放療有用嗎?

醉閱紅塵


放射治療(簡稱放療)在惡性腫瘤的治中起著很重要的作用,已發展一門獨立的學科,即放射腫瘤學。放射有X線和γ線。



一、放射對生物體的作用

放射對生物體作用有直接作用和間接作用。

直接作用是指任何射線(X線、線、帶電或不帶電粒子在被生物物質吸收時直接與細胞關鍵靶位起作用,靶分子被電離產生有機自由基,使細胞核中的DNA單鏈或雙鏈斷裂。


間接作用是指射線作用於組識中的小分子使其電離或激發產生活性很強的氫氧自由基(OH)散發到關鍵的靶位(DNA)上造成損傷。


小劑量所引起的是分子放射損傷,通過遺傳突變(染色體畸形、基因損傷)形式顯現;較大劑量可導致細胞分裂抑制;更大劑量能直接造成細胞死亡。


二、放射敏感性和放射可治癒性

敏感性是指腫瘤細胞在受到射線照射後的反應程度。

放射治癒是指通過放射治癒腫瘤的可能性,這反應了照射的直接效應。


  1. 根治性放療如頭面部皮膚癌、鼻咽癌、扁挑體癌等

  2. 放療為主要治療手段如口腔癌、喉癌、精原細胞瘤、早期乳腺癌、霍奇金淋巴瘤和非霍奇金淋巴瘤、宮頸癌、食管癌、肺癌等。

  3. 姑息性放療如上腔靜脈綜合徵、脊髓壓迫症、骨轉移劇痛、肝門胰頭部腫瘤所致嚴重阻塞性黃疸。


一是患者有嚴重合並症,如心衰、糖尿病末控、白細胞低於3000、血小板低於5、惡病質、昏迷、廣泛轉移、放療不敏感、機體已不能再或繼續接受放療的病人。


(3)直線加速器

(4)中子加速器

(5)近距離放射,有插入病灶和貼在病灶上。


如有其它問題請在評論區留言

生民康健首席專家 高明啟


生民康健


手術、化療、放療是腫瘤三大治療方法。手術、化療很多人瞭解,可一提到放療,很多人可能首先會想到放療副作用大,不如手術和化療效果好;放療是手術和化療的輔助手段,實在沒辦法時才會試試等等。

真是這樣嗎?錯!錯!錯!

事實上,放療被應用於腫瘤治療已有100多年的歷史了!

放療,通俗地講,就是放療醫生以射線作為武器,劃定準確的照射區域,像投放炸彈一樣分多次劑量把腫瘤“炸掉”。最近30年放療技術發展最快,越來越趨於精準化,不同腫瘤或腫瘤不同分期都需要放療來貢獻力量。放療對腫瘤患者治癒率的貢獻可以和手術相媲美,遠高於化療。有些腫瘤甚至能夠完全依靠放射治療痊癒,比如鼻咽癌、早期宮頸癌等。對於那些年齡較大、合併心臟病或者肺功能不好的患者,放療更是治療的優選方案。

很多患者對放療存在誤區,認為會對身體造成很大危害。其實,放療是局部治療,方法、分割、次數、照射位置、使用射線、個體差異等不同,對身體影響也不同,需針對病情進行個體化治療。隨著精確放療技術發展,能很好的控制病情,“抓得住”,而且“打得準”。

美國六成患者放療,中國不到三成

美國60%以上的腫瘤患者接受放射治療,而在中國,這個比例不到30%,且大部分放療科集中在大城市大醫院。

中國放療普及率的低源於多方面的差距,首先是放療設備不夠,國內的常規放療設備數量不夠,缺少一些精細化的功能;而由於高端放療設備存在准入限制,在國內就更加稀缺。

其次,中國放療醫生數量嚴重匱乏,僅有13000名!按照比例,中國還應該有26000名物理師,但中國的物理師僅有不到4000名,其中高資質的物理師人才就更加稀有。人才稀缺、經驗缺乏等嚴重製約放療的普及和發展。

在美國,培養一名專業執照物理師,相關專業的本科生首先需要碩士和博士相關專業畢業,然後考取住院物理師,做2-4年住院物理師後,還需跟著有執照的物理師工作2年,然後才能夠考取執照。此外,物理師同樣需要考取醫生執照。按照美國硬性規定的物理師執業門檻,一名物理師的培訓,需要6-8年時間。在國內,沒有這樣的硬性規定和規範培訓,因此在放療人才培養上面臨較大困難。

