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高手,都是能轻易走进消费者的心理(下)

营销高手,都是能轻易走进消费者的心理(下)


人间四月天,下雨天,赏一幅有雨的画​。


第一,学习的改变


学习是人的基本需要,学习也意味着行为发生了改变,虽然改变也包含着痛苦的过程,但是对于新事物的好奇,一直根植于人的内心。


1,关于学习的过程


实际上我并不认为学习仅仅是心理过程,就像西赫伯特西蒙说的,应该考虑到情景的因素,也就是说人的学习,不仅仅是发生在内部的心理过程,还表现为行为的情景过程。


这种学习情景是怎么发生的呢?我们下一节的情感的模块里面也会讲到。学习,它还是需要一种动力、诱因或者刺激反应以及强化的一个过程。


这就好比说小明的女朋友她喜欢多肉这种植物,而小明想要她开心,这个就是他动力。如果小明现在就出现在一个盆栽的花店里,那小明就会受到盆栽的刺激,之后,如果他女朋友还想要其它的植物的时候,那肯定会想到这个盆栽的花店。换句话说,他把他的购物反应推广到类似的刺激物上,购买盆栽的这种体验,给他带来了积极的反应。


2,自我归因


另外,人都是一种比较自觉的,能进行自我归纳,自我归因的一种动物。我在之前的文章中曾经表达过类似的看法,就是人的大脑就像一台贝叶斯机器,对眼前的信息和历史信息进行不断的归纳,不断的归因。但是人又不仅仅是一种贝叶斯机器,那是一种有情绪化的,多场景下发生变化的动物。所以,归因也会带着情绪因素。


有一次,我的邻居买了一个电风扇,但是电风扇它是需要安装的,而我的邻居他不会安装,所以认为商家卖给他的电风扇是坏的,就怀疑是商家坑了他。这个时候我正好到他家里来,帮他把电风扇安装好之后,我就感到很满足。因为电风扇它能运转起来是因为我,而我的邻居却认为是电风扇这个产品的问题。


所以这也就出现了完全不同的归纳,因为消费者对商品的推断和解释是不一样的,而这要取决于消费者对于产品的学习结果。


3,教育消费者


但是运用学习驱动力这种商业案例,最成功的应该是在新出现的一些新行业上。在前几年,外卖这个行业还没有大规模出现的时候,通过一些平台公司来推动或者教育消费者,熟悉学习外卖这种订餐模式,消费者也在这个过程中学习了,如何进行订餐进行群叫外卖,并且享受了外卖这种服务的好处。


最初接受并学习了新模式的消费者,也是最快受益的,所以如果有新的商业或者新的产品出来,一般都会让消费者积极学习并接受,他才能够继续的做出正面的评价。


第二,情感化的心理过程


消费者并非一直是理性在线的,更多的是一种情绪化的,并且在不同场景下,有多种不同的感受和情感出现。而这就形成了消费者的情感化的心理过程。

如果是作为营销人员会创造或者营造各种情感化的氛围或者是话题,使消费者对品牌和产品形成情感依赖。


1,公益或商业性的活动,明星代言


最快的让消费者熟知的营销方式,无疑是创建营销活动或者是新明星来代言,扩大自己的知名度,并想通过这种明星或者活动来建立与消费者的情感。为什么有些公司他刚成立没多久,在别人都不知道他在干什么的时候,但是,我们都知道他请的代言人早跟我们消费者已经建立了联系。消费者通过明星或者活动,熟知一个企业的产品和服务。找消费者是这个明星的粉丝,或者活动的关注者,参与者,那么很容易的就跟商品建立了联系。


2,品牌故事


故事的吸引力非常的大,因为,只要是人,他都喜欢听故事,而且喜欢自己是这个故事的主角。所以跟一个品牌在讲一个故事的时候,他往往会通过这个故事营造的体验,带给消费者异样的感受。


其实每个品牌都有它的品牌故事,创造属于他自己的消费体验。品牌故事的重要性,可能不只是以用来影响消费者的情感,有的甚至可以用来影响投资人的决策。


3,企业和创始人的价值观


为什么现在有的消费者他愿意为某种价值观买单,有的时候就是涉及到创始人的情怀、理想以及他自己的行为,价值观,消费者越是喜欢。其实这是偶像的另一种方式,就好像有些消费者他追明星一样,追求明星的颜值或者艺术带来的体验,另一些消费者他追求的是明星企业家或者是明星企业,是个人行为或价值观带来的认知冲击。


其实作为明星企业家,他的影响力比明星对品牌的影响更加深入,同时,这种影响也会存在着正面和负面的,所以企业的创始人,他的价值观尽量以正面的行为,这样就可以不会因为某些跟以前价值观不一样的地方,而表现是一些负面的行为。


