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特幣挖礦產業趨勢大推演

最近礦業看似平靜,實則到了非常關鍵的節點,全網算力增加不少、枯水期將至、比特幣也要減半……10月10日,嘉楠耘智將要上市納斯達克消息傳來,也引起了行業很大的震動。那麼,礦業的格局如何?未來會怎樣發展?

10月15日,"無深度不聊天"的獵雲財經《Hi,大佬!》第1期正式開播,獵雲財經內容主管汪雪婧邀請到了幾位業內非常有影響力的大佬,與大家一起探討"比特幣挖礦產業趨勢大推演(2019.10-2020.6)"。

他們分別是Mempool礦池、打點錢包創始人哲亮,比特派錢包中國區負責人黑人,神馬礦機銷售總監張文成,VeryHash.com CEO孔猛。

汪雪婧:請嘉賓做下簡單的自我介紹。

哲亮:我是BSV社區的礦工哲亮,也是國內Mempool礦池和打點錢包的創始人。我從2011年開始接觸比特幣,曾參與過以太坊的眾籌活動。

偶然巧合我看到CSW關於比特幣的解說,引發了我對比特幣的重新思考與認知,隨後便追隨CSW,帶領團隊逐步搭建了Mempool礦池,開發了數字資產錢包,以及我們還有針對挖礦有興趣的從新手到高級玩家的礦機合約等其他比特幣產品。

我們的 Mempool 礦池不僅僅支持 BSV 挖礦,也支持在收益更高的時候挖 BTC,並實時對沖轉換成 BSV。錢包產品是可以支持在微信裡面的 BSV/BTC 錢包,支持用這些幣種發微信紅包。礦機合約通過機制設計來結合了我們運營方和購買者的利益,優先讓購買者在穩定的收益和可控的低成本下回本。

黑人:大家好我是王海舟(黑人),比特派錢包中國區負責人。主管比特派商務拓展以及國際運營工作。

比特派是全球領先的多鏈錢包,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安全方便的數字資產存儲及區塊鏈應用服務。比特派團隊研發了比太錢包-Bitcoin.org推薦開源安全錢包,比特派錢包-多鏈生態入口,bithd-開源硬件冷錢包。這些產品在過去六年間服務了全球數百萬用戶,幫助用戶安全管理了千億級別的區塊鏈資產,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而團隊首創的多項安全技術更是推動了整個行業的進步。

張文成:大家好,我是張文成,2018年10月份加入神馬,擔任銷售總監。這一年也經歷了熊市,也見證了比特微2019年快速的發展。從傳統行業進入區塊鏈,時間還不長,非常願意跟大家分享這一年來的收穫及可能並不一定非常全面的理解。

VeryHash專注於算力的租賃與交易,雖然是個新的平臺,但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團隊,只與領域內最頂級的上下游合作,我們用務實和更貼近用戶的方式,獲得了大量海外用戶的信任,讓我們站在了比特幣發展的第一線,憑著對比特幣發展脈搏的準確洞察,引導我們的用戶獲得最大的財富價值。

01

"目前是頗具吸引力的入場時機"

汪雪婧:自BTC的價格從漫長的寒冬中反彈以來,礦業對硬件的需求日益旺盛。多家知名礦機制造商的期貨已經排上了長龍。

有人說,今年年中的小牛市引發了對礦機的巨大興趣,但我們目前已經處於2018年秋季非常相似的週期階段。對此,您怎麼看待?我們正處在挖礦週期的什麼位置?為什麼?

哲亮:當前有一些原本就在關注行業但是錯過了幾輪機會的投資者,在尋找進入的機會。之前探底後開始的挖礦復甦可能是他們進入的表現。之後會是礦機升級換代的時間,而新礦機的回本週期不出意料的話會非常的長。但即使如此,目前來看也依然是一個對以法幣收入衡量收益的穩健投資者來說頗具吸引力的入場時機。

減半是對所有礦機同樣生效,收益同樣下降,只是挖礦成本更高的礦機將退出市場,而這樣做並不會提升當前礦機的收益率。而我們看到減半之後隨之而來的豐水期,在更低的挖礦成本下,依然不會有算力的大幅度下降。

因此,按照用幣產出來衡量,則很難挖回購機對應的幣。這也是當前有非常多的資金盤性質的比特幣挖礦項目存在的根源,用客戶的資金買成幣,然後逐漸分給客戶。之後四五月份隨之而來的收益減半,並不會直接導致幣價上升。理性的投資者依靠幣價上升的回報預期來採購礦機,可能會承擔了本不應當承擔的風險。因此在非理性投資者被擠壓退出後,可能可以給具備更低成本的投資者更加穩定的一個收益預期。

我不認為挖礦存在可以預測的週期,但是價格在巨幅波動之後,由於不理性的投資行為導致的泡沫的擠出。因此,現在我們處在這樣一個淘汰舊設備,淘汰小礦工的時代。不具備成本優勢的礦工將會承擔此次變動的主要損失。

在減半之後,大量淘汰的礦機將可能被用來攻擊比特幣網絡。因為其機會成本為零,但卻具備攻擊和做空獲利的可能性。

隨著BTC的挖礦獎勵不斷降低,依靠挖礦獎勵來維持網絡安全性只有依靠單筆交易手續費的上升。

但更高的交易成本會進一步打擊BTC的受眾面。最終就留下了一個少數人願意付出更高成本(也意味著這些交易在傳統方法上可以接受的成本更高)的,很可能充斥著非法交易的使用場景。也許洗錢是他們認為的剛需,但我認為這並不是嚴肅投資者能夠接受的。

所以未來的變數,可能在於比特幣(包括我認為符合白皮書描述的BSV,或者BTC/BCH等其他分叉)會因為法律法規的限制而遇到一些黑天鵝事件。礦工有物理位置,受到當地法律法規的制約,我們在泡沫擠出的過程中,收益逐漸迴歸理性。

可能有一些預期的突然變化導致收益產生巨大波動,引起投機的礦工進場,但根本的邏輯在於減半預期之下,收益不大幅增長的話,不會有大量新增礦工,目前持續投資的礦工都在看減半之後的收益。

黑人:同意沒有可以預測的週期,減半預期已經不存在利好因素,或者已經兌付的比較多了。

另外,對於BSV這些幣種的發展,我持保留意見(不是今天討論的主題,就不展開了哈)。

不排除有人藉機炒作的可能,但是這種兌現並不是可以預測的,這個極大的取決於市場的有效性和信息不對稱性。

另外,對於比特幣淘汰礦機攻擊網絡的可能性的觀點我覺得非常的新穎,但是我覺得應該成本也不低。

張文成:所謂挖礦的週期都是基於幣價的歷史分析,算力等情況來預測未來趨勢。很難說是巧合還是週期,但從投資角度來講,挖礦投資進入肯定有一定的機遇和風險存在。

選擇合適的時機進入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礦機成本低,電力成本低永遠是投資者所追求的。減半使得獲取區塊獎勵越來越難,獲取一個比特幣的成本也越來越高,這是幣價會上漲的支撐。到底是幣價支撐挖礦,還是挖礦越來越難支撐幣價,本身相輔相成。

如果從長遠點來看,現在依然是投資的可選擇時機,只是沒有年中那麼好。

孔猛:我覺得今年更像15年的秋季,減產的前夜,在這輪週期中,我們觀察到的趨勢就是不管是幣圈還是資金,都開始向擁有高收益率和安全墊的上游去佈局,減產配合這種供需的變化,會讓這輪週期裡挖礦的回報率降低,但是相比較傳統領域的投資,這個還是有一定吸引力。

汪雪婧:大佬們第一個問題有補充的嗎?