美國高端放療機構落地中國

中國和美國在癌症治療和康復上存在差距。而在腫瘤治療的三大手段中,放射治療是國內最薄弱的領域。

美國安德森癌症中心(MD Anderson Cancer Center)是世界公認最好的腫瘤專科醫院,而在高端腫瘤放療領域,愛萊恩斯在全美排名第二。愛萊恩斯在放療領域到底有多牛?先看其運營的醫學影像設備,包括PET-CT/MR、核磁、CT、超聲、DR、乳腺鉬靶、胃腸影像、骨密度儀、核醫學等國際領先高精尖設備。其次,在腫瘤放療方面,配備射波刀、伽馬刀、直線加速器、Tomo和內放射等全系高端腫瘤放療體系。

愛萊恩斯是全美第二大的高端腫瘤放療連鎖治療中心,其中“高端立體定向放射手術”全美第一。什麼叫高端腫瘤放療?愛萊恩斯首席執行官Tom Tomlinson介紹,高端腫瘤放療在這裡特指一個新的技術,叫做“ 立體定向放射外科技術”,這種技術使用的設備是新型的,跟傳統的設備相比更加精準,劑量分佈更好、更快,能夠更加精準、有效地打擊腫瘤。基於更先進的技術和設備,愛萊恩斯在高端腫瘤放療領域全美第一,患者滿意度高達96.7%。

泰禾醫療於2017年8月全資收購了愛萊恩斯,並於2018年1月正式成立腫瘤影像事業部,全力推進美國頂尖影像及腫瘤治療技術在中國的落地。此外,愛萊恩斯在美國有多個培訓中心,在將國際領先的臨床經驗,臨床技術引入中國外,也將為中國的放療人才做好培訓。在中國積極拓展腫瘤業務及醫學影像業務,為中國的腫瘤醫療助力,併為中國的腫瘤患者帶來優秀的就醫體驗。


健康時報客戶端


放射治療是惡性腫瘤三大主要治療手段之一,據統計,在中國50%-70%的癌症患者需要接受放射治療。

放射治療用來治療癌症已經有100多年的歷史,它是利用各種射線來殺死癌細胞,從而達到治療癌症的目的。

醫用射線具有很強的穿透能力,射線入射到人體後,作用於細胞,對細胞的遺傳物質和DNA造成不可修復的損傷從而導致細胞死亡。

細胞受射線照射後產生一系列的生化及物理變化,造成細胞的損傷,一部分細胞產生致死性損傷導致即刻死亡。

另一部分細胞產生亞致死性損傷或潛在致死性損傷,產生這種損傷的細胞大部分在數小時內可以自行修復。

如果反覆給予射線照射,亞致死性損傷或潛在致死性損傷可以轉變為致死性損傷,反之,受損的的細胞停止照射後,細胞修復再增值,細胞數目又可以恢復到照射前的水平。

正常的細胞和癌細胞受射線照射後均可以產生以上的改變。

一般來說,正常的組織細胞受射線照射後產生致死性損傷的比例較癌細胞低,對損傷修復的能力強於癌組織。

所以一定劑量射線多次照射後,癌細胞可以完全死亡,而正常組織受到損傷後可以恢復。這種正常組織和癌組織對放射線的損傷與修復的不平衡性決定了放療可以用來治療癌症。

放療為什麼要做那麼多次?

研究發現,只要劑量足夠高,射線可以殺死所有癌細胞,但是人體不同的器官受到一定劑量的射線後可以產生永久的不可逆的損傷,特別是脊髓、肺、肝、腎、腸等重要器官產生嚴重損傷可威脅到患者的生命,且不同的器官對放射性的耐受性是不同的。

所以如何最大限度殺滅癌細胞,且最大限度的保護正常器官是放療研究人員和醫生的最重要的任務。

早期因技術原因,放射治療的副作用很大,同時為了保護重要器官,腫瘤的劑量也難以提高,導致癌症放療要麼效果不佳,要麼副作用很大。

隨著研究的深入及科技的進步,研究人員發現正常器官的損傷一些是放療過程中的急性損傷(早反應組織),有一些是放療結束後很長時間以後出現的遠期損傷(晚反應組織)。

早反應組織出現的急性損傷大部分可以修復的,晚反應組織出現的遠期損傷一般很難恢復,且嚴重影響器官功能。

晚反應組織的單次照射劑量對遠期損傷的嚴重程度是有影響的。

我們做了很多的臨床研究發現:目前根治性放療最常用的常規分割照射模式(每次1.8-2.2Gy,30-35次)可以達到最佳的治療效果與最低的遠期副作用的平衡。

所以目前大部分放療是需要很多次才能完成的,不同的部位、不同的治療目標,放療次數也不一樣。

當然,如果腫瘤體積較小,距離重要器官有安全距離或對附近器官功能影響較少,我們可以採用立體定向放療(採用一次大劑量或少數幾次大劑量的照射),效果較常規分割照射模式更佳,甚至可以達到手術的效果。

放療過程中為什麼不能中斷?

