双十一的意义有多大呢?

2009年前,11月11日不过是一个普普通通的日子,而到2012年,它却成了一个标志性节点,一个销售创奇,一个网络卖家,平台供应商,物流企业的必争之地。

2009年,天猫(当时称淘宝商城)开始在11月11日“光棍节”举办促销活动,最早的出发点只是想做一个属于淘宝商城的节日,让大家能够记住淘宝商城。选择11月 11日,也是一个有点冒险的举动,因为光棍节刚好处于传统零售业十一黄金周和圣诞促销季中间。但这时候天气变化正是人们添置冬装的时候,当时想试一试看网上的促销活动有没有可能成为一个对消费者有吸引力的窗口。结果一发不可收拾,“双十一”成为电商消费节的代名词,甚至对非网购人群、线下商城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力。

围绕这个日子,线上天猫、京东、易迅、当当、国美网上商城、苏宁易购等电商提前热身,线下家电连锁卖场、商场也打得不可开交。2012年“双十一”服务于这次狂欢节的商家、快递业、支付行业、第三饭服务业以及电商平台等相关行业从业者就达百万。

双十一的意义有多大呢?

对于像我这样的单纯消费者来说,“双十一”是否是一个商标或者是否影响一个商家的交易量与自己无关,但是对于一个社会人来说,经过统计过后的数据都可以变成对自己有用的信息。把一些社会现象中的数据进行统计和整理之后,根据一些分析和再整理,将看似没用的数据将会成为成功的基石。

商品降价促销看起来在推进商品的民主化,但更多是商家促销的噱头。“茨威格给断头王后玛丽·安托瓦内特写的传记中,提到她早年的奢侈生活,如此感慨:‘她那时候还太年轻,不知道所有命运赠送的礼物,早已在暗中标好了价格’。这句话同样适用于所有网络购物狂欢的人们,世上没有免费的午餐,在参与消费狂欢的同时,所有的得到都伴随着失去,理性与自足被疯狂与刺激所替代,消费观念并非由自我掌握,而是被弥漫的消费雾霾所侵扰,从诱导到主动参与披着全民仪式外衣的非理性狂欢活动。”
列斐伏尔谈到的狂欢是底层阶级对既定秩序的一种对话、谈判。而这场节庆狂欢,对于女性的意义或许可以被强调:“女性是双十一消费者的主力军,女性消费者对双十一更为关注和积极参与,因为‘女性主义’是消费文化的另一个视角”。“消费文化所隐藏的男权社会中男女不平等关系以及消费购物作为女性‘反叛’的符号意义得到女性的反应。”


双十一的意义有多大呢?

“在媒介制造的商品符号化象征之下,整个消费过程称为系统化的操纵活动,极大地刺激了消费欲望的释放限度,所有的消费环节都被编译成特定的言语和符码,社会语言系统也随之遭遇入侵,阿里色彩的消费话语不断渗透到各行各业各个领域,某种程度上接管了我们时代的日常话语。”节庆狂欢中的视觉暴力如何转向日常,或许是更值得我们持续关注的问题!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