撬動世界的支點 ——《引爆點》讀書筆記

最近我連續閱讀了兩本論述流行的大作,格拉德威爾的《引爆點》和喬納伯傑的《瘋傳》。幾點感想,記錄如下:

撬動世界的支點 ——《引爆點》讀書筆記


一、《引爆點》、《瘋傳》的區別

這是我二刷大神格拉德威爾的《引爆點》,感覺還是初見的一樣驚豔。再次看的過程中,我將書中的觀點和《瘋傳》、《影響力》不停的比對和交叉驗證。雖然論述的方向大致一樣,但兩者的區別還是存在細微的差別,如下:

1、同樣是論述流行的形成和發起,《瘋傳》將其拆分成了社交貨幣、情緒、誘因、公共性、故事和實用性六個方面;而格拉德威爾則分為個別人法則,附著力法則和環境威力法則三大法則。綜合看來,做個簡單的對應,可以將“誘因、公共性”等同於“環境威力法則”,而“社交貨幣、情緒、實用性、故事”可以粗略歸納在“附著力法則”上。而“個別人法則”上《瘋傳》是沒辦法對應的,這也是格拉德威爾技高一籌之處。很多我們身邊流行案例也驗證了“超級聯絡人”、“意見領袖”乃至是“明星”對流行巨大的推動作用。所以,脫離人的主觀能動性,僅停留在信息層面上論證流行必然是不足的。

2、大致而言,格拉德威爾論述更偏向社會現象方面的流行,佐證的是暴力犯罪、艾滋病、自殺現象、各種兒童節目和青少年戒菸這樣的案例。而《瘋傳》論證更多偏向互聯網上的信息流行,佐證的相關案例也是此類。兩者各有千秋,格拉德威爾系統全面,注重人主體影響力的剖析。而《瘋傳》論述深入,拆分更細,相對注重信息質量即對人影響方面的解構。對於普通讀者而言,兩者拼合在一起理解,會有利於更好掌握流行整體的脈絡。

3、但是不管是《引爆點》還是《瘋傳》,裡面很多觀點案例的論述都不如羅伯特西里尼奧博士的《影響力》。比如《引爆點》《影響力》兩本書都提到了這個紐約昆士區年輕女子被人捅死的例子,《引爆點》歸因“人們是否能夠關注身邊的不幸者,有時取決於人們身邊細微的環境因素。環境威力法則認為,人們對自己周邊環境的敏感程度比他們想象的更為強烈”。而在《影響力》中,給的結論是社會認同,因為目擊證人多,所以大家都持觀望的態度,都在分攤社會責任,很明顯,《影響力》更具備說服力,而且《影響力》還做進一步的論述,如果遇到這樣的襲擊,求救於非常具體的人物,才是最高效的辦法。

《影響力》這本書當之無謂“銷售聖經”,值得多次閱讀和反覆咀嚼。

撬動世界的支點 ——《引爆點》讀書筆記

二、對營銷的參考意義

1、圈子/亞文化群體的影響;

青少年抽菸現象的失控,自殺流行背後印證是圈子/亞文化群體的社會認同,而目前訴諸恐懼,訴諸強制性措施等影響方式效果十分有限。無論是《影響力》上解釋的社會認同或者喜好原則,還是《引爆點》認為的“個別人法則”,都可以簡單歸結為,以當事人的中心(這一點很重要,直接關係到信息傳遞的質量),通過對各個影響因素(環境、細節、圈子)的改造來影響控制行為的走向。從這個角度上來說,在戒菸的問題上,圈子的影響力更甚於家庭教育,甚於基因遺傳,因此引導上用他們的內部思維,淨化他們的圈子,樹立良好的leader (尤其重要),疏導他們的情緒,就能有效的幫助他們戒菸。

撬動世界的支點 ——《引爆點》讀書筆記

2、品牌擴張期的進度把控;

書中所舉的雲中漫步後期的頹勢,主要源於品牌在擴張期對原點顧客轉換到主流大眾市場,沒有把握好分寸,處理好關係,品牌失去了原來的調性,逐漸被原點消費者所背叛,同時也不被主流市場接受。把握分寸,指的是小眾品牌不能過早切換到主流的大眾市場,這樣會失掉變來的品牌勢能,造成兩端受困的情況。這樣的例子還為ROI雞尾酒。處理好關係,指的是要維護好原來的客戶忠誠度,可以通過賦予不同的權益,病毒性的增長來緩和這樣的矛盾。否則就如同知乎。

