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摔跤吧!爸爸》,摔跤的背后,是对人权和自我意识的思考


对于这部宝莱坞出品的印度电影,很多人都围绕“父权”“女权”“励志”来解读故事内容,这不免有些局限。想要挖掘电影更深层次的价值,需要从多个角度来解说。@甜的小情绪



《摔跤吧!爸爸》由涅提·蒂瓦里执导,阿米尔·汗、法缇玛·萨那·纱卡等主演的印度电影。该片于2017年5月5日在中国上映,深受中国观众喜爱。该影片在豆瓣评分高达9分,超180万人标记看过,超100万人给出评价,被认为优于98%的运动片和传记片。

这部影片是由印度真实故事改编而成,具有强烈的印度风格。影片讲述了退役的全国摔跤冠军爸爸辛格,突破层层困难,努力培养两个女儿成为女子摔跤冠军的故事。

这部电影以体育为题材,其中摔跤的场面让人热血沸腾。影片背后对人权的探索更值得观众思考。这部电影一经上映,在印度本土或者其他国家都备受好评。

如果单从故事内容来分析,我觉得还无法体现这部电影的价值。今天,我将从“人物心理变化、故事主题、电影价值”三个方面来深入解读《摔跤吧,爸爸》的魅力所在。在文章的第三部分,我将结合自己的观影感受,谈谈这部电影的普世意义。

《摔跤吧!爸爸》,摔跤的背后,是对人权和自我意识的思考

01、人物心理变化:摔跤是父亲梦想的载体,也是女儿们命运的转折,双方对于摔跤都有明显的心理变化

影片主要讲述了父亲和女儿们因为摔跤,两方打破原来的平衡。女儿们从不理解父亲到体会父亲的用心良苦心。而父亲从开始希望女儿们替他完成梦想到意识到自己有责任帮助她们改写命运。接下来,我就从女儿们和父亲两方的心理变化来分析表达父女间不善表达的爱。

①吉塔姐妹对待摔跤从抗拒到主动,这是自我意识和情感认知的觉醒

影片中当父亲决定让女儿们来完成自己的摔跤梦想时,和妻子说以后不要让两个女儿去做家务了。在印度社会,家务活是女性必须要做的责任。而不用做家务也预示着父亲给了两个女儿一种特权。

但是女儿们一直认为父亲让她们练习摔跤是为了惩罚她们。于是她们训练时抱怨、消极练习来反抗。电影还专门配了音乐《坏蛋爸爸》,更是唱出了女儿们的内心。我们在观影中也确实感受到吉塔姐们眼里流露出的不情愿。

当女儿们因为参加婚礼,和新娘抱怨父亲让她们摔跤的强制做法。新娘却说这是父亲对女儿未来打算的做法。新娘的一番话,让女儿们陷入思考。如果不做出努力和牺牲,迎接她们的是和这位新娘一样的命运:早早结婚,困在家务活上平庸地度过自己的一生。当她们意识到了自身的真实社会处境,她们开始主动积极去训练。

电影中女儿们从不认可到认可父亲,实质是导演在深化父亲这个角色,侧面反映了父亲的伟大无私,同时也在弱化父权的强制性。观众在观影过程中很有代入感,我们的父亲也是这种有爱不言说的形象。

《摔跤吧!爸爸》,摔跤的背后,是对人权和自我意识的思考

②父亲辛格从强制要求女儿门牺牲童年完成自己的梦想,到希望女儿通过摔跤运动改变她们的命运。这是作为父亲心底最大的期待

父亲一直因为自己没能替国家在世界上拿到奖牌而感到遗憾。他强制地用摔跤训练占据了女儿们所有的课余时间。当看到女儿们消极对待自己的训练时,一位父亲眼里更多的是无可奈何。他没有责骂孩子,而是静静地看着孩子们。在我看来,辛格作为父亲,是爱护孩子的。同时他也在反思自己是否应该强制把自己的梦想加在女儿们的身上。

当女儿们突然意识到要积极训练,参加一场场比赛。父亲对摔跤的看法是有改变的,他意识到自己在一点点帮助女儿改写她们的命运。以后她们可以强大起来过有选择的人生,而不是和其他女孩子一样被安排着过一生。

影片的最后,父亲被别人设计关在房间里,没能在现场指导女儿至关重要的一场世界比赛。父亲内心是忐忑不安的,冠军就在眼前,女儿能把握住吗?

