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谦谈春晚相声:一分钟提醒一次时间。难怪节奏不对

一年一度,全世界最大的庆典——春节即将来临。春节联欢晚会,始于1983,持续了几十年,作为中国最大型的晚会,。在国人心中,已经成为了一种近乎仪式的存在。

虽然,一场春晚一场热搜的时代好像不复存在了,但是春晚语言类节目毫无疑问仍然是国人心中最期待的节目,人们希望在这样的节日之下,全国人民能够同一个窗口,收获更多的共鸣和欢声笑语。

如日中天的郭德纲和差强人意的《败家子》

春晚的语言类节目也出了很多大名鼎鼎的人物,比如陈佩斯、比如赵本山。2013年,名气如日中天的郭德纲和于谦,在众望所归之下,成为春晚的压轴演员。

于谦谈春晚相声:一分钟提醒一次时间。难怪节奏不对

于谦谈春晚相声:一分钟提醒一次时间。难怪节奏不对

当时的节目是《败家子》,单从相声的角度来说,这是一个不错的节目。但是相比较郭德纲以往的相声和人们对节目的期待,《败家子》确实只能算是勉强合格。

于谦谈春晚相声:一分钟提醒一次时间。难怪节奏不对

一分钟报时一次的演出

这是为什么呢?是演员的问题吗?还是相声不适合春晚呢?

于谦在一次访谈节目中也谈到了这个问题。他讲到,喜剧是需要松弛的,春晚的节目压力不比寻常。在这样的平台下,心里其实就没有那么放松了。它不是其他的不放松,在表演上,郭德纲和于谦还是很放松的,主要问题出在时间上。当时春晚要求的是16分钟,16分钟之后,要开始拜年了,这个时间是绝对不能错的。

于谦谈春晚相声:一分钟提醒一次时间。难怪节奏不对

但是,从整个节目的量来说,要是念词肯定是够的,但是加上效果和表现力又远远不够。郭德纲让工作人员准备几个牌子,从10分钟以后,每隔一分钟举一次牌子。

对于郭德纲和于谦来说,他们需要一边看着时间,一边重新梳理后面要说的内容,重新编辑要说的话。这个即使是对于他们这种层次的老手来说,都是紧张的。于谦在表演过程中都得紧盯着郭德纲,生怕时间不够。

有一个细节,于谦的话都是在观众掌声响起之前说的,生怕时间不够,这就导致了整个节目的节奏偏快,完全不像聊天的节奏。

当一个节目失去了节奏,确实很难再达到它本身应该有的效果。

于谦谈春晚相声:一分钟提醒一次时间。难怪节奏不对

最大的平台也是最大的压力,它既可以是一夜成名的舞台,也可能是实实在在的翻车现场。赵本山成名于春晚,他的成名在于他比其他人更适应这个舞台。而郭德纲于谦则更可能更适应剧场中家长里短的轻松诙谐。

每个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舞台,跨越舞台看来是没有想象的那么简单。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