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總三封電令,師長鍾偉硬是不聽:快來配合我!林總還真聽了他的

鍾偉(1911年10月26日—1984年6月24日),男,湖南平江人;原名鍾步雲,又名鍾德泰。

土地革命戰爭時期,任紅三軍團政治部宣傳員,3師特務連政委,12團政委,紅15軍團78師政治部主任。抗日戰爭時期,任抗日軍政大學3大隊政治處主任,鄂豫挺進軍團政委,新四軍3師10旅28團團長,淮海軍區4支隊司令員。解放戰爭時期,任東北民主聯軍10旅旅長,2縱5師師長,12縱司令員,49軍軍長。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任廣西軍區參謀長,解放軍防空部隊司令部參謀長,北京軍區參謀長。1955年被授予少將軍銜。1959年在中央軍委擴大會議上公開為彭德懷鳴冤,後被貶職,後平反,1984年6月24日在北京去世,享年73歲。


林總三封電令,師長鍾偉硬是不聽:快來配合我!林總還真聽了他的

(一)

1943年8月,新四軍淮海軍分區司令員鍾偉,奉命率部攻打蘇北地區重要據點高溝。

盛夏的淮北平原上的高溝小鎮,駐守偽36師144團,還有一個保安團,共1400餘人。問題不在於敵人多少,而是那5米來高的土城牆,上面的碉堡,外面還有8米多寬、2米來深的壕溝。

城牆無疑是冷兵器時代的產物,只是對於沒有重火器的新四軍,其威力又遠遠大於冷兵器時代。刀槍劍戟和滾木、擂石什麼的,那是隻有短兵相接時才能發揮效力的,弓箭的射程也就50來米。在輕重機槍和步槍火力下,在那無遮無攔的幾百米開闊地上,就要傷亡多少人呀!

林總三封電令,師長鍾偉硬是不聽:快來配合我!林總還真聽了他的

而日偽正是針對八路軍、新四軍的這種弱點,在各地大修城壕、碉堡。不知道新四軍曾想過些什麼招兒,筆者知道八路軍山東縱隊魯中軍區,曾把榆樹掏空,用鐵皮、鐵絲裹纏當炮筒,裝上火藥和秤陀什麼的,點火後炮筒即炸開。兵工廠改造過一種"平射迫擊炮",用生鐵鑄炮彈,因沙眼多,極易炸膛。有的部隊還用辣椒麵當"毒氣",待風向合適時向空中揚撒,或是點燃,期望能夠嗆得炮樓裡的敵人鼻涕眼淚直咳嗽,趁機發動攻擊。

鍾偉的辦法是:"娘賣x的",給我挖溝!

拿槍的手揮鍬掄鎬,半夜工夫,幾條一人來深的交通溝直通城下,人貓腰在裡面跑,外面連影兒也看不到。

只傷十幾個人,就將高溝拿下。

高溝之戰,威震蘇北,是鍾偉的成名戰。

林總三封電令,師長鍾偉硬是不聽:快來配合我!林總還真聽了他的

高溝之戰的重大意義,當然不在於拿下一個據點,而是發明了一種很土又很實際的攻堅戰法。從蘇北到東北,這種戰法在戰場上屢顯效用,其中最典型的是遼瀋戰役中舉足輕重的錦州攻堅戰。

用東北"剿總"副總司令兼錦州指揮所主任範漢傑的話講,他看到一條條通到城下的交通溝,就覺得像一條條繩索套在脖子上,這回要完蛋了。

1945年4月,新四軍3師副師長兼10旅旅長劉震,指揮10旅、師特務團和淮陰、淮安、漣東、射陽、淮海等地方武裝,攻取蘇北重鎮淮陰城,由鍾偉率10旅28團擔任主攻。

林總三封電令,師長鍾偉硬是不聽:快來配合我!林總還真聽了他的

淮陰城牆近10米高,護城河和鹿碧、鐵絲網等等,又非高溝可比。此前兄弟部隊曾兩打淮陰,均告失利。鍾偉察看地形,總結教訓,決定向地下和地上發展。你城牆不是高嗎?我在城外搭建幾個比城牆還高出幾米的射擊臺,上去機槍和神槍手。前者火力掩護,壓制敵人,後者專門射殺敵人指揮官和機槍手。向地下發展,是組織部隊連夜挖出兩條地道,直通城牆底下,放進幾百公斤炸藥。一聲巨響,淮陰城被炸開個十幾丈寬的口子,射擊臺上居高臨下傾瀉火力,部隊衝上去,5分鐘即突破城防。

戰前,鍾偉還研究、發明了迫擊炮平射裝置,既能吊射,又可平射,增強了攻城火力。

戰後,副旅長鍾偉升任旅長。

林總三封電令,師長鍾偉硬是不聽:快來配合我!林總還真聽了他的

(二)