有些企业领导人人在意自己的个人隐私和形象,对当下的社交媒体,尤其是直播的非正式感和随意性有所顾忌,担心一旦失误,会损害他们的声誉和品牌。

实际上企业领导人直播,在面对当下的疫情,是个很好的营销,也是展现自己亲和力的一种方式。


4,设计内部产品


不管你的品牌活动还是人的价值观,都是离消费者还是比较远的东西。只有一个企业的产品,它提供的服务才是最接近消费者情感的,也是消费者切切实实能够体验到,触摸到的。


所以营销人员,需要不断的挖掘消费者的需求,通过需求来驱动产品的开发,从而不断的创造消费者,创造客户。


第三,创建品牌记忆


在你印象中,有哪些品牌给你留下深刻的记忆的吗?如果说是一个行业,你能把这个行业里面的品牌的名字说出来吗?关于品牌的记忆,成功的营销人员,总是能让消费者面对不同的产品,不断的从记忆中提取品牌印象。


1,记忆的心理科学


关于记忆的科学。


我们前面讲到了学习,他需要驱动力,需要设计,需要想法来改变消费者的行为习惯。是一个事物或者一件事情,大脑需要印象,需要感受,大脑把所获得的信息进行编码、重新组织、重复、再提取的过程。


所以消费者他接受一个品牌也是需要重复、编码,共鸣,组织,再提取的过程。而这里重要的是品牌如何塑造出产品,给消费者别样的编码,重新构建记忆的过程。一般的。消费者对一个东西的记忆,越是深刻,那么,对他的情感也是倍加深厚。


2,品牌的记忆联想


一谈到咖啡你就会想到星巴克,想到星巴克,你就会联想起在星巴克的感受、形象、空间、气味和服务等等,品牌联想就是这样跟它们发生链接。


对于品牌的知识,是有过产品和服务使用经验的消费者,只有使用过,才会让消费者对品牌知识做出联想,这也决定了,消费者在回忆起这个行业的品牌时,能起关键作用的品牌信息进入消费者的决策意识里,而不是竞争对手的品牌信息。


第四,创造用户记忆


这一部分应该放在上一节讲的,考虑到它的重要性,就单独拎出来,做为最后一个模块。

1,记忆的过程


允许重复一遍上一环节的部分内容,从个人记忆的步骤开始:1.编码:获取信息并加以处理和组合。2.储存:将组合整理过的信息做永久记录,并保存在某个空间里。3.检索提取:将被储存的信息提取出来,对一些暗示和事件做出反馈。


2,记忆的两个特性


记忆还有两个特点,对虚假性无法识别,对临近事件的真实性夸大其概率。怎么理解虚假性呢,就是谎言重复了多次之后就相信了它的真实性。所以很多品牌会使用重复性的营销方式,来开展它的策略。


在前几年央视上有个广告,也使用了重复性的广告,当时播的是念了一遍这个品牌的名字,然后,再念十二生肖中的一个生肖,把十二个生肖都念完。坐在电视机前的我,以为电视机坏了。这个广告确实是没什么创意,而且很烦,没有广告应有的审美体验,但是,也让我记住了这个广告的案列这么多年。


在卡尼曼的《思考:快与慢》中讲到,人做出判断,一般会选择省力的方式。对记忆中出现的事物,往往会对临近发生的事件证据做出夸大概率的运用。

这一心理规律,又怎么用来解释营销方式呢?其实就是就近营销,你想对某个器材进行采购,如果在你考虑采购方案的时候,突然接到一个对采购方案有帮助的信息,那么,这个信息,会在你的采购方案起着特别大的推动作用,而在之前你所收集的采购信息。可能会下调它的概率。


3,制造用户的记忆


我们对消费者的记忆过程,和心理规律做了了解之后,我们就开始创造用户的记忆。也许做不了大范围的群体集中活动,如果出现一些有别于一般的活动记忆,不管是发生在网上,还是线下,都是在创造消费者的记忆。比如新世相的逃离北上广、电商的双十一光棍节,都是在塑造消费者的用户记忆。


要么给消费者特殊体验,要么给消费者某种新标签,要么给消费者让利,发动大量的媒体资源、或者联合上下游的供应链资源、把消费者的参与放在第一位,当量达到群体中的某种程度的时候,用户记忆就形成了。




走进消费者的心理过程,激起消费者的动力,学习并体验感知产品和服务的过程,如果对品牌产生情感,那就会在消费者心理产生记忆。品牌忠实客户,无非是时时记起品牌,早在他们心里,已经拥有了用户记忆。


2020年4月5日9点56分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