哲亮:減半的預期,為什麼會帶來幣價的上漲?或者法幣針對幣的貶值?尤其是目前已經在減半前接近挖出了93.75% 的比特幣。

我覺得最核心的在於,任何鼓吹減半會帶來上漲的都說不清楚背後的邏輯,並且如果他如此確定,那麼不應該去挖礦,因為挖礦收益並不一定隨著幣價上漲而提升。上漲帶來的算力上漲和滯後,都會抵消甚至讓收益下降。

我想這個話題,減半到底意味著什麼,可能是一個關鍵話題。

黑人:任何可以預期的東西都不是利好,只有預期以外的才是利好

孔猛:理論上一二級市場沒有邏輯關係,但是投機本身就是一個非理性的行為,炒作的都是預期,歷來減產都會存在這種預期,影響人的行為。

哲亮:是不是如果把目前的幣單純是找下家接盤的邏輯來看,那就需要找一個讓人更高價格買走的理由?

孔猛:廣為流傳的觀點絕不能忽視。哪怕它是謠言……

哲亮:可是這並不能就說是一個廣為流傳的觀點。因為完全沒聽說過幣的人佔 99% 以上吧。他們心裡根本不會關心你是不是減半來著。

張文成:幣作為價值存儲的介體,其實是有成本的。減半後獲取一個幣的成本將加大,附著物其價值也大。當然也不是減半後幣價上升的唯一支撐。

汪雪婧:好的,看來這個問題大佬還真是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分享,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直接開始下一個問題。沒有討論完畢的後期獵雲財經的線下活動及其他線上活動中我們再繼續。

02

"整個產業在和挖礦不確定性作鬥爭"

汪雪婧:有人說,市場提前消化了減半的利好,當下過量的礦工入局,隨著枯水期的到來,"礦業洗牌"將要開始。對此,您怎麼看待?您覺得當前礦業格局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

黑人:礦業洗牌跟礦業格局的變化,其實從今年一開始都一直在發生。從今年年初開始,大量的礦工開始在低價入場,進入到今年年中,陸續有大機構,大資金,區別於傳統的礦工資金進入市場,其實整個市場都一直悄然地發生變化。

只是說,最近由於幣價的跌幅,還有算力暴漲,大家可能格外的關注這個事情。但其實這是一個常態。

另外,同為礦工群體,大家每一個人的風險偏好,礦機持有,還有收益的思路都不太一樣,比如說有的老礦工是持有S9,就只挖豐水,這波人吶,他可能在枯水期來臨之後,這個S9機器,就無法再玩了;另外有的礦工以持有最先進的類似於20S或者S17的功耗的機器長期挖,作為一種策略。

那這兩種人顯然對於目前這個市場格局的定位都肯定會不一樣,那麼不同礦工對於整個市場本身的態度還有自己的風險立場都會有所不同。我覺得真正會發生格局變化,可能會在第一批比較新型機器出現被關停,同時S9就被淘汰出局的時候會是一個變局點。

隨著枯水期的到來,勢必有一些S9可能會陸續停機。但是在目前的幣價下,經過測算,會發現其實在電費四毛以下的話,S9還是有利可圖的。

那麼整個市場的算力市場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擠出效應,那麼當真正整個市場出現第一批主流礦機擠出。同時向新型的70到60瓦的機器受到威脅的時候,這個時候可能是第一次重大變局的開始,現在最多是市場的一個理性微調,在經歷了六七月份礦工狂熱,都去購買礦機,礦機商賺取了非常多利潤以後呢,現在礦機的價格整體趨於合理,回本週期也在一個比較可控的範圍內。

張文成:從幾個方面吧,一個是礦機廠家,其實相對穩定,沒有真正發生洗牌:第二,從礦工來說,的確持有高功耗的礦工可能已經被迫關機,但真正關機的算力還不多。只是部分資本可能的確週期太長,退出了。第三,投資逐漸在集中,也不能說是洗牌,因為並沒有完全替代。

不同時機都有不同的資本進入,並非完全是新的進來,舊的就沒辦法生存的洗牌。

孔猛:供給將持續大於需求,礦機基本完成新型號機器的技術攻關,明年新型號礦機進入量產階段,上游廠商的生產成本變低,算力難度的瓶頸會在礦場那端出現,在突破了S9同類型機器的換代以後,上游將進入新的泡沫階段。

哲亮:我認為礦業會逐漸向資本密集型和專業化轉型。傳統對挖礦並不學習瞭解的非專業投資者並不具備競爭優勢而被淘汰。上下游的產業集合就需要更強的資本能量才可以做到。整個產業都在和挖礦的不確定性作鬥爭。

之後非專業投資者將越來越多轉向投資領域來參與,而挖礦則越來越接近實體經濟。通過金融工具更多的將不確定性的風險留給市場。

我並不認為礦工是一個整體,一致行動,而是會出現分化,優勝劣汰。進入這個市場的人並沒有想清楚自己的優勢資源是什麼,就很可能是會被收割的。有個不恰當的說法,就是當你打撲克(這是一個零和博弈)的時候,環顧四周並沒有發現誰會成為你的魚(他是輸家),那麼可能自己就是那個魚。

礦工進入市場的時候,並無法主動的去選擇幣價,所以是一個被動策略的話,就可能成為被淘汰的犧牲品。但是礦工依然可以有一些主動的行為可以提升自己的收益,但這些主動行為,需要更長期的投入和對比特幣的深入理解,知道礦工算力的價值才可以做出。我就暫時賣個關子。

03

"減半行情會加速行業的進化洗牌"

汪雪婧:近日,比特幣價格震盪中下行,假期期間甚至一度跌破8000美元,如果幣價繼續下行,隨著比特幣下次減半臨近,對礦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尤其是當2020年比特幣減半後,幣價未能上漲甚至下行,那麼礦難可能發生嗎?會不會哀鴻遍野?

