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識量、解決能力、應變能力、可達高度

在讀書的時候,有同學問了老師一個問題:“怎麼能快速提高學習成績呢?”,老師答道“多做習題,考題都是來源於一個題庫的。”

知識量、解決能力、應變能力、可達高度

(圖:考題)

這個方法的確不錯,包括讀書出來後的考試,比如車考,只要做多點習題,就能通過。原因是:

(1)因為其題庫很有限,導致很多考題與所做的習題相同;

(2)而部分則是相似,可以靠邏輯推理得出準確的答案。

類似地,我們知識量越多的時候,我們就會感覺自己解決問題的能力大小,思路也就會越多。所以在某個領域、行業上有著資深經驗閱歷的人,在這個領域上,會比較得心應手——因為很多問題都遇上過。此時,你這個解決能力來源於複製(複製一個點),來源於站在已有的高度上,站在巨人的雙臂上……

但是,正如剛才說的考試,如果題庫非常龐大呢,好比高考的題庫一樣,你做的習題集也許堆起來比你身高還要高,但是你並不一定能考個高分,因為很多情況是上戰場的考題也許跟你所做的習題集一道也不同!所以,小學、初中的我們只要勤奮一把,背背題目,就能取得較好的成績,但是高中就不一樣,別人也許準時上下課,也能考個高水平,縱然你起早貪黑,真正上戰場時,也會無從下手。

此時要做準確,靠的是什麼?——化象能力,即從一點產生並連結另外一點的能力。平時我們稱為應變能力。

演化能力強,那知識量豈不是沒有用處?有知識量,可以減少一些演化過程,從而能快速到達一個高度!

我們說一個人古板,大部分情況是五十步笑百步,你覺得對方只能A點想到A點,而不像自己可以看到A點想到B點,但是你有無想過從A點可以想到更多更多的事情?

知識量、解決能力、應變能力、可達高度

這就是分別了!

有人可以花幾十年時間收藏很多資料:

書籍方面,比如創業類、勵志類、秘聞類、營銷類、奇謀類、道家秘術、佛家經典、儒家珍藏……

各類大師的培訓課程,有成功學的,有技能培訓的,傳統文化知識,自然生存法則,各種育兒教程,從小學到大學的所有名校的課程,有各類小吃技術……

甚至互聯網上的所有資源幾乎全部囊括。如果這些你都看完了,能不能說你腹藏乾坤,胸有氣象萬千?

如果你只有認同,而沒有其他的想法,那麼你還是停留在追求知識量這個層次上。比如一些讀者熱衷於這些文章:

《大揭密,這10萬元是如何賺得來的》

《蛋糕店從10萬做到了100萬!》

《38句致命攻心話語》

……

當他們閱讀過無數這類文章,花了很多錢參加無數相似內容的培訓,之後回到他們自己的現實,會發覺,“怎麼不像文章、培訓內容說的那樣子輕鬆呢?”

因為,絕大部分人是不懂演化的,沒有應變能力,實際情況並不同書面上的內容,遠遠比書面上的複雜。

——在實際操作中,引向是思考設局的切入點,變數是事情成敗的關鍵所在。

在看完案例入形之後,你可能對網絡上,坊間上的“案例”很感興趣,甚至孜孜不倦地追求更多的案例。但讀者靜下心的時候想想,你們此刻又和不斷做考題有什麼區別呢?其實,對於大部分的培訓官而言,他們是不願意讓我們得到宗法的,因為領悟了,他們的財路就斷了。

到最後:

得習題者,套取案例;得心法者,例變萬千。

綜上,為了讓讀者快速進入一個臺階,因此在本書中羅列了相當多的生活案例,是充實讀者的知識量,但是卻不會無限擴充,因為筆者包括各位,是始終不能夠走在知識量的前列,實際上,我們的生活靠的是心法把簡單的東西演繹出多姿多彩的事情——演象能力,因此在第二次閱讀本書的時候,敬請讀者反覆多角度細想本書的案例內容,希望能做到舉一反三,一念化三千!期望讀者在第二次閱讀本書再次看到這些話的時候,會有新的感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