放射治療分為根治性放療、輔助性放療和姑息性放療。

最主要的任務是根治性放療,比如說:鼻咽癌、早期喉癌、早期惡性淋巴瘤等通過單純放療可以治癒。

乳腺癌、宮頸癌、直腸癌等通過(術前或術後)輔助放療可以明顯降低腫瘤術後的複發率。

前面提到,根治性放療目前最常用的是常規分割模式,即每次1.8-2.2Gy,30-35次,每週5次。

研究發現放療療程延長會明顯影響癌症的治療效果,比如說:鼻咽癌放療總時間延長1周,腫瘤的局部控制率將下降達13%。

所以,放療過程中,因一些副作用隨意中斷放療,是一件相當得不償失的事情!

在放療過程中患者常常會伴隨一些副作用,如:黏膜反應、消化道反應、骨髓抑制等等,大部分患者通過對症治療是可以順利完成放療。

當然患者在過程中如果出現一些嚴重的副反應,則必須停止放療,對症治療後好轉後方可繼續放療。

臨床中,我們發現患者及家屬常常會因為這些副作用產生焦慮,甚至放棄治療。

所以,我們的醫生需要嚴密觀察患者放療過程中的毒副反應,及時對症治療並耐心解釋打消患者顧慮。

患者及家屬需要聽從醫生建議,每日向醫生彙報病情並配合醫生做相應處理。共同保障患者按時完成治療以達到最佳治療效果!


湖南醫聊


如今,經濟飛速發展,因為環境汙染等原因,危重疾病也越來越多,其中惡性腫瘤,白血病等危及生命的大病發病率也越來越高。醫學的發展為治療此類疾病提供了重要的解決辦法,其中化療是最有效的治療的手段之一。化療就是化學藥物治療,殺滅癌細胞為目的一種治療方式。在癌症不可逆轉的晚期,癌細胞已經擴散到全身各個臟腑器官以及血液,化療幾乎成為很多患者選擇的治療方式。雖然化療是最有效的手段之一,但是化療藥物本身就是細胞毒藥物,所以存在一定的副作用。

首先表現為噁心、嘔吐、便秘等消化道反應;其次化療會導致人體白細胞和血小板的減少;再次,大部分病人化療後會嚴重脫髮,停止化療後脫髮現象會好轉。最後,化療會對肝腎功能造成一定的損害。化療並不是所有的患者都適用,要考慮患者的年齡、身體狀況、肝腎功能的情況,以及化療取得的效果,如果患者對化療無效的話,應當更改治療方案,使患者最大程度的達到治療的效果。化療期間,忌辛辣刺激油膩的食物,飲食清淡易於消化吸收的軟食為主。

我就見過一個堅強樂觀的患者,獨自一個人往返於石家莊和天津進行化療放療,生命得到了延長。他的樂觀也感染了病友。罹患癌症是一件不幸的事,積極地面對它並接受正確的療法,或許是對自己、對家人最負責的一種選擇。

本期答主:白雲,醫學碩士


杏花島


國人對放療一直有一種不信任的態度,有一次聽北京某腫瘤醫院放療科主任的講座。他說當年他們醫院剛開放療科的時候,在一個單獨的建築裡。別說患者,就是別的科的醫生來的都少。正好在第二年的時候,樓下的一顆樹還枯死了,這下傳言就更熱鬧了。說是輻射劑量太大……………………先放一個很有科幻感的放療設備圖。


放療在治療 癌症方面的設計情況怎麼樣呢?先用數據說下中美在腫瘤治療方法上的小對比(2015年的統計)。在美國接受放療的單獨治療或與其它方法聯合的非常普遍。

放療在實際治療中顯然是有效果的。但在認識上的誤區還是很多的,介紹下國人對放療認識的八個誤區。

誤區一:手術才能治癒,放療只是姑息

目前,對於早期腫瘤治療來說,手術依舊是根治的首選。但是,在腫瘤周圍有大血管、重要器官時,手術可能也很難切除乾淨。

而現在的放療技術和設備不斷升級,提高了靶區劑量,減少了周圍的射線照射,比如伽馬刀,射波刀等,特別是質子、重離子治療,更是通過射線本身的特性,實現了更優化的劑量分佈,成為新一代放療的代表。相比手術,放療對於周圍器官的影響較少,在無法手術切除腫瘤時也有機會獲得徹底的治療。

另外,選擇手術切除還是放射治療,取決於腫瘤的病理類型、臨床分期、身體狀況、伴隨疾病和治療意願等具體情況,不是所有的腫瘤都適合通過手術方式來治療,比如,喉癌、下嚥癌、鼻咽癌等常見的頭頸部癌症,手術常常不是最優選擇,因為在頭頸部實施手術,在很小的手術區域內有密集的血管和神經等,很可能影響到患者生活質量,而放療能夠更好地保存器官和相應的功能,提高患者的生活質量。小細胞肺癌等不推薦手術,首選化療和放療結合;非小細胞肺癌本來是首選手術切除,近年也有了新的進展。