張文成:如果幣價繼續下行,隨著比特幣下次減半的臨近,對礦圈的影響還是蠻嚴重的。

可能大家近期已經注意到了,礦工們最近面臨的壓力不僅僅來自於幣價下跌,另外的壓力還來自於算力的上漲,挖礦單T收益直接銳減將近一半。

從目前情況看,減半前不管幣價如何,新礦機的大規模供貨,會導致算力依然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事實上可以大概預估,從現在到年底,新礦機即功耗比平均在60W/T左右的算力估計會有40E以上。

當然,這些算力不一定全部都能上線,如果全部上線,幣價不漲,到今年年底算力會在130E以上,如果幣價保持不變,單T收益還會下降35%-40%。這種收益的下降一定會讓部分高功耗比或者高電費的礦工關機。

這是今年年底大致的一個判斷。至於說會不會導致礦難,對於持有低功耗比礦機的投資者可能不是,但是對於只有高功耗比礦機的投資者,可能就會需要關停礦機。

同樣對於礦場來說,如果大部分的機器都是功耗比高於100W的,那可能這個配置就不合理了,需要引進低功耗大算力大機器,應對可能出現的幣價不漲,但是算力猛漲的風險。

減半前有將近4-5個月的時間,2020年上半年我現在對芯片的產能還沒有判斷,但從大致的情況來看,目前先進工藝的芯片的產能是非常緊張的。

2020年上半年可能礦機的供貨量不會像2019年下半年這麼大,但是相信晶圓廠還是會留一部分產能給數字貨幣。所以這個期間還是會有礦機產出,而且明年產出的機器功耗比將更低。

明年大規模供貨的礦機的功耗比可能會降到50J/T以下。減半之後的單T收益,即便算力難度與現在保持一致,單T的收益直接減少一半。整個全網算力功耗高於100W的算力可能在60E甚至更高。減半後平均功耗比可能會在60W左右,就看到時候60W左右的機器還能不能盈利。如果能盈利,那今年投入買礦機的投資者還算安全。

如果減半加上算力架上幣價不漲這幾個事情同時發生,導致60W以上的機器無法盈利,那基本上可以說就會出現大量的老礦機下架。至於能不能形成礦難,我想也不至於那麼恐慌。其實這一波買平均功耗比在60W以下的投資者,礦機成本都還好;而功耗比在60W以上的機器,運行的時間也比較長了,所以也回本回得差不多了。感覺應該都還好,只是回本週期會拉得比較長,血本無歸的現象可能一定程度上來說還好。

孔猛:這輪總體上來說我都是比較樂觀的,K線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的決策,我們要關注更加宏觀的週期變化,新的通脹週期已經開啟,中美達成和解後市場情緒也會有所緩和,在市場一遍哀鳴中,我們要迎接的是一個新的大時代,掌握時代的週期,才能駕馭自我的命運。

這輪週期內,S9型號的機器是必然會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淘汰掉的,我覺得這是大家的共識,不算礦難,新型號機器的關機電價足夠低,有足夠的安全墊。

哲亮:比特幣挖礦是一個動態的收益調整模型,成本高的礦工將會離場,不再會有新的非理性投資者加入,已有的具備競爭優勢的礦工將可以獲得更加穩定的回報。

關機的礦機並不會立刻被拆解淘汰,會在利潤率提升的時候重新開機,吃掉所有的紅利。我們看到前段時間幣價上升時,算力快速從底部回升就是同樣的道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減半對依賴於挖礦獎勵的BTC挖礦收益的影響是非常持續長期的過程。

如果無法突破依靠挖礦獎勵(或者是補貼),投入資本越多,能驗證的交易卻不能增加,最終會很容易看到一個天花板。在大家意識到天花板之後,就會散去。因此我們應該著眼於交易手續費上。在摩爾定律驅使下,每個交易的成本應該是隨著處理能力降低的,而海量的交易才可以帶來足夠的交易手續費總量,用於獎勵在交易處理上投資的礦工。

而很多人必須看到比特幣挖礦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唯一的市場空間來自於算力和價格的錯配。在大多數時候,價格將會穩定在算力的邊際收益上。

也就是如果我們在行業平均的電價成本下,某個機型接近關機成本線,那麼其他的機型的收益,是電費差。因此我衡量這個,主要依照的方法是新機器的更高的成本,需要多久時間才可以從電費差上回收。

因此我們在考慮礦難的時候,主要看的是在平均成本下,是否會出現大幅度的價格回踩,無法支撐巨大數量的上一代礦機運行。如果導致上一代礦機無法運行,那麼所謂穩定的電費差價也不穩定了。

我認為減半時期的調整,是一個讓行業參與者更好的反思到底自己的行為的意義的時刻,而不是用挖礦的方式來投機。如果礦工沒有找到新的機會來讓行業貢獻出更多的手續費,並且促進更廣泛的應用,那麼零和博弈的投機不會有光明的前途。

如果挖礦的礦工寄託在更多的人進場來把價格買高,那麼直接買幣更是輕鬆加寫意。所以礦工需要認識到自己在這個產業中的位置,負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培育更多的交易貢獻者。

哪怕是堅持小區塊的 Peter Todd,都公開承認 BTC 如果不改為通脹模型,最終將會死去。因為不斷減半的收益將無法覆蓋安全成本。這個是一個公開信息,如果每個人都知道繼續下去死路一條,那麼接盤的人從哪裡來呢?

黑人:前面幾位說的很全面了,總之減半行情會加速行業的進化和洗牌,對整個挖礦行業的發展來說是好事,不過落到投資者頭上就幾家歡喜幾家愁了。

04

"用錢投票是最誠實的行為"

汪雪婧:今年,礦業市場釋放的積極信號吸引了大量的礦工,很多幣圈人士也進入了礦圈。與之結伴而行還有傳統資金的入場,那麼,在您看來,大資金入場,對礦圈而言,是助力還是摧毀?此外,挖礦對礦工來說越來越趨向於資本角逐,您覺得在這種事態下小礦工又該何去何從?

孔猛:用錢投票就是最誠實的行為,資金入場對行業永遠都是利好,資本對於這個市場的認可,有利於教育市場,向更廣大的群體普及比特幣,低調的礦工多的是,這個行業歸根結底就是能源戰,受影響不是小礦工,是沒有掌握核心優勢,跟不上變化的那批人。

哲亮:大資金入場,推高了全網算力,在並不能帶來更多的交易費用的情況下,無異於零和博弈。最終會在成本的搏殺之下留下成本最敏感的逐利礦工。

在高收益率時,政策和市場穩定性風險不是最主要的矛盾,但隨著收益率驅穩和逐漸回落(新款礦機就是掙個電費),原先的風險將成為主要風險。這些都是將來礦工需要更加慎重考慮的,也是大資金有能力去解決的。

隨著挖礦的收益不再依靠補貼,而是靠著對交易的處理能力的提升,最終監管部門會發現這是一個可以面向全球收稅的好生意。但我想這是一個長期的建設的過程,越早了解到挖礦本質並在上面進行投資的礦工,將在未來的競爭上佔據先機。

我剛才說的大礦工主動能做的事情,其實就是要去培育整個生態,讓市場更多的使用起比特幣來,通過比特幣的使用來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效率。也只有能夠在單位成本隨著摩爾定律不斷下降的時候提供越來越多的總和手續費進行擴容的比特幣版本(BSV),才是礦工的未來。

