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科院鍾鈺:中國糧食安全有底氣


農科院鍾鈺:中國糧食安全有底氣

3 月 30 日,山東省臨沂市平邑縣地方鎮東家莊村農民在澆灌小麥 武紀全攝

◇2020年全球穀物產量預計在23.67億噸,較2019年下降11%,全球供需平衡再次收緊

當前中國小麥庫存5000萬噸、稻穀1.4億噸,以往進口少量大米、小麥等主要是消費結構調劑,並非彌補產需缺口,中國不用過度擔憂國際糧荒衝擊

中央提出確保今年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的目標,明確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這是確保糧食安全的最大底氣

近日,由於部分農產品出口國開始限制農產品出口,引發人們對糧食安全的焦慮。加上新冠肺炎疫情突然暴發,對農業生產帶來了一定影響,中國的糧食安全到底有沒有保障?

答案是肯定的。中國糧食連續16年豐收,成為有效應對疫情的壓艙石。疫情期間,沒有出現搶購糧食和哄抬糧價的現象,為保障社會穩定再次發揮了定海神針的作用。

黨中央對糧食安全高度重視,多次強調中國人的飯碗任何時候都要牢牢端在自己的手上。面對國內國際複雜局面,今年,中央明確提出保持糧食播種面積和產量穩定,確保糧食產量穩定在1.3萬億斤以上的目標,這是守住國家糧食安全底線的堅實保障。

疫情影響有限

此次疫情給我國糧食生產經營帶來了一些困難。由於我國糧食生產從南到北梯次分佈比較明顯,從具體品種、區域、環節的分析來看,遭受的影響程度並不相同。

從糧食品種看,影響主要集中在早稻。早稻常年產量2500萬~3000萬噸,佔稻穀產量的10%,佔糧食總產量比重不足5%,對全國糧食總產量影響有限。隨著復工復產逐步推進,不會影響玉米和中晚稻種植。小麥進入春季管理關鍵階段,注重後期澆水施肥與蟲害監測,尤其今年一、二類苗佔到83.4%,比上年同期提高2.7個百分點,豐收希望大。

從生產區域看,影響主要集中在華南西南部分地區的糧食生產。2月中下旬開始華南西南地區進入春播期,但華南地區早稻產量大約1000萬噸,西南地區玉米產量2000多萬噸,合計佔全國糧食總產量5%左右,所以影響不大。長江流域、北方地區、東北地區主要處於備耕或冬小麥管護階段,對春耕影響相對較輕。

從經營環節看,影響主要集中在糧食銷售農資配送。以往正月十五農民手中糧食基本出售完畢,今年進度略慢。但疫情緩解後,全國糧食部門推進加工企業復工、復產、復收,農民手中餘糧銷售進度明顯加快。截至3月20日,主產區累計收購中晚稻、玉米和大豆15828萬噸,相當於上年的94.3%。農資方面,隨著運銷渠道暢通,超過80%的農民能通過訂購等方式買到農資。

從目前情況看,疫情對糧食生產經營的影響暫時是局部的、有限的。

三大風險干擾今年糧食生產

除了疫情的短期衝擊外,其他一些不利於糧食安全的問題隨著形勢發展逐步顯現出來,這些問題甚至比以往更加嚴峻。綜合來看,目前糧食生產主要面臨三大風險。

一是氣象災害風險。中國氣象局預計,今年農業氣象年景總體偏差,降水呈現南北多、中間少的分佈特徵,澇重於旱。黃淮西部、江淮、江漢、江南北部等地可能出現高溫熱浪,給穩定糧食生產帶來諸多不確定因素。

二是病蟲害風險。去年入侵的草地貪夜蛾已在我國定殖,蟲口密度明顯增加,預計今年會繼續“北伐”,暴發災害幾率增大。東北地區農民非常擔心草地貪夜蛾夏天進入,迫切需要相關的防蟲害技術。同時,沙漠蝗也來勢洶洶,逼近西部邊境,需要密切關注。

