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春晚跳《千手观音》的舞者邰丽华,你还记得吗?这15年去哪了?

千磨万击还坚劲,任尔东西南北风——对于每一个正常人来说,克服人生道路上的困难与挫折,保持一颗永不服输的心去实现自己的梦想已属实不易。

然而,在我们身边还有一种人,他们的世界从一开始就有些许残缺——抑或是没有声音,抑或是没有颜色,又或者是永远无法说出一句完整的话。

正因为如此,残疾人才会成为社会中的弱势群体。他们不管是在生活还是就业方面,都承载着正常人无法想象的压力。而在这种环境下,“追寻梦想”看起来又是那么的遥不可及。

在春晚跳《千手观音》的舞者邰丽华,你还记得吗?这15年去哪了?

然而,有这样一个人,她一辈子听不见任何声音,却成造就了舞坛上的一个个新神话——她是邰丽华,2005年春晚上凭借一支《千手观音》震撼世人的失聪舞者。

意外失聪

1976年11月,邰丽华出生在湖北省宜昌市的一个普通工薪阶级的家庭里。小时候的邰丽华聪明可爱,可谁也没想到,在她两岁时,就因高烧注射链霉素而不幸失去了听力,从此跌进了无声的世界。

直到邰丽华5岁时,她都没有意识到自己和其他孩子有什么不一样。那一次在幼儿园,小邰丽华和其他伙伴们玩起了“听声音辨位置”的游戏时,她才发现——原来这个世界有自己无法听到的名为“声音”的东西。

邰丽华的家庭并不算富裕,就算她有一个深爱她的母亲愿意辞去工作,带她辗转各地去大医院治病,邰丽华的失聪病也没有出现一丝奇迹。这也意味着,“失聪”这个标签会一辈子伴随着邰丽华。

尽管如此,小小年纪的邰丽华却表现出了异于常人的坚强——由于自己的老家没有专门的聋哑学校,所以在她7岁时,就开始了独自离家,一个人在武汉的聋哑学校就读生活。这其中的艰辛与不易,只有她自己知晓。

在春晚跳《千手观音》的舞者邰丽华,你还记得吗?这15年去哪了?

执着追梦

邰丽华从小就喜欢跳舞。15岁时,她正式进入中国残疾人艺术团。

舞团一位姓赵的女老师认为她是个可造之才,而因为邰丽华的失聪原因,难以和她进行正常流畅的沟通,而这势必会成为舞蹈训练过程中最大的障碍,因此,赵老师只答应先训练一段时间,等看看她的领悟力再作决定。

邰丽华非常清楚,在自己未来的人生中,只要前面有路,不管它是多么艰险,都要坚强地走下去,特别是自己喜爱的舞蹈艺术,不会轻易放弃。

邰丽华接触的第一个舞蹈是《雀之灵》,这对于没有专业基础的她来说,几乎是比登天还难。她的擦腿不到位,提腿不准确,手也无法与身体协调。

在春晚跳《千手观音》的舞者邰丽华,你还记得吗?这15年去哪了?

空荡荡的排练室里,只有她微微的喘息声和那巨大镜子中折射出的瘦弱身影。但不管怎样,在邰丽华眼里,所有困难都是正常的,不管多大的惊涛骇浪打来,在她的心里也仿佛只是一谭静水,根本阻止不了她继续练习舞蹈的决心。

接下来的半个月里,邰丽华把自己变成了一只高速旋转的陀螺,每天除了吃饭睡觉,就是练舞蹈。刚开始她只能在原地转几个圈,但半个月下来就能转上三百圈,这让老师刮目相看,重新对她燃起了希望之火。

对于舞蹈而言,音乐是它的催化剂,正是在它的作用下,舞蹈家们才能将自己对音乐的所有感受表现成躯体的流动。

邰丽华不知道一曲《雀之灵》有多少节拍,但有人算过——有七百个左右,这对于没有任何听觉的她来说,想让自己的舞蹈和这么多节拍完全同步,唯一的办法就是记忆,重复,再记忆,再重复,直到最后在心里形成了一支永远可以随时为她响起的乐曲。

在春晚跳《千手观音》的舞者邰丽华,你还记得吗?这15年去哪了?

开火结果

俗话说,一分耕耘一分收获。1992年10月,邰丽华以唯一一位残疾人舞蹈家的身份登上了意大利斯卡拉大剧院的舞台。2000年,她来到纽约卡内基音乐厅演出,赢得了观众的热烈掌声和赞美声。在国内,她也曾荣获全国残疾人艺术汇演一等奖、“奋发文明进步奖”。

2003年3月,她在波兰表演的《雀之灵》倾倒了全场的外国观众。

而当大家知道邰丽华听不到自己的掌声时,很多人都流下了难言敬佩的泪水。

邰丽华先后出访过20多个国家,演出场次达到数百次,她以自己“孔雀般的美丽、高洁与轻灵”征服了来自各地的观众——尽管他们的语言、肤色、文化大相径庭。

就连《雀之灵》的编者杨丽萍都说,自她创编并表演这支曲子这么多年,若听不见音乐,她都不知道这支曲子能被演绎地如此优美生动,邰丽华太不容易了。

在春晚跳《千手观音》的舞者邰丽华,你还记得吗?这15年去哪了?

2005年,邰丽华更是在中央电视台春节联欢晚会上为那令亿万人痴迷的“千手观音”领舞,给人们带来了无限的欢愉、感动和沉思。

2006年,邰丽华正式担任中国残疾人艺术团团长。此后,邰丽华更是将重心放在了残疾人关爱事业上。2008年,她成功当选全国政协委员,并正式提出“电视节目加入手语解说”这一议案,使广大聋哑人拥有了进一步了解世界的机会。不仅如此,每年的五月五日“全国无障碍日”的设立也是出自她的提案。

也许是年少求学的坎坷经历使邰丽华久久不能忘记,2013年,她成立了艺术团的附属学校,专门培养残疾孩子,给予他们特殊的初中、高中、乃至大学等高等教育。在邰丽华眼中,每个看似残缺的孩子都是一颗宝贵的花苞,未来有无限绽放的可能,如今的她,勤勤恳恳的帮助着残疾孩子完成她们的梦想,这十五年来,邰丽华一直在帮助他人。

在绝代风华的“千手观音”背后,也有着令人感动不已的善良。就如2005年《感动中国》给她的颁奖词中写的一般——于无声处,展现生命的蓬勃。心灵的震撼不需要语言,你在我们眼中是最美。

在春晚跳《千手观音》的舞者邰丽华,你还记得吗?这15年去哪了?

现如今,离那场震撼的《千手观音》已过去十五年。而在这十五年间,邰丽华所做的一切,不管是美轮美奂的艺术,还是令人敬佩的公益善举,世界都有目共睹。

有声的舞步是音乐和动作的结合,但邰丽华无声世界中的舞步却是心灵与动作的碰撞与交融。她用心灵去跳舞,她带给人们的是美与愉悦的享受。她轻盈的舞姿后面是泪水和汗水,是她励志自强的精神永放光辉。

栉风沐雨,永远坚强——这便是邰丽华永远的人生写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