職場成長,你需要警惕這4種“學生思維”

職場成長,你需要警惕這4種“學生思維”


讀者群裡有個小姑娘跟我吐槽說,因為自己的疏忽影響了團隊的業績,她被團隊成員孤立起來了。

小姑娘覺得自己很委屈,平時大家都各忙各的,沒有人教她,結果出了問題,大家都討伐她。她想去領導那裡討個公道,結果領導也不客氣地責備她:“公司不是花錢請你來學習的。拿了薪水不做事,就是你的失職。”

小姑娘問我:“職場都是這麼沒有人情味的嗎?”

我不置可否,回她說:如果你把職場當學校,就會發現職場是冷血的;只有把職場當職場,你才會發現職場是有溫度的

從學校到職場,我們從知識的索取者變成了價值的創造者,思維方式自然也要跟著轉變。有些“學生思維”帶到職場上來是很可怕的,不僅會讓我們覺得自己受到了不公平的對待,有時甚至還毀掉我們的上升空間。最典型的學生思維,莫過於這四種:

職場成長,你需要警惕這4種“學生思維”

01 期待有人教導,不主動獲取信息

我也曾有過和小姑娘類似的委屈。

最初在鞋廠做開發工作的時候,沒有人帶我。經理把幾個客人分給我,告訴我一週之內要出樣品,我對著密密麻麻的設計稿差點掉淚,因為我完全不知道如何把那些圖案和字母變成實物。

我跟經理說:“沒有人教我,我不知道要怎麼做。”

經理說:“你有問題可以隨時來問我呀!”

這句話讓我很崩潰,我連第一步如何邁出去都不知道,又怎麼會知道我會遇上什麼問題呢?但是,經理確定說不會有人教我,我也只能硬著頭皮上。

我先觀察同組其他小夥伴的操作模式,仿照他們的樣子把英文指令翻譯成中文的樣品單,遇到不確定的東西再去問他們。

然後我發現,每往前走一步,就會有更多的問題出來,例如,樣品單發給工人以後,物料去哪裡找;物料備齊以後,流程要怎麼排……

我從不知道怎麼問問題到後問來問題變得越來越精準,從最開始的“我應該怎麼做”到後來的“寄快遞的時候要準備什麼資料”“樣品標籤上要顯示哪些信息”等等,我對自己的方向越來越明確。

多年以後,我很感恩當時放手讓我自己探索的經理,他讓我在最短的時間內探索出了最適合自己的成長方式。

讀書的時候,老師會把知識點擺到面前來,引導我們前進。職場卻不同,職場上每個人都在爭取創造自己的工作價值,沒有人會把教導新人當成自己的義務。

職場的成長沒有定勢,你不主動爭取,就不會知道有哪些可利用的資源;你不開口去問,別人就不知道要給你提供什麼樣的幫助。

所以,在職場上,所有的信息都要靠自己主動去獲取。你想要成長,就得積極地看,積極地學,積極地問,自己去找準那個最精準的方向,不要等著別人來拽著走。

職場成長,你需要警惕這4種“學生思維”

02 慣於追求完美,害怕出現錯誤

學習知識的時候,我們儘量在追求完美,不管是考試還是做題,大家都在儘量避免出錯,答案正確是終極目標。

這種思想演變到職場就是容易給自己定下錯的奮鬥目標:以期待表揚為結果,害怕犯錯,害怕承擔犯錯的結果。

要知道,在職場上,沒有哪件事可以做到滿分,一件事情究竟能處理得有多完美,是沒有上限的;同樣,在職場上也沒有不犯錯的人,不管事情結果是好是壞,只有嘗試得越多,才能積累得越多。

最初接觸外貿行業時,我對一些專業術語的英文不太瞭解。有一次,我把一個小配件的材質理解錯了,造成十幾雙樣品鞋生產出來都不是客人想要的模樣。

我忐忑地向主管引咎辭職。

辭職信被主管扔了回來。他對我說:“想要學東西,就不要怕犯錯。要知道,以你的地位,捅不出多大的簍子,你眼裡天大的錯誤,都是在我們的預料範圍之內。”

在主管的鼓勵下,我不再畏首畏尾。我後來也犯過一些大大小小的錯誤,但隨著經驗的積累,我能犯的錯誤越來越少。等我爬到當初主管那個位置時,我已掌握了不少專業知識,並能預見每個流程中可能出現的狀況,也能在問題出現時當機立斷採取補救措施。