現在有些有毒的看法,一邊鼓吹比特幣儲值,另一邊又說比特幣交易成本就應該穩定的高,然後還鼓勵大家存著不動。

再想想看 BTC Core 開發者對於需要增發上限,或者修改比特幣的挖礦算法來儘快發放,都是出於什麼目的。

張文成:大資本全面佈局,小礦工買算力獲取收益,雖然收益低但省事兒。

黑人:對,買雲算力,比如 veryhash 。還有一個方案就是退出挖礦,把資金買成比特幣放入比特派錢包,該吃吃,該喝喝,持幣待漲。

哲亮:不過我對於買雲算力有另外的看法,雲算力是一個對沖價格和算力的金融產品,是專業玩家適合的。很多人並不真正理解雲算力的本質,以為雲算力就是買個算力挖礦,但是實際上買了雲算力的,是做了挖礦的礦工的對手盤。

雲算力的背後,是一個固定期限的挖礦合約,而這個固定期限,會導致即使後續幣價大幅上漲,因為你的算力合約接近到期,也無法享受多少上漲的紅利。當然與之匹配的,是下跌的時候也不太操心。

但是,如果你用買礦機基本相同的錢去買了雲算力,那麼明顯是損失了礦機算力價格上漲的紅利的。

05

自由討論

陳錦松(獵雲財經總裁):哲亮總傾向於這種觀點:比特幣應該在交易中體現價值,礦工也應該從交易手續費中獲利才更符合邏輯。但如果將比特幣類比黃金,挖黃金的人並不是從黃金交易中獲取收益,而是黃金的市場需求,使得挖黃金的行為可以持續存在。您說呢?

哲亮:我當然同意黃金的市場需求可以讓挖黃金的行為持續存在,這個是另一個角度,我覺得不衝突。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我們做一個思想實驗,如果你設置一個傳銷的資金盤啊,也是固定回報分紅,大家拿幣不動就看著幣價上漲就行。這個資金盤不破滅期間我覺得大家都覺得很合理。

再來一個,假設比特幣原本就是用來實現低成本的,保護隱私的點對點的現金系統,現在有一群人出來告訴你,原本的比特幣錯了,比特幣不是用來做現金的,因為稀缺所以交易成本必須提高,需要通過限制比特幣的交易量來保證每個人可以義務的貢獻出自己的電腦來存儲和自己無關的賬本,來保證這個比特幣系統的價值和黃金一樣,依靠市場對黃金的渴求牟利。

你會怎麼想呢?

阿坤(獵雲財經合夥人):小散直接買礦機去託管,風險大,成本可能比雲算力更高。

哲亮:當然,對沖產品一樣也有獲利的空間的。但是這個不改變我的看法。市場風險總在那裡,當礦工把算力作為雲算力賣出去的時候,並不消除了風險。

汪雪婧:每個人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買礦機,還是選擇雲算力,以及其他的投資方式。

哲亮:其實我想起來很滑稽的,就是比特幣具備2000+TPS 的交易處理能力,使用普通的服務器就可以做到,現在卻被人說必須限制的更低,讓普通的收入低的人用不起,才更像黃金呢。

陳錦松:也就是說,礦工和買算力的散戶都有可能虧損。

哲亮:如果挖礦包掙不賠,我覺得應該輪到張總(張文成)發大財才對。

張文成:一起發財。

哲亮:大家都說,挖礦發大財的時候,都讓礦機商划算了,我想這個話題,張總肯定是一肚子苦水。

陳錦松:如果挖礦是包賺,那礦機廠商自己挖就好。買礦機是看漲,賣礦機是看跌,這麼看來,礦機廠商和礦工也是在博弈嗎?

哲亮:我其實覺得,對礦機商來說,也不一定是"看跌",而是流動性。因為挖礦的產出意味著8個月以上的回收週期。只有這個回收週期變得很長的時候,礦機商才會考慮出售機器的。

陳錦松:有道理,現金流。

汪雪婧:每個人或者企業都有生財之道,也都有難言之隱。抓住財富的密碼。

哲亮:我是經歷過CPU-GPU-ASIC 的老礦工了,之前每次心裡癢癢的要下手挖礦的時候從幣的角度來看逗挖不回本。

陳錦松:雲算力同理,雲算力平臺出售算力也很大部分是為了流動性,提高資金利用率。也就是說,賣一個幣去挖礦,事實證明,是挖不回1個幣的,對吧?

哲亮:我並不認為挖不回來的,幣本位回本的礦工大有人在。我自己都認識不少,但是他們都是選擇在別人不敢挖礦的時候下手的。

汪雪婧:還要看選擇入場的時機。

哲亮:挖礦是一個這樣的投資場景:可以承載大資金,具備高回報率,投資窗口有限。

陳錦松:會不會是因為用了幣貸等工具,抵押比特幣挖礦?算力持續增長,幣本位收益是持續下跌,而幣價又持續上漲,礦機也在迭代,邏輯上看,在一個減半週期內,很難實現幣本位回本情況。是這樣嗎?

哲亮:我覺得並不是這樣的。其實也確實有很多做法,比如挖礦的同時配上期貨市場的操作,同時在算力增長速度超高,但是價格高企的時候做空匹配自己的算力。

本身價格和算力會存在迴歸的必然性,因此出現背離的時候,就存在二者之間進行操作的空間。但是你要做這個事情,首先自己需要先有算力。因為現在你並不具備做空礦機的手段哦。

陳錦松:

嗯,就是要用到金融手段才可以。

哲亮:但是,幣本位回本可能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確實很難。因為挖礦和投機炒幣不一樣,挖礦你不是隨時要礦機隨時有,隨時要機位隨時有的。

也因為這些侷限,所以投身挖礦除非有很強的積累,各方面的資源匹配,和自己不發昏清醒的頭腦,否則很難在長週期範圍跑得過。就像我現在絕不建議賣掉BSV 挖礦一樣,隨便一個上漲五倍十倍,根本不可能靠挖礦挖回來。

所以我才說,挖礦其實以後是很專業化的,包括投資礦業也是一樣,不是所謂的買雲算力就可以坐著等發財。

汪雪婧:謝謝,OK,如果沒有什麼要補充的話,這期節目就要結束了。

今天是《Hi,大佬!》第一期,我們四位大佬聊了比特幣減半、大資金入場、行業洗牌等一系列業內十分關注的問題。感謝各位大佬的分享以及社群內觀看直播的小夥伴們,我們下一期再會!

比特幣挖礦產業趨勢大推演 | 獵雲財經

特幣挖礦產業趨勢大推演 | 獵雲財經

最近礦業看似平靜,實則到了非常關鍵的節點,全網算力增加不少、枯水期將至、比特幣也要減半……10月10日,嘉楠耘智將要上市納斯達克消息傳來,也引起了行業很大的震動。那麼,礦業的格局如何?未來會怎樣發展?