当印度国歌想起,镜头特写这位老父亲眼里蓄满泪水。女儿做到了,她成为了印度被载入史册的人,她成为万千女性学习的榜样。这时候的父亲是以女儿为傲的,女儿不比男孩差。

在我看来,父亲的缺席是电影的专门设计。只有女儿凭借自己的实力夺得了世界冠军,这才是一次真正属于女人们的胜利。这次胜利也将为印度女性的独立探索出了新的道路。印度的其他女性也能和吉塔一样,获得鲜花和掌声,在印度享有自己的权利。

《摔跤吧!爸爸》,摔跤的背后,是对人权和自我意识的思考

02、故事主题:印度男尊女卑的大背景下,父亲帮助吉塔一步步成为世界冠军,其中有对女性的现实关怀和对男女平等的探索

影片是根据真人真事改编。故事原型马哈维亚·辛格·珀尕是印度知名女子摔跤选手巴比塔和吉塔的父亲。他在家乡开设摔跤训练班,被誉为“印度女子摔跤之父”。

《摔跤吧!爸爸》用真实故事加上戏剧化的艺术改编,不仅使影片具有真实的引导作用,又有切实的鼓励意义。

①以印度偏远乡村作为背景,展现的不是“父权”而是浓浓的父爱。

影片以偏远的村庄作为故事的背景,父亲辛格最初也是一个传统的守旧者。他一直认为,只有儿子才能去参加摔跤,为国家争取奖牌。他一直希望自己的妻子能为自己生个儿子。村子里的村民纷纷提供各种各样生儿子的奇葩偏方。影片以小见大,给我们展示印度整个国家重男轻女的思想。

当妻子一连生了四个女儿时,他失望了。但是他告诉妻子,自己对孩子的爱不会变。当他发现女儿们有摔跤天赋时,父亲开始了打破常规,摔跤不是男性专属,女性也可以啊。他不顾全村人的冷嘲热讽,坚持让女儿们和男孩子一样穿着短裤短袖训练摔跤。

在我看来,父亲这个角色,具有特别的意义。他虽然是父权的代表者,但是却站在世界的高度,去挑战印度本土的落后思想。男权社会下,这种突破性别差别的意识是对自己权利的一种挑战,也是对女性权益的一次新的探索。

②吉塔姐妹的成功,是印度历史上女性的一次勇敢的尝试,这是女性自我意识的提升

在影片中吉塔姐妹意识到可以通过摔跤来改变自己的命运。最后吉塔赢得世界冠军,这无非给万千印度女性提供了指引方向。

印度社会中,男尊女卑的现象特别普遍。女性在在家庭中、社会中几乎没有话语权。一个女人想要改变自己的命运,其实特别困难。吉塔姐妹认清了这样的社会背景,接受了父亲的摔跤建议。在父亲一直以来的监督和她们自身的不懈的努力训练,她们终于在摔跤这个领域取得成就。

当年以低价卖鸡肉给辛格父女的商贩带着两个女儿来看吉塔比赛时,女性成功的影响力已经初见成效。那些生了女儿的家庭,也渐渐重视女儿的社会价值。她们并不只是男人的附庸,她们也是国家的贡献者。

在我看来,很多事情男人能做到的,女人同样也可以。只是在世俗的眼光中,总是喜欢把女人定义为弱的一方。导致从小的教育,对女孩的要求会低于对男孩的要求。当一个女人开始意识到自己能够做到,再辅助无外界的助力,她离成功就容易许多。

《摔跤吧!爸爸》,摔跤的背后,是对人权和自我意识的思考

③ 从落后到进步的探索之路,难免会遇到挫折和困难。

当父亲决定让女儿们开始摔跤训练,其实已经料想到女儿们会遭遇到的问题。清晨的街道,女儿们晨跑训练得到的是村民们异样的眼光和闲言碎语。社会对女性的轻视可见一斑。

在家里,妻子也开始反对辛格的做法,她只希望女儿有个女孩的样子就好了。这是典型的安于命运安排的想法。当辛格要烹饪鸡肉给女儿们增加营养,妻子也是反对。因为辛格的做法违背了妻子的宗教信仰。

