得到大學,戴著知識面具的網紅大學

得到大學,戴著知識面具的網紅大學

每天一招,學會增長!歡迎來到2分鐘增長商學院

如果你花錢買了教育課程,學了三個月收穫寥寥,你會怎麼評價?多半留下印象,這個學校不行。

羅振宇創立的得到大學,卻被學員廣為推崇。

你會說,得到嘛,質量有保證。

我朋友是一個重度學習愛好者,報過很多課,也報了得到大學。他客觀評價說,從教育的維度評判,得到的課程內容和學習體驗其實一般。但他也說,得到大學很難讓人留下不好的印象。而核心,不在課程裡。

昨天,得到大學在奧體中心,舉辦了2019年秋季開學典禮暨夏季畢業典禮。這是得到大學從成立開始,就有的保留項目,每次3個月的學習週期,都有開學和畢業典禮。整個流程,非常紮實,非常有設計感。

在昨天的典禮上,梁寧、李鐵夫、熊浩、邵恆5位老師和9位優秀畢業學員,依次登臺,通過14場聚焦“怎麼辦”的“How-Talk”演講,分享各行業知識和思考方法。

這也是得到大學一貫的“接力演講”形式,從早晨9點半持續到下午5點半,高密度輸出各行業頂級的認知框架。

整整8個小時,各行各業的頂級專家,金句頻出,智慧湧現。比如,產品戰略專家、得到App課程主理人梁寧提出一個問題:為什麼在相同條件裡,大家做一樣的事情,取得的增長結果不一樣?她的答案是:幫你撬動增長槓桿支點的,不是你的技能,而是你的使命。

得到App課程主理人,復旦大學法學院副教授、《我是演說家》三、四季全國總冠軍、《奇葩說》辯手熊浩,分享的是“如何打開溝通的黑箱”。

清華大學微電子學研究所副研究員李鐵夫,探討了“這一回,人類科學的天花板怎麼破?”

對於知識愛好者來說,簡直是一場饕餮盛宴!學員的反饋都是,“太燒腦太震撼了!”“好久沒有這麼奢侈地過把知識癮了!”“一場認知的洗禮!”更多人感覺到,這學費花得真值!而那些在線觀看直播的人,也因此開始嚮往得到大學,想要進入“每天進步一點點,成為更好自己”的那個場域。

一場典禮,成為得到大學的終極殺手鐧。不管學習的過程中,你的體驗好還是不好,但在最後結束的時候,來這麼一哆嗦,學員就記住了:得到大學的經歷,終身難忘。這就是得到大學刻意創造的,峰終體驗。

為了讓這體驗足夠有分量,得到團隊非常精心地在設計。從流程設置、課程設置到演講內容,反覆打磨。每一個嘉賓幾乎都是TED演講標準,條理清晰,發人深省。而他們裡面,其實有很多並不從事臺前工作,甚至從沒走上過舞臺。據說,每一個嘉賓都會彩排5次,北京、上海都會彩排。

得到的嘉賓和學員,來自各行各業,他們在自己領域是行家專家,但是那些專業枯燥的知識,要怎麼傳達給聽眾,讓人產生共鳴?得到會幫助學員打磨一件事,“認知摺疊”。

認知摺疊指的是,把複雜的東西摺疊成簡單的東西。聽起來簡單,但其實不容易,因為這不是物理的摺疊。

比如藥,每一顆藥,就是把現代醫學對這個病的所有知識,摺疊進了一顆小小的藥丸。

想要既準確又精彩地表達,就需要高超的認知摺疊能力。

比如,在夏季開學典禮上,學員馬曉光是醫療器械臨床評價專家,流行病學家。這個職業的專業知識,對大多數人來說,都是盲區。而自己的職業經歷和經驗,也難以引起共鳴。如果是你,你會怎麼講?

馬曉光做了認知摺疊。他把自己的專業、經驗和感悟,都封裝進了一個方法論——局面控制方法論。

如何成為一個能控制局面的人?像一個流行病學家一樣,因為流行病學家就是專門控制複雜的、危險的、突發的、不可預測的局面的:

第一,面對混亂,把原因放一邊,先穩住局面再說,這是局面優先。

第二,面對混亂,不要關注個體,而是要關注整個系統,這就是系統優先。

第三,面對混亂,一定要提取關鍵特徵。

這樣一講,他的生僻知識和洞見,就成為了大家值得借鑑和參考、可遷移的知識了。

得到用這種表達,幫助學員們,打造出一個個TED級演講,讓現場聽眾,受益匪淺。正是這種過硬的課程包裝能力,和嚴密審慎的態度,把典禮變成最後綻放的煙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