延伸閱讀

美國MD 安德森癌症中心張玉蛟教授於2015年5月,《柳葉刀·腫瘤學》發表的一項隨機對照研究發現,對於臨床T1~2a (<4 cm )、N0M0,可手術治療的非小細胞肺癌(NSCLC)患者,立體定向放射外科(SABR)與手術相比,預估的3年總生存(OS)率SABR組高於手術組(95%對79%,P=0.037),3年無復發生存率類似(86%對80%,P=0.54),不良事件方面,SABR組3級以上不良事件發生率顯著小於手術組(10%對44%,SABR組無患者死亡,手術組死亡1例)。在腫瘤的遠處轉移率及局部轉移率方面,兩組均無顯著差別。據此,研究提示,SABR或可作為可手術的Ⅰ期患者的臨床選擇。

除了《Cancer》發佈的這項研究,張教授團隊後來還在《胸部腫瘤學雜誌》(J Thorac Oncol,JTO)發表了另一項關於SABR的研究。該研究納入59例局部復發或單個轉移(<3 cm,適用SABR治療)的NSCLC患者,使用SABR(50 Gy,4f)治療,中位隨訪58.3個月。結果發現,19例(32%)患者在針對復發行SABR後再次復發。預估的5年局部複發率、區域複發率及遠處轉移率分別為5.2%、10.3%、22.4%;預估的3年和5年PFS率分別為46.2%及41.1%;3年及5年OS率分別為63.5%及56.5%。3例(5%)患者出現3級治療相關的毒性事件,未觀察到4~5級毒性事件發生。

前瞻性研究證明,立體定向放射治療早期小肺癌療效與手術相當,副作用小於手術。不可手術的和可手術的早期肺癌,SBRT治療的局部控制率和總生存率可以和手術相媲美,甚至有資料顯示,SBRT後病人的縱膈淋巴結轉移率也低於手術患者(原因目前解釋為SBRT後激活了機體免疫反應);SBRT後病人的生活質量高於手術組。

誤區二:手術後要做放療,手術前不行

經常遇到患者問放療到底是手術前進行,還是手術後進行。這不是簡單的有個原則就可以了,而是需要綜合考慮病情。

放療應該什麼時候做?這跟治療的目的密切相關,同樣取決於腫瘤的病理類型、臨床分期、身體基礎等具體情況。比如腫瘤侵犯了大血管,就需要先放療,使腫瘤跟血管分離,然後再做根治性手術。再比如像直腸癌,因為保肛手術對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非常重要,有時腫瘤距離肛門很近,或者周圍病變範圍大,直接手術很難保住肛門,這時術前做同步放化療是國際慣例,腫瘤縮小後,手術範圍和創傷都要小很多。

對於具體的某個病人各種治療的先後順序和協同步驟,需要有經驗的多學科專家充分討論,取得共識,這就是美國MD安德森癌症中心多年前首倡的MDT(多學科會診)模式,經過各國醫生的實踐,已經證明適合腫瘤的疾病特點,對於各學科的協調,避免患者(包括專科醫生)因為不瞭解其他專科優勢而走彎路,獲得了很好的效果。美中嘉和在醫療實踐中也非常強調病人到診後的多學科會診制度。

誤區三:化療放療同時進行,患者哪能受得了

首先,我們必須明確的是,治療方案的選擇一定是建立在安全且有效的前提下的,對於放療與化療能否同時進行,這需要依據具體的病情而定,比如一些早期淋巴瘤的患者,單純做放療,效果就很好,就可以不加化療。比如直腸癌、肺癌、胃癌等,單純放療敏感性不是很高,我們就需要同步應用化療或靶向藥物,同步放化療能使局部療效提高,那我們就需要一起做。

其次,大家之所以對放療和化療同時進行有顧慮,一定是考慮到兩種治療方式的毒副作用。其實,放療與化療同時進行並不只是將一個放療方案和一個化療方案簡單相加,需要綜合考慮,這也是我們強調MDT的原因之一。在同步進行放化療時,會根據每個患者的實際情況,將放療的照射範圍和照射劑量、化療藥物的劑量和強度都做出調整,努力將放化療同步進行的“副作用”降低。

誤區四:做放療的都是惡性腫瘤,還都是晚期了

患者確診後,一般第一選擇是手術,覺得“切除了的腫瘤可以被治好,但如果選擇放療,就意味著沒有治癒機會了”。

其實作為腫瘤治療的三大手段之一,放射治療可以貫穿於腫瘤治療的整個過程中。根據其療效可以將放療分成三類:

根治性治療:通過單純放療可以完全根治的腫瘤,比如鼻咽癌、部分頭頸部腫瘤,早期的前列腺癌、肺癌、淋巴瘤等,放療可以作為主要的治療方案。

綜合治療:是最常見的治療手段,比如乳腺癌、肝癌等,常常在手術後需要放射治療。我們通過放療減少局部區域復發的風險,叫做輔助治療。還有比如直腸癌的術前放療,我們叫做新輔助放療。