如果當初不是主管提點,我可能至今依然在害怕犯錯的誤區裡徘徊,也可能早對這個行業失去了興趣。

所謂失敗是成功之母,無非就是犯過了足夠多的錯,積累了足夠多的教訓,從而造就了所向披靡。

成長本身就是一個不斷試錯的過程。不斷地在錯誤中進行自我反省和總結,我們才會逐漸變得睿智練達,目標明確,從而做到有所為有所不為。

職場上,我們的終極目標是自我成長,提升核心競爭力,而不是獲得某一位領導的表揚。為了“害怕犯錯”而放棄成長,那才是人生最大的錯。

職場成長,你需要警惕這4種“學生思維”

03 只有競爭對手,沒有合作伙伴

在學校裡,名次是衡量我們學習水平的最重要標準。

如果一場考試平均分是60分,我們考了80分,就會對自己滿意;如果一場考試平均分是90分,我們考了80分,就會檢討自己為什麼會落後。雖然同樣是考80分,因為名次的不同,我們對自己的評價也就發生了變化。

學校裡的競爭模式裡面,每個人都是單打獨鬥的英雄,你只要把別人比下去就有勝算。這種思想發展到職場上就是:眼裡只有競爭對手,沒有合作伙伴。

然而,職場上沒有個人英雄。有時候你花三五年積累的一條經驗,可能你的前輩三五分鐘就解決了,只有懂得向外借力,才能加快自己的成長步伐。

我有一個做文案的交流群,大家常在群裡交流一個文案技巧和接單資源。

小方是裡面比較沉默的一個,有一次他找我私聊,問了我一個問題:我做了五年文案了,一直覺得自己在進步,但看到群裡大家的水平,似乎我並不比別人只做過一兩年的人更有優勢,我是不適合這一行嗎?

我建議他多跟群裡的同行交流經驗,拿自己的擅長的東西去換取自己需要的東西。後來小方有意識地與同行互動,並把自己的富餘資源分享出來。

一段時間過後,小方嚐到了甜頭,他跟我說:原來只是想著,我好不容易摸索出來的經驗,為什麼要便宜別人呢?卻沒有想到,別人需要我的幫助,我也需要別人的幫助。即使是我們之間存在競爭關係,我們也可以是很好的合作伙伴。

害怕別人分蛋糕的人,其實是格局不夠大。只盯著眼前得失,看不到更長遠的發展,就會失去把蛋糕做大的機會。

尺有所長寸有所短,每個人都有與眾不同的優勢,團隊合作精神是職場上的必備素質,與人合作才能提升工作價值。

職場上的發展從來不看名次,看的是價值,你創造的價值越大,成長的機會才越多。

職場成長,你需要警惕這4種“學生思維”

04 遇到問題,就想換一個環境

在學校裡,出了問題總有人幫忙解決。同學關係不好的時候,老師會幫忙調解;即使是闖了大禍,也會有家長與老師一起幫忙協商。在學校,基本上不存在適應環境的困難。

但是,在職場上,沒有人幫助我們解決這些問題。

我認識一個學霸叫楊楊,他像所有學霸一樣,讀名校,拿學位,光環加身,牛逼無比。然而,一踏入社會,他就變得不再牛逼了,換了一個又一個工作,總是在基層徘徊,總是懷才不遇。

他每去一個地方,都會碰上同事關係複雜、領導對自己不夠重視的問題。眼看著越來越多當初成績比他差的同學混得比他好,他憤憤然說:這社會真不公平!

職場上的公平是什麼?是越往上爬,能阻礙你的東西就會越來越少。

在你變得強大之前,絕對不會有量身定製的好工作。如果不能意識到這點,在一個地方不滿意,換到另一個地方也不可能滿意。因為在一個地方沒解決的問題,換到另一個環境依然會碰到。

跳槽應該是在崗位上積累到一定程度後的自我突破,不能當成我們逃避問題的擋箭牌。

發現問題是好事,每一個問題裡面都隱藏著我們成長的契機。同事關係不好,是鍛鍊我們情商的好機會;領導不重視,是因為我們還需要鍛煉出別人無可取代的真本事。

碰到問題的時候,如果害怕它,它就永遠是我們的硬傷;只有把問題解決掉,它才不會成為我們前行的障礙。

敢於直面問題的人,自我認知會不斷地得到提升,也能更客觀地探索到事物的本質規律。攻克一個又一個的障礙,人生才能在積累中成長。

一個人適應環境的能力,跟他解決問題的能力永遠都是成正比的。

當我們把全部力量用於改善自我,而不再浪費時間去逃避問題時,我們才會變得越來越優秀。

——the end——

作者簡介:二次元貓小姐,著有勵志暢銷書《你那麼努力,為什麼還是不成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