村民们重男轻女的传统思想,妻子根深蒂固的宗教思想,都是父亲培养女儿成为摔跤冠军的阻碍。但是父亲并不在意,而是坚持自己的目标。

在我看来,父亲辛格是和勇敢的践行者,他其实也代表了印度一部分进步的思想。一个国家在发展的过程中,不仅仅是经济的发展,还需要全民意识上的提升。一个性别歧视的国家,说明其中还是具有很多落后的思想。这种思想反过来也在阻碍着社会的进步。

在中国,我们一直倡导的男女平等,女性参与到社会分工中来。男女都是作为个体存在,都有推进社会发展的价值。

03.基于《摔跤吧!爸爸》的剧情内容和观影体验,谈谈这部影片的普世意义。

《摔跤吧!爸爸》这部影片,故事情节充满转折,内容励志而细腻。虽然影片以印度小乡村为主要叙事背景,但影片中传递的普世意义,仍然可以引起我们的思考。

所以,为了让大家更好的理解影片背后的深刻寓意,了解其中的价值,我会结合《摔跤吧!爸爸》的情节内容,谈谈我的的几点思考:

① 成功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坚定的毅力和信心

影片中父亲说的:

“金牌不是从树上长出来的,需要用你的爱心、你的努力、你的热情来灌溉。 任何的成功都不是一蹴而就的,过程漫长而艰辛,只有坚持下去才有可能得到想要的结果。”


她们的整个少年都是和训练为伴,她们不像别的女孩子大部分时间花在打扮、做家务上面。所以,她们也注定会有不一样的人生。吉塔的成功背后是一分一秒的坚持训练。

现实生活中,很多人都渴望成功。但是却很少人像吉塔一样,全身心地投入其中。一项技术,我们只有反复练习,我们才能做到熟能生巧。在熟练中,将之成为自己的专长。没有谁可以随随便便成功。一个人只有坚定自己的目标,一直持续不断的朝着目标前进。当他遇到艰难险阻时,能够克服内心的恐惧,相信自己,我相信成功就在不远处。

《摔跤吧!爸爸》,摔跤的背后,是对人权和自我意识的思考

②父爱的背后对孩子未来的负责

当一个男孩成为父亲的那一刻开始,他的肩上就承载着孩子的未来。剧中父亲中爱的流露是无声的,他从没有直接和女儿们说他爱她们。但是父亲的爱藏在他每一个眼神,每一个举动里面。

影片的开始会给大家一个错觉,这个父亲太强势了,只想着自己的梦想。但是随着剧情的发展,我们会发现这个父亲太善言辞了。

在我看来,如果父亲只想给女儿无忧无虑的童年,不对她们的未来考虑。那这种父爱其实是非常狭隘,他对孩子的未来是缺乏长远规划的。

要知道随着时代的发展,社会对孩子的要求越来越高。现在孩子成才的背后无不都是父母各种辛苦的付出。父亲辛格就是意识到要对女儿未来负责,才严格要求她们。

③挣脱性别歧视,才能获得女性真正的独立

杨澜曾在《向前一步》一书作序说过:“无论男女,都值得拥有独立而完整的人格和自我实现,这是生理的,心理的,事业的,情感的,物质的,精神的累积过程,需要慢慢地成长。”

吉塔生活在女性被歧视的印度,这是无法改变的事实。最开始连父亲都认为摔跤只有男孩子才能去学。但是吉塔通过自己努力获得的胜利,改写了自己只能做着家务、相夫教子的命运。那枚金牌不仅仅是吉塔一个人的胜利,它也属于那些不被认可价值的女孩们

在我看来,每个人都有自己存在的价值。很多人已经习惯了生活在别人的评价里。她们无法挣脱命运的枷锁,以至于一生碌碌无为。但是要知道,哪有什么命中注定,命运从来都是掌握在自己手上,别人并不能掌控你的人生。女性在时代的发展中,更应该追求自身的独立性,打破原有的性别歧视,找到自身的价值。社会的发展和进步,需要男女共同推进。

总结一下:

《摔跤吧!爸爸》仅仅解读“故事内容”还是有太多的局限性。本文挖掘本片的魅力,由浅入深,逐渐展现这部电影最深邃的魅力。

看完《摔跤吧!爸爸》不仅看到了父亲深沉的爱,也看到了自身突破的价值。女主的刻意练习,也迎来人生的转折。所以,不要放弃,坚定目标一直坚持下去。希望每个人通过这部电影都能有所收获!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