其強行嫁人。

聽說‘95後’的你還沒有對象,那你可知古代人是如何催婚的

到了南北朝時,如果女孩適齡不出嫁,家裡人都要跟著坐牢,即“女子十五不嫁,家人坐之。”

聽說‘95後’的你還沒有對象,那你可知古代人是如何催婚的

唐太宗貞觀令:“男二十,女十五。”唐玄宗開元令:“男十五,女十三。”長孫皇后嫁給唐太宗時真的只有13歲。李斌城在《隋唐五代社會生活史》中對唐代女子實際出嫁年齡做過統計。

聽說‘95後’的你還沒有對象,那你可知古代人是如何催婚的

宋代沿襲了唐開元制定的敕令“男年十五,女年十三以上,並聽婚嫁”。但對對婚齡沒有強制性規定,因而在宋代出現了“晚婚”的風氣,女子初婚年齡最大的27歲,平均年齡17歲,男子初婚年齡最大36歲,平均年齡24歲。所以,宋朝是有史以來待嫁女子最多的王朝。因為姑娘們擠破了頭也要做官太太,所以造成了宋朝一個十分有趣的事兒叫做榜下捉婿。就是說在發榜的日子,全國各地的官僚地主們一家人手拉著手去選擇新科進士做女婿。說是選擇,實際上就是搶。如果搶不到,那就等。為了過上好日子,不在乎多等兩年。就這樣,去年等,今年等,明年等,終於等出了一大批女子。

聽說‘95後’的你還沒有對象,那你可知古代人是如何催婚的

《明會典》規定:“凡男年十六,女年十四以上,並聽婚娶。”

聽說‘95後’的你還沒有對象,那你可知古代人是如何催婚的

《大清律例》明確指出男女結婚應該在適合的年齡到達時就嫁娶。“男女婚姻各有其時,或有指腹,割衫襟為親者,並行禁止”。《欽定大清通禮》規定,“男年十六以上,女年十四以上,身及主婚者,無期以上服,皆可行。” 清代 婚齡總體上逐漸穩定在十六歲左右。

聽說‘95後’的你還沒有對象,那你可知古代人是如何催婚的

如今,按法定結婚年齡(女20週歲,男22週歲)結婚的,可享受3天婚假。符合晚婚年齡(女23週歲,男25週歲)的,根據當地《人口與計劃生育條例》,可享受晚婚假10-30天不等(含3天法定婚假),此假於2016年1月1日起取消。

聽說‘95後’的你還沒有對象,那你可知古代人是如何催婚的

正如李宗盛在《晚婚》裡唱到:我從來不想獨身,卻有預感晚婚。我在等,世上唯一契合靈魂,讓我搽去臉上脂粉。這也許就是現如今,我們習慣性單身的原因吧。暗自慶幸,我們沒有生在古代,不然這晚婚可真是讓人頭疼。

聽說‘95後’的你還沒有對象,那你可知古代人是如何催婚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