三是國際市場風險。據OECD與FAO(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的經濟展望報告預測,2020年全球穀物產量預計在23.67億噸,較2019年的26.66億噸將下降11%,全球供需平衡再次收緊。加之近日越南、哈薩克斯坦、印度等國對大米、小麥等實施出口限制或者放緩出口進度,會進一步引發恐慌心理、推高國際糧食價格。

切實壓緊“米袋子”省長負責制

在全面建成小康社會和“十三五”規劃收官之年,我們必須防範三大影響國家糧食安全的風險。

總體看,這些風險對我國糧食安全暫不構成威脅。一方面,我國糧食消費始終堅持立足國內生產,以往我們進口的少量大米、小麥等主要是消費結構調劑,並非是彌補產需缺口之需。布瑞克數據庫顯示,當前國內小麥庫存5000萬噸、稻穀1.4億噸,所以無需過度擔憂國際糧荒衝擊。另一方面,農業部門正在緊鑼密鼓制定病蟲害防治方案,並已提前預撥14億元草地貪夜蛾等病蟲害防控資金,基本上做到了應防盡防。

確保完成今年糧食產量目標有條件、有基礎,但決不能掉以輕心。要牢固樹立抗災奪豐收的思想,牢牢把握糧食豐收主動權,為今年全面建成小康社會提供有力的基礎和支撐。

一要穩定種糧面積。我國糧食播種面積已連續3年減少,穩定糧食播種面積迫在眉睫,要遏制住面積進一步減少的勢頭。一方面,中央要依據糧食淨流入量、糧食生產資源消耗,對標全國人均GDP水平、農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等加大對主產區和處於銷區、平衡區產糧大縣的一般性財政轉移支付力度。

另一方面,要切實壓緊“米袋子”省長負責制。主產區要壓實重擔,從南到北各提前謀劃糧食春播計劃,多種糧、多產糧,確保打贏今年糧食生產首仗。除京津滬外的銷區,要把常住人口稻穀口糧用途消費完全自給作為糧食安全保障底線。對於平衡區,要把稻穀基本自給、飼料用糧基本自給作為糧食安全保障底線。確保銷區、平衡區糧食自給的目標和發展糧食生產的相應舉措,納入地方經濟社會發展目標。

二要穩定糧食產量。發揮科技創新的支撐和引領作用,促進糧食集成技術推廣,以優質品種及其配套技術、農機轉型升級為兩翼推進“藏糧於技”發展,實現技術到田、技術到村到戶。通過公益性全程技術服務對接規模種植大戶,提供技術指導、病蟲害及農業災害監測預報、統防統治、科學施肥等。加大對農業基礎設施、高標準農田建設的支持力度,夯實糧田高產穩產基礎。

進一步提高專業化防治隊伍和廣大農民群眾科學防病蟲害技術水平和應急防治能力,遏制華南及西南草地貪夜蛾境外遷入蟲源,加強成蟲誘殺;重點撲殺長江流域及江南地區遷入種群,誘殺成蟲,撲殺本地幼蟲,壓低過境蟲源基數;加強黃淮海及北方地區遷飛成蟲監測,主攻低齡幼蟲防治。

三要穩定糧農預期。多措並舉提高支持政策力度和覆蓋範圍,穩定政策預期,提高糧食生產者補貼標準。在糧食完全成本保險和收入保險試點的最後一年總結推廣經驗,擴大覆蓋範圍,讓更多糧食生產者享受到保險的兜底作用。推廣“銀行+保險+風險保證金”模式,加大對種糧主體貸款貼息、融資擔保等扶持政策。支持發放種糧中長期貸款,對中長期的貸款給予稅收減免、財政貼息、融資擔保等扶持政策,有效降低金融成本。(作者為中國農業科學院農業經濟與發展研究所研究員)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