10月15日,"無深度不聊天"的獵雲財經《Hi,大佬!》第1期正式開播,獵雲財經內容主管汪雪婧邀請到了幾位業內非常有影響力的大佬,與大家一起探討"比特幣挖礦產業趨勢大推演(2019.10-2020.6)"。

他們分別是Mempool礦池、打點錢包創始人哲亮,比特派錢包中國區負責人黑人,神馬礦機銷售總監張文成,VeryHash.com CEO孔猛。

汪雪婧:請嘉賓做下簡單的自我介紹。

哲亮:我是BSV社區的礦工哲亮,也是國內Mempool礦池和打點錢包的創始人。我從2011年開始接觸比特幣,曾參與過以太坊的眾籌活動。

偶然巧合我看到CSW關於比特幣的解說,引發了我對比特幣的重新思考與認知,隨後便追隨CSW,帶領團隊逐步搭建了Mempool礦池,開發了數字資產錢包,以及我們還有針對挖礦有興趣的從新手到高級玩家的礦機合約等其他比特幣產品。

我們的 Mempool 礦池不僅僅支持 BSV 挖礦,也支持在收益更高的時候挖 BTC,並實時對沖轉換成 BSV。錢包產品是可以支持在微信裡面的 BSV/BTC 錢包,支持用這些幣種發微信紅包。礦機合約通過機制設計來結合了我們運營方和購買者的利益,優先讓購買者在穩定的收益和可控的低成本下回本。

黑人:大家好我是王海舟(黑人),比特派錢包中國區負責人。主管比特派商務拓展以及國際運營工作。

比特派是全球領先的多鏈錢包,致力於為用戶提供安全方便的數字資產存儲及區塊鏈應用服務。比特派團隊研發了比太錢包-Bitcoin.org推薦開源安全錢包,比特派錢包-多鏈生態入口,bithd-開源硬件冷錢包。這些產品在過去六年間服務了全球數百萬用戶,幫助用戶安全管理了千億級別的區塊鏈資產,未發生一起安全事故,而團隊首創的多項安全技術更是推動了整個行業的進步。

張文成:大家好,我是張文成,2018年10月份加入神馬,擔任銷售總監。這一年也經歷了熊市,也見證了比特微2019年快速的發展。從傳統行業進入區塊鏈,時間還不長,非常願意跟大家分享這一年來的收穫及可能並不一定非常全面的理解。

VeryHash專注於算力的租賃與交易,雖然是個新的平臺,但是是站在巨人的肩膀上的團隊,只與領域內最頂級的上下游合作,我們用務實和更貼近用戶的方式,獲得了大量海外用戶的信任,讓我們站在了比特幣發展的第一線,憑著對比特幣發展脈搏的準確洞察,引導我們的用戶獲得最大的財富價值。

01

"目前是頗具吸引力的入場時機"

汪雪婧:自BTC的價格從漫長的寒冬中反彈以來,礦業對硬件的需求日益旺盛。多家知名礦機制造商的期貨已經排上了長龍。

有人說,今年年中的小牛市引發了對礦機的巨大興趣,但我們目前已經處於2018年秋季非常相似的週期階段。對此,您怎麼看待?我們正處在挖礦週期的什麼位置?為什麼?

哲亮:當前有一些原本就在關注行業但是錯過了幾輪機會的投資者,在尋找進入的機會。之前探底後開始的挖礦復甦可能是他們進入的表現。之後會是礦機升級換代的時間,而新礦機的回本週期不出意料的話會非常的長。但即使如此,目前來看也依然是一個對以法幣收入衡量收益的穩健投資者來說頗具吸引力的入場時機。

減半是對所有礦機同樣生效,收益同樣下降,只是挖礦成本更高的礦機將退出市場,而這樣做並不會提升當前礦機的收益率。而我們看到減半之後隨之而來的豐水期,在更低的挖礦成本下,依然不會有算力的大幅度下降。

因此,按照用幣產出來衡量,則很難挖回購機對應的幣。這也是當前有非常多的資金盤性質的比特幣挖礦項目存在的根源,用客戶的資金買成幣,然後逐漸分給客戶。之後四五月份隨之而來的收益減半,並不會直接導致幣價上升。理性的投資者依靠幣價上升的回報預期來採購礦機,可能會承擔了本不應當承擔的風險。因此在非理性投資者被擠壓退出後,可能可以給具備更低成本的投資者更加穩定的一個收益預期。

我不認為挖礦存在可以預測的週期,但是價格在巨幅波動之後,由於不理性的投資行為導致的泡沫的擠出。因此,現在我們處在這樣一個淘汰舊設備,淘汰小礦工的時代。不具備成本優勢的礦工將會承擔此次變動的主要損失。

在減半之後,大量淘汰的礦機將可能被用來攻擊比特幣網絡。因為其機會成本為零,但卻具備攻擊和做空獲利的可能性。

隨著BTC的挖礦獎勵不斷降低,依靠挖礦獎勵來維持網絡安全性只有依靠單筆交易手續費的上升。

但更高的交易成本會進一步打擊BTC的受眾面。最終就留下了一個少數人願意付出更高成本(也意味著這些交易在傳統方法上可以接受的成本更高)的,很可能充斥著非法交易的使用場景。也許洗錢是他們認為的剛需,但我認為這並不是嚴肅投資者能夠接受的。

所以未來的變數,可能在於比特幣(包括我認為符合白皮書描述的BSV,或者BTC/BCH等其他分叉)會因為法律法規的限制而遇到一些黑天鵝事件。礦工有物理位置,受到當地法律法規的制約,我們在泡沫擠出的過程中,收益逐漸迴歸理性。

可能有一些預期的突然變化導致收益產生巨大波動,引起投機的礦工進場,但根本的邏輯在於減半預期之下,收益不大幅增長的話,不會有大量新增礦工,目前持續投資的礦工都在看減半之後的收益。

黑人:同意沒有可以預測的週期,減半預期已經不存在利好因素,或者已經兌付的比較多了。

另外,對於BSV這些幣種的發展,我持保留意見(不是今天討論的主題,就不展開了哈)。

不排除有人藉機炒作的可能,但是這種兌現並不是可以預測的,這個極大的取決於市場的有效性和信息不對稱性。

另外,對於比特幣淘汰礦機攻擊網絡的可能性的觀點我覺得非常的新穎,但是我覺得應該成本也不低。

張文成:所謂挖礦的週期都是基於幣價的歷史分析,算力等情況來預測未來趨勢。很難說是巧合還是週期,但從投資角度來講,挖礦投資進入肯定有一定的機遇和風險存在。

選擇合適的時機進入就仁者見仁智者見智,但礦機成本低,電力成本低永遠是投資者所追求的。減半使得獲取區塊獎勵越來越難,獲取一個比特幣的成本也越來越高,這是幣價會上漲的支撐。到底是幣價支撐挖礦,還是挖礦越來越難支撐幣價,本身相輔相成。

如果從長遠點來看,現在依然是投資的可選擇時機,只是沒有年中那麼好。

孔猛:我覺得今年更像15年的秋季,減產的前夜,在這輪週期中,我們觀察到的趨勢就是不管是幣圈還是資金,都開始向擁有高收益率和安全墊的上游去佈局,減產配合這種供需的變化,會讓這輪週期裡挖礦的回報率降低,但是相比較傳統領域的投資,這個還是有一定吸引力。

汪雪婧:大佬們第一個問題有補充的嗎?