姑息治療:對於晚期或出現轉移的患者,比如出現腦轉移的患者,首選就是放療或者頭部伽馬刀治療,可以取得很好的局部控制效果;對於骨轉移等情況,放療可以緩解約80%疼痛的症狀,還有一些淋巴結轉移,腎上腺轉移等,放療都可以精確打擊,控制病情,能夠達到解除痛苦、延長生命、提高生活質量的目的。從這裡可以看到,放療的適應症比手術更廣。

誤區五:生命不息化療不止,實在受不了再放療

常常能見到病人做過很多療程的化療才來諮詢放療,這時骨髓抑制明顯,血象很低,或者營養不良嚴重,已經錯失了放療最佳時機,非常可惜。

其實,放療是腫瘤治療過程中廣泛使用的一種方法,在腫瘤治療中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腫瘤患者中有70%左右在不同時期需要接受放射治療。而且,有很多的早期惡性腫瘤(鼻咽癌、喉癌、食管癌、肺癌、宮頸癌等)通過放射治療可以取得較高的治癒率,所以放射治療在惡性腫瘤的治療中已經越來越重要。以往認為放療只是局部治療,現在發現放射治療在殺滅腫瘤的同時會促進腫瘤抗原的釋放,幫助免疫系統更好的識別腫瘤,然後加強了對其他部位腫瘤的免疫效果,間接起到了全身治療的作用。

誤區六:放療設備越貴的越好

各種放療方法中越貴的越好

放療過程中,患者從定位到治療都是在機器上進行,接受的射線也要從機器中發出,醫生是通過電腦控制射線的劑量和範圍,治療中沒有醫生與患者的直接接觸,不像手術一樣對醫生的操作技巧要求那麼高。這是不是就意味著,只要機器最先進,治療效果就一定最好呢?

其實不然,最適合的放療機器才是最好的。比如,乳腺癌患者改良根治術後,我們需要通過常規的放療或者電子線就可以了,先進的調強放療有些地方劑量上不去,反而不合適。後裝治療是很經典的設備,現在很多醫院都沒有了,但是對於宮頸癌等治療還是有不可替代的作用。所以放療需要選什麼設備,一定要專業醫生指導才可以。

所以,放療設備的先進性很重要,對於具體的病人,還是要選擇更適合,也能夠實現的醫院進行治療。

誤區七:放療療效主要靠機器,跟醫療團隊沒關係

放療的實現確實很依賴放療設備,所以對於設備的保養、維護和檢測就非常重要。在醫院中有多個崗位來保證設備精密運行,包括放療科室的技術人員,物理師每天、每週、每月都會按照設備質量控制要求做各種檢查,廠家定期維護,醫院的設備科也要定期檢測。

與此同時放療需要整個醫療團隊的默契配合,認真執行每個步驟才能獲得滿意的療效。放射治療是多步驟、多人參與的治療過程,每一個治療環節、每一個細節、每一次治療都直接決定著放療的效果。在MDT確定放療時間後,醫生會整理病歷資料,與病人介紹治療過程和注意事項,然後安排病人定位,在影像醫生把圖像傳輸到治療計劃的系統後,醫生勾畫靶區,物理師制定計劃,放療技師和護士安排病人開始治療,在治療過程中,也需要醫生經常的與病人交流病情,觀察治療反應,根據病人情況需要不斷調整治療計劃。

所以醫療團隊的豐富經驗、細緻負責、嚴格質控,會確保放療過程的順利,力爭完美實現治療目標。

誤區八:放療後,病人已經治癒,

腫瘤正在成為一種慢性疾病,規範治療,定期複查非常重要。

原因1:腫瘤本身是一種全身疾病,即使沒有發現轉移,也還是有復發和轉移的可能。結合精準治療中的靶向治療、免疫治療等,很多腫瘤病人都可以長期生存,即使如此,也不能在治療後掉以輕心,還是要定期到醫院複查。

原因2:放射治療不僅能損傷腫瘤,對正常的組織也會產生一定傷害,而且,射線對一部分正常組織的損傷是遲發性慢性反應,在放射治療結束後才逐漸表現出來。有些反應如果能及時發現、及時治療完全可以恢復,否則造成嚴重的後果將會影響患者的生存質量。

複查的時間一般可以在治療後的3~6個月,有些情況可以按醫生的要求在治療後1個月複查。以後每半年或1年複查一次。

破除誤區,科學放療。希望每位患者都能夠在醫生團隊的指導下科學、正確地使用放療,最大程度發揮放療的功效,有疑問時請積極向專業的醫生尋求幫助,祝您早日康復!


