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辦證難”說起,如何提高百姓獲得感

想民所想,急民所需,改革正對辦證難等社會痛點開刀,讓百姓的獲得感不斷提升。

從“辦證難”說起,如何提高百姓獲得感

我們的一生和各種證明有不解之緣,出生證明、身份證明、死亡證明。

我們的生活也和各類登記息息相關,戶口登記、婚姻登記、房產登記。

但是在實際生活中,想來不少人有過這樣的體驗:感覺辦證有點難,為辦證明跑斷腿,兜兜轉轉來回推,結果到頭沒辦成。曾有人將辦證比喻為要歷經九九八十一難,可見大家對於辦證難有多少痛的領悟。

辦證難背後折射出的是不作為、慢作為、亂作為的官僚作風和權力傲慢,讓老百姓深惡痛絕。

可喜的是,十八大以來,國家以人民為中心,構建服務性政府的大力改革整治,讓形勢正在發生喜人變化,辦證難問題正在得到逐步破解。

01 辦證難,一紙證明成本高

在人潮湧動的辦理窗口,群眾最開心的是聽到工作人員說:“可以了,等著拿證明吧”,最鬧心的是得到答覆:“你的材料不合要求,回去弄好,下次再來”。

從“辦證難”說起,如何提高百姓獲得感

以下的遭遇,我想許多人曾經並不陌生。


“請問我的材料哪裡有問題”,

“你這裡少一個證明”,

“沒聽說要這個證明啊”,

“這是規定,你去找社區開一下”。

“社區嗎,我想來開一個證明”,

“這個證明我們開不了,你得找公安去”,

“派出所嗎,我想開個證明,社區說他們開不了,讓來這裡”,

“這個證明早就取消了,你去跟那邊說,已經不開了”。

“你好,我找過社區和派出所了,說開不了這個證明”。

“那你這個沒法辦理,你的情況要求必須有這個證明,不然不能受理,這是規定,你再去想想辦法”。


能怎麼辦呢,只好繼續跑社區,跑派出所,努力拿一個為證明而開的證明,然後再去開證明。

有不少人為了辦好一個證明,兜兜轉轉用了幾個星期,七七八八的部門要跑,最後還可能進展不順,一事無成,下次來了以後又來幾次。算下來,要順利辦好一紙證明所需的時間經濟成本,那可真是高昂。

作為一個普通百姓,忙於生計時間有限。為了去一趟辦證大廳,不知道要和領導陪多少次笑臉,要和同事講多少次關係,要加班趕多少次進度,才能擠出寶貴的上班時間過來辦理業務。

到了辦證大廳,還得面臨號難拿,隊伍長等考驗,如果歷經種種磨難終於可以遞交材料了,結果卻被告知:“對不起,你的材料不合要求,請下次再來”。那麼想必大家的內心一定是崩潰的,尤其是如果工作人員答覆得不清不楚,連需要怎麼補充資料都不說明白。

因為辦證不易,中介業務應運而生,大為火爆,還催生出一些審批權力的腐敗,甚至一些證件不找中介辦不下來。同樣的證件,有關係可以優先辦、高效辦,相同的材料,卻被人為的分成了三六九等不同進程,也難怪辦證難會成為長期以來的社會痛點。

02 改革讓形勢發生可喜變化

十八大以來的改革力度前所未有,國家著力解決民生痛點,提升群眾辦事滿意度,在全國範圍內大力整頓營商環境,積極開展政務改革,構建服務性政府,響應社會呼聲提高百姓“獲得感”。

從“辦證難”說起,如何提高百姓獲得感

國家下發簡化優化公共服務流程的通知,著力清理整合審批事項,大力縮短減少審批流程,加強協同共享和互聯網無紙化辦公,立足於百姓關心的痛點難點進行整頓。

各地積極響應號召,一方面,繼續推動審批事項清理下放,充分發揚服務為民精神,例如浙江等地提出實施“最多跑一次”改革,力爭讓老百姓一次跑完所有辦事流程。

另一方面,深挖嚴打紅頂中介和審批腐敗,打掉了一大批阻礙百姓辦事的攔路虎,加強監督問責力度,對庸政懶政開刀動鍘,比如吉林對暗訪發現的政務大廳工作人員失職行為快速反應、決絕查處。

以上這些行動有目共睹,帶來的效果也是喜人的。門好進了,臉好看了,事好辦了,這種種變化,咱老百姓自然有感受。

03 改革需要繼續前行

不過同時也要看到,許多問題不是一朝一夕可以解決。

“行政效率低、服務態度差”、“信息孤島”等問題,在全國範圍內依舊頑固存在,許多部門的服務態度、辦事效率,離百姓心中的要求還有不小距離。

所以改革的決心不能鬆懈,改革的步伐不能放慢。

從“辦證難”說起,如何提高百姓獲得感

希望國家能繼續加大改革步伐,針對辦證難、看病難、上學難等民生問題持續優化,讓社會痛點逐一破解消失,讓百姓的獲得感不斷增強。

相信我們的祖國,明天會更美好。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