哲亮:減半的預期,為什麼會帶來幣價的上漲?或者法幣針對幣的貶值?尤其是目前已經在減半前接近挖出了93.75% 的比特幣。

我覺得最核心的在於,任何鼓吹減半會帶來上漲的都說不清楚背後的邏輯,並且如果他如此確定,那麼不應該去挖礦,因為挖礦收益並不一定隨著幣價上漲而提升。上漲帶來的算力上漲和滯後,都會抵消甚至讓收益下降。

我想這個話題,減半到底意味著什麼,可能是一個關鍵話題。

黑人:任何可以預期的東西都不是利好,只有預期以外的才是利好

孔猛:理論上一二級市場沒有邏輯關係,但是投機本身就是一個非理性的行為,炒作的都是預期,歷來減產都會存在這種預期,影響人的行為。

哲亮:是不是如果把目前的幣單純是找下家接盤的邏輯來看,那就需要找一個讓人更高價格買走的理由?

孔猛:廣為流傳的觀點絕不能忽視。哪怕它是謠言……

哲亮:可是這並不能就說是一個廣為流傳的觀點。因為完全沒聽說過幣的人佔 99% 以上吧。他們心裡根本不會關心你是不是減半來著。

張文成:幣作為價值存儲的介體,其實是有成本的。減半後獲取一個幣的成本將加大,附著物其價值也大。當然也不是減半後幣價上升的唯一支撐。

汪雪婧:好的,看來這個問題大佬還真是有不同的觀點可以分享,由於時間的關係我們直接開始下一個問題。沒有討論完畢的後期獵雲財經的線下活動及其他線上活動中我們再繼續。

02

"整個產業在和挖礦不確定性作鬥爭"

汪雪婧:有人說,市場提前消化了減半的利好,當下過量的礦工入局,隨著枯水期的到來,"礦業洗牌"將要開始。對此,您怎麼看待?您覺得當前礦業格局正在發生怎樣的變化?

黑人:礦業洗牌跟礦業格局的變化,其實從今年一開始都一直在發生。從今年年初開始,大量的礦工開始在低價入場,進入到今年年中,陸續有大機構,大資金,區別於傳統的礦工資金進入市場,其實整個市場都一直悄然地發生變化。

只是說,最近由於幣價的跌幅,還有算力暴漲,大家可能格外的關注這個事情。但其實這是一個常態。

另外,同為礦工群體,大家每一個人的風險偏好,礦機持有,還有收益的思路都不太一樣,比如說有的老礦工是持有S9,就只挖豐水,這波人吶,他可能在枯水期來臨之後,這個S9機器,就無法再玩了;另外有的礦工以持有最先進的類似於20S或者S17的功耗的機器長期挖,作為一種策略。

那這兩種人顯然對於目前這個市場格局的定位都肯定會不一樣,那麼不同礦工對於整個市場本身的態度還有自己的風險立場都會有所不同。我覺得真正會發生格局變化,可能會在第一批比較新型機器出現被關停,同時S9就被淘汰出局的時候會是一個變局點。

隨著枯水期的到來,勢必有一些S9可能會陸續停機。但是在目前的幣價下,經過測算,會發現其實在電費四毛以下的話,S9還是有利可圖的。

那麼整個市場的算力市場還沒有出現大規模的擠出效應,那麼當真正整個市場出現第一批主流礦機擠出。同時向新型的70到60瓦的機器受到威脅的時候,這個時候可能是第一次重大變局的開始,現在最多是市場的一個理性微調,在經歷了六七月份礦工狂熱,都去購買礦機,礦機商賺取了非常多利潤以後呢,現在礦機的價格整體趨於合理,回本週期也在一個比較可控的範圍內。

張文成:從幾個方面吧,一個是礦機廠家,其實相對穩定,沒有真正發生洗牌:第二,從礦工來說,的確持有高功耗的礦工可能已經被迫關機,但真正關機的算力還不多。只是部分資本可能的確週期太長,退出了。第三,投資逐漸在集中,也不能說是洗牌,因為並沒有完全替代。

不同時機都有不同的資本進入,並非完全是新的進來,舊的就沒辦法生存的洗牌。

孔猛:供給將持續大於需求,礦機基本完成新型號機器的技術攻關,明年新型號礦機進入量產階段,上游廠商的生產成本變低,算力難度的瓶頸會在礦場那端出現,在突破了S9同類型機器的換代以後,上游將進入新的泡沫階段。

哲亮:我認為礦業會逐漸向資本密集型和專業化轉型。傳統對挖礦並不學習瞭解的非專業投資者並不具備競爭優勢而被淘汰。上下游的產業集合就需要更強的資本能量才可以做到。整個產業都在和挖礦的不確定性作鬥爭。

之後非專業投資者將越來越多轉向投資領域來參與,而挖礦則越來越接近實體經濟。通過金融工具更多的將不確定性的風險留給市場。

我並不認為礦工是一個整體,一致行動,而是會出現分化,優勝劣汰。進入這個市場的人並沒有想清楚自己的優勢資源是什麼,就很可能是會被收割的。有個不恰當的說法,就是當你打撲克(這是一個零和博弈)的時候,環顧四周並沒有發現誰會成為你的魚(他是輸家),那麼可能自己就是那個魚。

礦工進入市場的時候,並無法主動的去選擇幣價,所以是一個被動策略的話,就可能成為被淘汰的犧牲品。但是礦工依然可以有一些主動的行為可以提升自己的收益,但這些主動行為,需要更長期的投入和對比特幣的深入理解,知道礦工算力的價值才可以做出。我就暫時賣個關子。

03

"減半行情會加速行業的進化洗牌"

汪雪婧:近日,比特幣價格震盪中下行,假期期間甚至一度跌破8000美元,如果幣價繼續下行,隨著比特幣下次減半臨近,對礦圈會產生什麼樣的影響?尤其是當2020年比特幣減半後,幣價未能上漲甚至下行,那麼礦難可能發生嗎?會不會哀鴻遍野?