美中嘉和聊腫瘤


放射治療是使用特定能量和性質的射線照射腫瘤,以抑制和殺滅瘤細胞的一種治療方法。其治療的模式有根治性放療,姑息性放療,以及作為綜合治療的一部分。根治性放療作為根治方法已在一些腫瘤治療中獲得較為滿意的療效,如對皮膚癌、鼻咽癌、頭頸部腫瘤、乳腺癌、前列腺癌、宮頸癌、視網膜母細胞瘤、精原細胞瘤、霍奇金病等。姑息性放療對於不能根治的腫瘤患者,解除症狀、改善生活質量便是治療目的。放射治療可以解除腫瘤壓迫、止痛、止血等,具有較好的姑息作用。由於患者為晚期,治療的目的不是消滅腫瘤,因而在較短的時間內給數次放射,總劑量不一定要求達到腫瘤控制水平。另外很多情況下單純放射治療不能達到滿意療效,原因為腫瘤克隆細胞太多,腫瘤細胞內在放射敏感性低或腫瘤所在的正常組織耐受性差。放射治療和手術、化療綜合應用對一些腫瘤而言有一定價值。


海上名醫


放療是否有用這個問題需要從很多方面去探討。患上疾病後如何應對,是自我進行“開藥”還是採取合適的治療方式?

很多人認為放療會加速死亡,這其實是人們對放療的恐懼造成的。放療作為一種新型的治療方式,在治療過程中有著重要的作用。

放射治療的療效取決於放射的敏感性,不同組織器官在受到照射後出現變化的反應程度都是不同的。此外癌細胞的氧含量也會直接影響放射敏感性。例如早期的腫瘤體積較小,血運也好,乏氧細胞少時,放療的療效也會好。
病人在放療期間也可服用第 三代 靈芝 孢子粉協同治療,以減輕不良反應,同時提高療效。期間也要注意病人的飲食情況,注意食物的營養,蛋白以及維生素的攝入。也要注意適量的鍛鍊和運動,正常的運動和鍛鍊對於放療的療效也是有很大幫助的。


夏天的西瓜圓滾滾


手術、放療、化療是癌症治療的三大馬車。1895年X射線首次發現,1896年美國醫生Emil Grubbe開始使用X射線治療癌症,醫學上將放療作為癌症的治療方法已有100多年的歷史。


諾貝爾獎獲得者瑪麗·居里在1898年發現了放射性元素釙和鐳,開啟了醫學研究和治療的新時代,放療領域開始發展。目前,在國外,放療參與到65%-70%的癌症治療中;而在我國,僅有43%左右的患者通過放療實現臨床獲益。

數字的懸殊,可以看出人們對於放療並不十分重視。


那麼,你真的瞭解放療嗎?你是否錯過了放療?放療很危險,放療是安慰劑效應,放療是沒有辦法時的辦法,這些都是真的嗎?


放療並不危險


從1895年X射線首次發現,到1953年第一臺醫用直線加速器在倫敦漢姆史密斯醫院的正式啟用,20世紀70年代以來CT、MRI、PET技術的出現,以及最新的調強放射治療技術、圖像引導放射治療技術、螺旋斷層放射治療技術、質子重離子治療技術,放療在100多年的時間中經歷了翻天覆地的發展。



事實上,目前已經不必對於放療的輻射過分擔憂。醫生能夠通過患者解剖結構的三維斷層圖像更加準確地確定劑量分佈,儘量避免對鄰近正常組織的照射,並且根據根治性、輔助性、姑息性等不同的治療目的,給予不同的照射劑量和照射範圍,做到精確定位、精確計劃、精確照射。


並且,外放療中直線加速器產生的X線或電子線,鈷60、銥192發出的伽馬射線,鐦252發出的中子,以及質子重離子設備產生的放射粒子,並不會在身體內殘留,造成二次輻射,傷害家人。


放療並不是所謂的安慰劑效應


據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顯示,手術、放療、化療對於癌症治療的貢獻率分別為27%、22%和6%。其實,放療是一種非常有效的癌症治療方法,能夠單獨或與其他治療聯用提高癌症治療效果,並緩解晚期癌症引起的疼痛、出血等症狀。


人們之所以認為放療無效,其實是因為放療的效果並不“立竿見影”。除去小細胞肺癌等對放療特別敏感的癌種,放療後的影像學複查一般需要安排在三個月或半年後,才能看出治療效果。而在這時,患者通常已經接受了其他治療,自然會認為是其他治療方法有效。但事實上,是因為其他治療方法聯合了放療,治療效果才顯著提高的。


對於許多常見癌症,例如乳腺癌、腸癌和前列腺癌,放療可以降低手術後癌症復發的風險,以及通過術前縮小腫瘤,減少周圍轉移病灶,減小手術範圍和創傷,比如提高乳腺癌保乳手術和直腸癌保肛手術的機會,改善患者術後的生活質量。