3、口碑、口碑還是口碑;

有相當一部分的廣告經理認為,正是由於如今的市場推廣活動鋪天蓋地,口頭傳播信息才會反而成為唯一具備說服力的辦法,我們大多數人都會對其作出響應。——這裡的口頭傳播信息可以理解為口碑傳播。因為在強關係鏈條中,信任代理發揮的巨大的作用,尤其是資訊爆炸的年代,人們更傾向於相信自己所相信人所傳遞的信息,一方面是從眾心理在發揮作用,另一方面跟心智追求簡單也有巨大的關係。

撬動世界的支點 ——《引爆點》讀書筆記

4、無論是《引爆點》還是《瘋傳》對於營銷都是很有指導意義的。個別人法則對應的就是KOL,對應的是圈子文化。而其他6方面都可以設計在整個消費引導過程中,尤其是“誘因”,想想“怕上火喝王老吉”就知道威力有多強大。

三、幾個有趣的概念

1、鄧巴數、六步分離和五人法則;

鄧巴數,即150人法則,代表著人們可以保持社交關係的最大值,就是能夠知道他們是誰,和他們保持一種什麼程度的關係,或者說和這些人交往的程度達到了,如果你會未被邀請去卻恰巧碰到他們在一起喝酒,但你不會感到難堪的程度。這個理論交叉驗證的軍事上的規律,即能夠有效實施戰鬥設想的組織單位不能超過200人。同時,在宗教組織上也可以得到這方面的證實。

六步分離法則,理論上任何一個人都可以通過六步之內的聯繫人轉換聯繫到地球上任何一個人。

五人法則,你是和你接觸最密切的5個人的平均值。所以,朋友不是越多越好。

撬動世界的支點 ——《引爆點》讀書筆記

2、超級聯繫人和微弱關係;

格拉德威爾所說的聯繫人概念,也有另外的說法叫超級聯絡人,就是他們具有超強的人脈,他們能作為中心節點,把周圍的人串在一起,打造出一個閉環的社交圈子。而現實中就如同書中描寫的,我的社交圈子並不呈現環形,而是成像金字塔形,金字塔頂端只有一個人,那就是雅各布,因為有了它我的生活大多數關係才得以形成。我的社交圈子,既不是環形也不屬於我,他屬於雅各布,他更像是雅各布邀請我加入的一傢俱樂部。

和超級聯繫人相呼應的是微弱關係。相識人數的多少代表一個人的社交能力。相識越多說明你的社交能力也就越強。在瞭解新信息和找工作等方面,微弱關係比牢固關係發揮更大的作用,畢竟他們和你自己的生活圈差不多,他們瞭解的信息和你重疊度很高。

3、永遠不要小視環境/細節的威力

清除各種塗鴉,結果那些可能發生的其它犯罪也突然停止。告訴神學院的學生應該抓緊時間,結果他一下就對正在遭受不幸的行人視而不見。而津巴多實驗的結論是在某些具體情境下,我們內在的癖性會屈服於強大的情境。

大多數心理學家相信天性或者叫遺傳,可以為我們的行為方式提供50%的解釋,但是在特定的某些時候,某些情況,某些地方,某些條件下,一些人的天性會消失的蕩然無存。環境的威力之大,影響之深,很多時候我們是不易察覺的,從這個角度來說,孟母三遷,三人成虎,中國古人還是很有智慧的。

撬動世界的支點 ——《引爆點》讀書筆記

4、群體協作中的互動記憶機制

該機制表明,我們大多數不會刻意去記我們需要知道的電話號碼,但是我們卻記得該去哪裡查詢這些電話號碼。互動記憶是構成親密關係的一部分,感到壓抑和認知功能失常的離婚者可能正在忍受失去外部記憶系統的損失。人們原本可以通過討論來達到某種共識,原本依賴對方的記憶儲存,但是現在這一切都不存在,失去了互動記憶,就好比大腦少了一塊。

全書看完,總結如上,一句話,“就如同書上所講的那樣,看看周圍的世界,它看上去似乎雷打不動,變幻莫測,無法改變,但只有你找準位置,輕輕一觸,它就可能傾斜。”當然,紙上得來終覺淺,欲知此事須躬行,前路漫漫!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