張文成:如果幣價繼續下行,隨著比特幣下次減半的臨近,對礦圈的影響還是蠻嚴重的。

可能大家近期已經注意到了,礦工們最近面臨的壓力不僅僅來自於幣價下跌,另外的壓力還來自於算力的上漲,挖礦單T收益直接銳減將近一半。

從目前情況看,減半前不管幣價如何,新礦機的大規模供貨,會導致算力依然會有較大幅度的增長。事實上可以大概預估,從現在到年底,新礦機即功耗比平均在60W/T左右的算力估計會有40E以上。

當然,這些算力不一定全部都能上線,如果全部上線,幣價不漲,到今年年底算力會在130E以上,如果幣價保持不變,單T收益還會下降35%-40%。這種收益的下降一定會讓部分高功耗比或者高電費的礦工關機。

這是今年年底大致的一個判斷。至於說會不會導致礦難,對於持有低功耗比礦機的投資者可能不是,但是對於只有高功耗比礦機的投資者,可能就會需要關停礦機。

同樣對於礦場來說,如果大部分的機器都是功耗比高於100W的,那可能這個配置就不合理了,需要引進低功耗大算力大機器,應對可能出現的幣價不漲,但是算力猛漲的風險。

減半前有將近4-5個月的時間,2020年上半年我現在對芯片的產能還沒有判斷,但從大致的情況來看,目前先進工藝的芯片的產能是非常緊張的。

2020年上半年可能礦機的供貨量不會像2019年下半年這麼大,但是相信晶圓廠還是會留一部分產能給數字貨幣。所以這個期間還是會有礦機產出,而且明年產出的機器功耗比將更低。

明年大規模供貨的礦機的功耗比可能會降到50J/T以下。減半之後的單T收益,即便算力難度與現在保持一致,單T的收益直接減少一半。整個全網算力功耗高於100W的算力可能在60E甚至更高。減半後平均功耗比可能會在60W左右,就看到時候60W左右的機器還能不能盈利。如果能盈利,那今年投入買礦機的投資者還算安全。

如果減半加上算力架上幣價不漲這幾個事情同時發生,導致60W以上的機器無法盈利,那基本上可以說就會出現大量的老礦機下架。至於能不能形成礦難,我想也不至於那麼恐慌。其實這一波買平均功耗比在60W以下的投資者,礦機成本都還好;而功耗比在60W以上的機器,運行的時間也比較長了,所以也回本回得差不多了。感覺應該都還好,只是回本週期會拉得比較長,血本無歸的現象可能一定程度上來說還好。

孔猛:這輪總體上來說我都是比較樂觀的,K線只能代表一部分人的決策,我們要關注更加宏觀的週期變化,新的通脹週期已經開啟,中美達成和解後市場情緒也會有所緩和,在市場一遍哀鳴中,我們要迎接的是一個新的大時代,掌握時代的週期,才能駕馭自我的命運。

這輪週期內,S9型號的機器是必然會在歷史的長河中被淘汰掉的,我覺得這是大家的共識,不算礦難,新型號機器的關機電價足夠低,有足夠的安全墊。

哲亮:比特幣挖礦是一個動態的收益調整模型,成本高的礦工將會離場,不再會有新的非理性投資者加入,已有的具備競爭優勢的礦工將可以獲得更加穩定的回報。

關機的礦機並不會立刻被拆解淘汰,會在利潤率提升的時候重新開機,吃掉所有的紅利。我們看到前段時間幣價上升時,算力快速從底部回升就是同樣的道理。

因此,我們可以看到減半對依賴於挖礦獎勵的BTC挖礦收益的影響是非常持續長期的過程。

如果無法突破依靠挖礦獎勵(或者是補貼),投入資本越多,能驗證的交易卻不能增加,最終會很容易看到一個天花板。在大家意識到天花板之後,就會散去。因此我們應該著眼於交易手續費上。在摩爾定律驅使下,每個交易的成本應該是隨著處理能力降低的,而海量的交易才可以帶來足夠的交易手續費總量,用於獎勵在交易處理上投資的礦工。

而很多人必須看到比特幣挖礦是一個充分競爭的市場,唯一的市場空間來自於算力和價格的錯配。在大多數時候,價格將會穩定在算力的邊際收益上。

也就是如果我們在行業平均的電價成本下,某個機型接近關機成本線,那麼其他的機型的收益,是電費差。因此我衡量這個,主要依照的方法是新機器的更高的成本,需要多久時間才可以從電費差上回收。

因此我們在考慮礦難的時候,主要看的是在平均成本下,是否會出現大幅度的價格回踩,無法支撐巨大數量的上一代礦機運行。如果導致上一代礦機無法運行,那麼所謂穩定的電費差價也不穩定了。

我認為減半時期的調整,是一個讓行業參與者更好的反思到底自己的行為的意義的時刻,而不是用挖礦的方式來投機。如果礦工沒有找到新的機會來讓行業貢獻出更多的手續費,並且促進更廣泛的應用,那麼零和博弈的投機不會有光明的前途。

如果挖礦的礦工寄託在更多的人進場來把價格買高,那麼直接買幣更是輕鬆加寫意。所以礦工需要認識到自己在這個產業中的位置,負擔起應該承擔的責任,培育更多的交易貢獻者。

哪怕是堅持小區塊的 Peter Todd,都公開承認 BTC 如果不改為通脹模型,最終將會死去。因為不斷減半的收益將無法覆蓋安全成本。這個是一個公開信息,如果每個人都知道繼續下去死路一條,那麼接盤的人從哪裡來呢?

黑人:前面幾位說的很全面了,總之減半行情會加速行業的進化和洗牌,對整個挖礦行業的發展來說是好事,不過落到投資者頭上就幾家歡喜幾家愁了。

04

"用錢投票是最誠實的行為"

汪雪婧:今年,礦業市場釋放的積極信號吸引了大量的礦工,很多幣圈人士也進入了礦圈。與之結伴而行還有傳統資金的入場,那麼,在您看來,大資金入場,對礦圈而言,是助力還是摧毀?此外,挖礦對礦工來說越來越趨向於資本角逐,您覺得在這種事態下小礦工又該何去何從?

孔猛:用錢投票就是最誠實的行為,資金入場對行業永遠都是利好,資本對於這個市場的認可,有利於教育市場,向更廣大的群體普及比特幣,低調的礦工多的是,這個行業歸根結底就是能源戰,受影響不是小礦工,是沒有掌握核心優勢,跟不上變化的那批人。

哲亮:大資金入場,推高了全網算力,在並不能帶來更多的交易費用的情況下,無異於零和博弈。最終會在成本的搏殺之下留下成本最敏感的逐利礦工。

在高收益率時,政策和市場穩定性風險不是最主要的矛盾,但隨著收益率驅穩和逐漸回落(新款礦機就是掙個電費),原先的風險將成為主要風險。這些都是將來礦工需要更加慎重考慮的,也是大資金有能力去解決的。

隨著挖礦的收益不再依靠補貼,而是靠著對交易的處理能力的提升,最終監管部門會發現這是一個可以面向全球收稅的好生意。但我想這是一個長期的建設的過程,越早了解到挖礦本質並在上面進行投資的礦工,將在未來的競爭上佔據先機。