林彪打仗,經常直接指揮到師。在東北戰場上,被他指揮最多的部隊,是1縱的1師和2縱的5師。1師就是後來被稱為"萬歲軍"的主力,而5師的情況卻至今仍鮮為人知。

1949年,中國人民解放軍東北軍區司令部編寫的《東北三年解放戰爭軍事資料》對5師評價如下:"該部隊系東北部隊中最有朝氣的一個師,突最強,進步快,戰鬥經驗豐富,攻防兼備,以猛打、猛衝、猛追,稱善於運動野戰,攻堅力亦很頑強,為東北部隊中頭等主力師。"

在東北野戰軍十二個主力縱隊三十六個師中,這個評價是最高的。

頭等主力師師長的名字叫鍾偉。

林總三封電令,師長鍾偉硬是不聽:快來配合我!林總還真聽了他的

1947年3月8日,東北民主聯軍北滿部隊兵分三路,越過冰封雪裹的松花江,開始了三下江南作戰。

按照總部部署,2縱5師的任務,是配合1縱圍殲大房身附近的新1軍1個團。

第二天中午,雪花飄舞,偵察報告,敵71軍88師在靠山屯一帶,並有大批軍用物資,正準備向德惠方向退去。

這是個意外情況。鍾偉眼睛一亮:追上去,打!

幾乎都不同意。道理明擺著,咱們是去大房身配合1縱的,這不是違抗命令,破壞戰役統一部署嗎?再說了,咱們孤軍遠出,吃虧了呢?

鍾偉認為,敵人在退卻中,對我毫無覺察,這是送上門來的機會,攻其不備,容易取勝。18師、獨1師就在靠山屯東北不遠,隨時可以支援,5師並非孤軍。如果按照總部命令繼續東進,途中極可能與敵遭遇,打成擊潰戰,把這邊的敵人也放跑了。

兩種意見相持不下,鍾偉道:事不宜遲,就這麼定了。我是師長,出了問題,我負全責。

林總三封電令,師長鍾偉硬是不聽:快來配合我!林總還真聽了他的

黃昏時分,5師急行軍趕到靠山屯西南,就見姜家屯和王奎店那邊亂哄哄的,都是敵人。一偵察,是88師262團的兩個營。

東北民主聯軍14師一個衝鋒攻進姜家屯,俘敵200多。

王奎店連攻幾次未下。

就在這時,林彪的電報到了,命令5師速去大房身。鍾偉回電:把這股敵人吃掉馬上就去。哪知這股敵人拼死突圍,跑去靠山屯與264團一個營會合,拼命抵抗。

林彪又來電報,催促執行總部意圖。鍾偉說:我這都快吃掉1個團了,一大堆俘虜,也拔不動腳啦!

15團連攻四次都未成功。這時,88師和87師主力分頭從農安和德惠趕來增援,林彪的電報也到了。有人說:這回不走也得走了。鍾偉拍起桌子:誰再說走,我就斃了他個"娘賣x的"!

邊組織攻擊、打援,邊給林彪回電:現在正是抓大魚的好機會,我就在這兒打了,快讓他們都來配合我吧!

林總三封電令,師長鍾偉硬是不聽:快來配合我!林總還真聽了他的

林彪不愧為林彪。他接到電報後認為,現在戰場形勢已變,戰略部署必須跟著變。林彪當即回電:改變原來的作戰部署,將殲滅大房身之敵部署改為監視,令1師,6師和6縱隊向靠山屯附近集結,集中主力殲滅敵88,87師。

12日,1縱l師在郭家屯與敵88師遭遇,斃傷敵800多人,俘敵1190多人。1縱2師、3師也按時趕到靠山屯,將敵87師主力殲滅。

戰後有人說:"這一仗打了個本末倒置,把1縱,2縱都調動了,把林總也指揮了。"林彪卻說:"要敢於打違抗命令的勝仗,像鍾偉在靠山屯那樣,三次違抗命令。"

有老人說,靠山屯戰鬥期間,林彪來了兩次電報,不是三次。但是,記憶有誤也好,有意演繹也罷,都是絕對符合鍾偉這個人的真實性格的。

林總三封電令,師長鍾偉硬是不聽:快來配合我!林總還真聽了他的

(三)

鍾偉少將臨終前,與兒子鍾戈揮有這麼一段對話,如今讀起來仍耐人尋味——

"爸爸,一個團對一個團,你怎麼才能打得贏?"

"你先用一個營堵住敵人兩個營,然後用自已的兩個營打敵人的一個營。吃掉這個營後,再想辦法把另兩個營分割開來。用兩個營打敵人一個營。然後再打。"

"再一個辦法,就是自己先跑,敵人就要迫。敵人不會跑得一樣快。必然有快有慢。這時侯你突然停下來,打他個寸措手不及。打了以後再跑,再回頭打。如此反覆,就可以把敵人消滅。

林總三封電令,師長鍾偉硬是不聽:快來配合我!林總還真聽了他的

"還有就是要利用地形地物,一個人可以抵兩個人用……"

四野戰將鍾偉的一生,是傳奇的一生,是曲折的一生,更是戰鬥的一生!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