在前列腺癌、頭頸部癌、膀胱癌、肺癌、宮頸癌和皮膚癌中,無論是否與藥物治療聯用,放療都可以作為主要的根治療法,避免手術風險和器官切除。


而對於一些晚期無法治癒的癌症,放療對於癌症引起的疼痛或肺部、膀胱出血等症狀非常有效。在大約75%的癌症患者中,放療可以顯著改善或完全消除癌症擴散引起的骨骼疼痛。


放療並不是晚期癌症患者的“專利”


很多患者認為,只有晚期腫瘤才需要接受放療。其實,並不是這樣。在癌症治療過程中,各個階段都有可能使用放療。


對於可手術的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標準的治療方式是肺葉切除術,縱隔淋巴結清掃或取樣。而一項發表在《Lancet Oncology》上的研究證明,立體定向消融放療同樣也可作為I期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有效治療選擇,治療效果優於手術。



研究納入了58名臨床分期T1-2a (<4cm),N0M0,可手術的非小細胞肺癌患者,以1:1的比例隨機進行立體定向消融放療或標準手術。結果顯示,立體定向消融放療組患者的3年總生存率為95%,手術組為79% (p=0.037);立體定向消融放療組患者的3年無復發生存率為86%,手術組為80%(p=0.54)。


除去肺癌,早期喉癌、腦膜瘤、垂體瘤、前列腺癌、鼻咽癌等也可以把根治性放療作為首選治療。


寫在最後

放療與免疫療法的聯合治療研究正在進行。放療通過“打亂”腫瘤DNA,導致腫瘤無法繼續增生,同時使被殺死的腫瘤成為患者體內的“疫苗”,激發機體抗腫瘤特異性功能;並且,放療還能夠損傷腫瘤血管上皮細胞,使免疫治療藥物更容易進入到照射的原發腫瘤部位,免疫系統開始正常工作。


有研究顯示,立體定向放射治療和PD-1抑制劑同時治療有利於腦轉移非小細胞肺癌患者的總體存活和局部疾病控制。


此外,放療技術的另一個巨大進步體現在質子治療。質子治療瞄準腫瘤病灶更加精確,能夠降低治療引發二次原發腫瘤和免疫系統損傷的風險。


對於放療,請拋除誤會,擯棄偏見,由專業的放療科醫生進行評估。最好在腫瘤治療的開始階段就進行多學科診療,由腫瘤外科、內科、放療科、影像科及醫療護理人員等多學科專家針對患者病情給出綜合治療意見。


更重要的是,在癌症治療的過程中,千萬不要輕易放棄任何一個可能的機會。只要堅持,希望就在。


參考文獻

[1] Prestayko A W, Crooke S T, Carter S K. University of Alabama in Birmingham. Comprehensive Cancer Center., Bristol Laboratories.. Cisplatin, current status and new developments[J]. 1980.

[2] Chang J Y, Senan S, Paul M A, et al. Stereotactic ablative radiotherapy versus lobectomy for operable stage I 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a pooled analysis of two randomised trials[J]. The Lancet Oncology, 2015, 16(6): 630-637.

[3] Schapira E, Hubbeling H, Yeap B Y, et al. Improved Overall Survival and Locoregional Disease Control With Concurrent PD-1 Pathway Inhibitors and Stereotactic Radiosurgery for Lung Cancer Patients With Brain Metastases[J].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Radiation Oncology* Biology* Physics, 2018.

[4]https://www.targetingcancer.com.au/about-radiation-oncology/benefits-and-effectiveness/


美中嘉和議腫瘤


隨著癌症發病率的逐漸上升,人們對於癌症的認識越來越多,確診癌症後的治療,也是很多患者關心的話題,目前手術、放療、化療仍然是治療惡性腫瘤的主要方式,對於放療,很多患者也是比較擔憂,也有部分患者認為放療和化療一樣會產生很多嚴重的副作用,很多人對於放療會有很多不解之處,其實,放療並不想人們相信的那麼恐怖,還是有它獨特的優勢的。那麼,放射治療的優勢有哪些呢,我們接下來,一起了解一下。

放射治療的原理是什麼呢,簡單的說就是利用射線來治療腫瘤,這種射線可以破壞腫瘤細胞的DNA分子結構,使DNA分子鏈斷裂,而DNA分子鏈損傷後,腫瘤細胞失去了活性,也就導致了它的凋亡。

1,放射治療對於患者本身體質較差,不能進行手術治療的患者;患者年齡較大,存在心肺方面等基礎疾病,不能耐受手術的患者;晚期腫瘤患者,患者已經不能耐受其他治療,進行放射性姑息治療則可以改善臨床症狀,提高患者的生存質量。放射治療適合患者各個病程階段,比如早期、晚期,腫瘤患者都可以從中獲益。