我剛才說的大礦工主動能做的事情,其實就是要去培育整個生態,讓市場更多的使用起比特幣來,通過比特幣的使用來進一步降低交易成本,提升效率。也只有能夠在單位成本隨著摩爾定律不斷下降的時候提供越來越多的總和手續費進行擴容的比特幣版本(BSV),才是礦工的未來。

現在有些有毒的看法,一邊鼓吹比特幣儲值,另一邊又說比特幣交易成本就應該穩定的高,然後還鼓勵大家存著不動。

再想想看 BTC Core 開發者對於需要增發上限,或者修改比特幣的挖礦算法來儘快發放,都是出於什麼目的。

張文成:大資本全面佈局,小礦工買算力獲取收益,雖然收益低但省事兒。

黑人:對,買雲算力,比如 veryhash 。還有一個方案就是退出挖礦,把資金買成比特幣放入比特派錢包,該吃吃,該喝喝,持幣待漲。

哲亮:不過我對於買雲算力有另外的看法,雲算力是一個對沖價格和算力的金融產品,是專業玩家適合的。很多人並不真正理解雲算力的本質,以為雲算力就是買個算力挖礦,但是實際上買了雲算力的,是做了挖礦的礦工的對手盤。

雲算力的背後,是一個固定期限的挖礦合約,而這個固定期限,會導致即使後續幣價大幅上漲,因為你的算力合約接近到期,也無法享受多少上漲的紅利。當然與之匹配的,是下跌的時候也不太操心。

但是,如果你用買礦機基本相同的錢去買了雲算力,那麼明顯是損失了礦機算力價格上漲的紅利的。

05

自由討論

陳錦松(獵雲財經總裁):哲亮總傾向於這種觀點:比特幣應該在交易中體現價值,礦工也應該從交易手續費中獲利才更符合邏輯。但如果將比特幣類比黃金,挖黃金的人並不是從黃金交易中獲取收益,而是黃金的市場需求,使得挖黃金的行為可以持續存在。您說呢?

哲亮:我當然同意黃金的市場需求可以讓挖黃金的行為持續存在,這個是另一個角度,我覺得不衝突。但是這並不是一個"必然"的結果。

我們做一個思想實驗,如果你設置一個傳銷的資金盤啊,也是固定回報分紅,大家拿幣不動就看著幣價上漲就行。這個資金盤不破滅期間我覺得大家都覺得很合理。

再來一個,假設比特幣原本就是用來實現低成本的,保護隱私的點對點的現金系統,現在有一群人出來告訴你,原本的比特幣錯了,比特幣不是用來做現金的,因為稀缺所以交易成本必須提高,需要通過限制比特幣的交易量來保證每個人可以義務的貢獻出自己的電腦來存儲和自己無關的賬本,來保證這個比特幣系統的價值和黃金一樣,依靠市場對黃金的渴求牟利。

你會怎麼想呢?

阿坤(獵雲財經合夥人):小散直接買礦機去託管,風險大,成本可能比雲算力更高。

哲亮:當然,對沖產品一樣也有獲利的空間的。但是這個不改變我的看法。市場風險總在那裡,當礦工把算力作為雲算力賣出去的時候,並不消除了風險。

汪雪婧:每個人要根據自身情況選擇買礦機,還是選擇雲算力,以及其他的投資方式。

哲亮:其實我想起來很滑稽的,就是比特幣具備2000+TPS 的交易處理能力,使用普通的服務器就可以做到,現在卻被人說必須限制的更低,讓普通的收入低的人用不起,才更像黃金呢。

陳錦松:也就是說,礦工和買算力的散戶都有可能虧損。

哲亮:如果挖礦包掙不賠,我覺得應該輪到張總(張文成)發大財才對。

張文成:一起發財。

哲亮:大家都說,挖礦發大財的時候,都讓礦機商划算了,我想這個話題,張總肯定是一肚子苦水。

陳錦松:如果挖礦是包賺,那礦機廠商自己挖就好。買礦機是看漲,賣礦機是看跌,這麼看來,礦機廠商和礦工也是在博弈嗎?

哲亮:我其實覺得,對礦機商來說,也不一定是"看跌",而是流動性。因為挖礦的產出意味著8個月以上的回收週期。只有這個回收週期變得很長的時候,礦機商才會考慮出售機器的。

陳錦松:有道理,現金流。

汪雪婧:每個人或者企業都有生財之道,也都有難言之隱。抓住財富的密碼。

哲亮:我是經歷過CPU-GPU-ASIC 的老礦工了,之前每次心裡癢癢的要下手挖礦的時候從幣的角度來看逗挖不回本。

陳錦松:雲算力同理,雲算力平臺出售算力也很大部分是為了流動性,提高資金利用率。也就是說,賣一個幣去挖礦,事實證明,是挖不回1個幣的,對吧?

哲亮:我並不認為挖不回來的,幣本位回本的礦工大有人在。我自己都認識不少,但是他們都是選擇在別人不敢挖礦的時候下手的。

汪雪婧:還要看選擇入場的時機。

哲亮:挖礦是一個這樣的投資場景:可以承載大資金,具備高回報率,投資窗口有限。

陳錦松:會不會是因為用了幣貸等工具,抵押比特幣挖礦?算力持續增長,幣本位收益是持續下跌,而幣價又持續上漲,礦機也在迭代,邏輯上看,在一個減半週期內,很難實現幣本位回本情況。是這樣嗎?

哲亮:我覺得並不是這樣的。其實也確實有很多做法,比如挖礦的同時配上期貨市場的操作,同時在算力增長速度超高,但是價格高企的時候做空匹配自己的算力。

本身價格和算力會存在迴歸的必然性,因此出現背離的時候,就存在二者之間進行操作的空間。但是你要做這個事情,首先自己需要先有算力。因為現在你並不具備做空礦機的手段哦。

陳錦松:

嗯,就是要用到金融手段才可以。

哲亮:但是,幣本位回本可能是很多人夢寐以求的事情,確實很難。因為挖礦和投機炒幣不一樣,挖礦你不是隨時要礦機隨時有,隨時要機位隨時有的。

也因為這些侷限,所以投身挖礦除非有很強的積累,各方面的資源匹配,和自己不發昏清醒的頭腦,否則很難在長週期範圍跑得過。就像我現在絕不建議賣掉BSV 挖礦一樣,隨便一個上漲五倍十倍,根本不可能靠挖礦挖回來。

所以我才說,挖礦其實以後是很專業化的,包括投資礦業也是一樣,不是所謂的買雲算力就可以坐著等發財。

汪雪婧:謝謝,OK,如果沒有什麼要補充的話,這期節目就要結束了。

今天是《Hi,大佬!》第一期,我們四位大佬聊了比特幣減半、大資金入場、行業洗牌等一系列業內十分關注的問題。感謝各位大佬的分享以及社群內觀看直播的小夥伴們,我們下一期再會!

比特幣挖礦產業趨勢大推演 | 獵雲財經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