2,放射治療是一種局部治療,照射範圍也大於手術的方面,對於手術不能切除乾淨的術後殘餘病灶、一些小的腫瘤病灶,則免去了再次進行手術,也避免了身體再一次創傷,採用放射治療,可以降低腫瘤的復發幾率。

3,對於一些射線比較敏感的腫瘤,比如鼻咽癌、小細胞肺癌、部分惡性腫瘤轉移病灶等,放射治療可以避免開刀治療對人體的損傷,並且可以達到外科手術刀的效果,比較方便,放射治療過程沒有任何痛苦,也是很多患者選擇放療的原因。

以上就是放射治療的優勢,然而很多患者懼怕放療的原因大部分還是因為放療會的副作用,其實,嚴重的放射性副作用出現的幾率不大,只要在放射過程中按照醫生的安排,積極的進行血液監測,觀察臨床症狀,注意補充營養,出現任何異常,及時和主管醫生溝通,是可以避免嚴重的副作用發生的,所以,患者可以放下心中的疑慮,積極的面對放療,要對自己有足夠的信心,相信自己,一定可以戰勝腫瘤!


美中嘉和腫瘤科普


放療沒用,會加速病人身體機能的衰竭。

其實西醫至今還誤導國人,沒有弄明白癌症的實質,以為是癌細胞導致人的死亡。其實是微量有毒有害物質從呼吸道和消化道進入人體後引起的漫性中毒造成的癌症現象。

人體受傷害有五大源頭。一是自然能量及它物對人身造成的傷害,比喻自然災難,外物打擊,動物傷害。

二是超負荷運動或勞動使體能嚴重失調,沒有休息休養好,因過勞而損害身體。

三是進食過少或過多造成營養缺乏或營養過剩造成對人體的傷害。

四是有害細菌通過呼吸道和消化道及生殖口進入人體,對人體組織細胞進行吞噬造成的傷害,這種傷害人有感冒發燒的反應,易被人發現而得到及時治療。

第五種是微量的有毒有害物質從呼吸道和消化道進入人身後,對人體組織細胞的侵蝕造成的傷害,在初始階段不易被人感覺,當嚴重傷害人體的組織器官後才會被人明顯感覺到。

人們都知道人有自我免疫能力,但每個人因身體素質各異,免疫能力也就有強弱。大家都知道血液中的白血細胞具有殺滅有害細菌的功能,卻沒有多少人知道癌細胞的巨大作用。西方醫學權威在顯微鏡下觀察它的某些反常行為後,武斷的把它定義惡魔,而且是無藥可殺死的怪獸。西方醫學權威對癌細胞的定論真是天大的冤枉。

一個非常簡單的道理,癌細胞是人體受到傷害後,免疫系統應急突變出的一種多核巨性細胞,它具有吞噬死亡細胞轉化成自身細胞的功能。意識是癌細胞專門吃人體中的死細胞作為自己的營養。一種人體自我突變的應急細胞怎麼會毀滅本體呢?生物的一切突變進化都是為了自身個體適應外界一切變化而進行的。西方醫學界連這個起碼的生命邏輯都不明。而中國的中醫確能辯證施治。中國那些留學歸來者只知生後活剝照搬西方人的理論,自己不過腦,盲目的跟著西方人研究怎樣消滅癌細胞,真是南轅北撤。

人們都知道人體表麵皮膚受傷痊癒後,會留下疤痕甚至疙瘩,但經過幾年後,疤痕,疙瘩會漫漫隱去沒有以前明顯,這其實也是癌細胞的修補功能的表現,這些傷痕是一次性的,若不斷的在原外製造傷害就會結瘤。

癌症就是微量毒素不斷對人體器官造成傷害,癌細胞是為阻斷毒素的擴散,在人體組織器官的受損面進行修補後,層層包裹起來形成的腫瘤現象,毒素不僅侵蝕正常細胞,它也侵蝕癌細胞,毒素侵蝕時間過長就會在腫瘤內部形成一層層的鈣化層。當人體免疫能力不斷下降後,若無藥及時中和人體中的毒素,毒素就會通過血管和淋巴向全身擴散,因傷害造成免疫能力低下,大量有害細菌進入人體後不能被有限的白血細胞吞噬,最後有害細菌在人體受傷面大量繁殖,造成潰爛,最終因各種重要器官受損而無法進行正常的生命運行而危及生命。

所以,以放射線殺死癌細胞是不對的。關健是找到病因,有敵放失的進行藥物中和治療,去掉毒性。還有一點,就是要有好的心態,反思自己的生活環境和工作環境是否有汙染源,自己的飲食習慣是否正常,是否有充分的睡眠,是否操勞過度。只要找出病因和有害物源才能避免再次傷害,才能有效的協助醫生治好自己的病。

以上屬個人觀點,有癌症的病人及家屬自己看著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