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農業面臨三重硬約束:人多地少、糧食安全、6億農民

一、被誤解的中國農業:我們早在13年前就已經是農業強國!

長期以來,我們一直以農業現代化為目標,希望我們有朝一日能夠成為世界上的農業強國。

但是,從數據上看,我們早已經成為農業強國。

何為農業強國?既不能看總量,也不能看人均。國家面積大,耕地數量多,那麼總量必定多,所以不能只看總量。為何也不能只看人均?以我們為例,再多的產值,一走人均的口徑,那就是直接墊底了。

中國農業面臨三重硬約束:人多地少、糧食安全、6億農民

所以關鍵看什麼,看畝產值。那個國家能夠在同樣面積的耕地上創造更多的產值,就必然是農業強國。當然在這裡我們需要剔除一些耕地面積太少的國家。

然後我們讓數據說話,根據聯合國糧食及農業組織(FAO)2007年統計數據;

中國18億畝耕地、3億農業從業人口生產了3864.48億美元農業產值,畝均農業產值214.7美元/畝,人均農業產值0.13萬美元/人;

美國24億畝耕地、200萬農業從業人口生產了1846.99億美元農業產值,畝均農業產值77.0美元/畝,人均農業產值9.24萬美元/人;

印度25億畝耕地、5億農業從業人口生產了1757.48億美元農業產值,畝均農業產值70.3美元/畝,人均農業產值0.04萬美元/人;

日本0.7億畝耕地、260萬農業從業人口生產了156.76億美元農業產值,畝均農業產值222.4美元/畝,人均農業產值0.6萬美元/人;

我們動不動就以美國的現代化農業作為目標,但是美國畝均產值只有中國的三分之一。就連我們提倡學習且寸土寸金的日本,畝均產值也與我們不相上下。


中國農業面臨三重硬約束:人多地少、糧食安全、6億農民

所以,我們的農業一直被誤解,我國的農業不僅不弱,反而很強。以畝產值而論,我們早在13年前就已經步入了農業強國的行列。

二、中國農業的平衡術:不止一個18億畝的耕地紅線那麼簡單!

我們常提三農問題,哪三農?農業農村農民。這個排序很有講究,為什麼不是農民農村農業?

2000年,李昌平老師曾給朱總理寫了一封信:“農民真苦,農村真窮,農業真危險”,指出了中國三農面臨的難題,引起了中央對於三農問題的關注。2004年至今連續16箇中央一號文件都是關於三農的,2005年農業稅正式取消。

中國農業面臨多重硬約束,這也制約了我們的政策選擇餘地。

1、中國農業的首要目標就是要保障14億人的吃飯問題。

中國農業面臨三重硬約束:人多地少、糧食安全、6億農民

雖然種植面積相差不大,我們仍然覺得美國是農業大國,一個重要的原因就是因為美國是農業出口大國,而我們是農業進口大國。但美國之所以是農業出口大國不是因為美國畝產高,而是因為美國人口少。如果同樣的種植面積中美人口對調,我們有3.26億人口,美國14億人口,那估計美國得天天過來哈我們。

吃是活著的基礎,想想一個冠狀病毒就讓全國人心惶惶,如果糧食出了問題,那社會都要出大亂子。所以,從政策取向上,更偏向於把農村定義為解決全國人民糧食問題的功能區,所以三農問題裡,農業排到了農村和農民之前。

2、18億畝的耕地紅線:制約了農村的發展空間

有了糧食安全,自然就有了18億畝的耕地紅線。

上世紀90年代是鄉鎮企業發展最好的時段,也恰恰是農業用地被侵佔的最快的時期。幾千年的經驗告訴我們,種地永遠發不了財。面對農地非農用即將失控的局面,1998年《土地管理法》應運而生:在明確了農地只能農用的同時,也堵住了農村自發的向工業化發展的路子。戶籍制度和土地法律法規,形成了城鄉之間無形的牆,把農民約束在土地上,有意或無意的剝奪了農民自發向第二、第三產業發展的機會。


中國農業面臨三重硬約束:人多地少、糧食安全、6億農民


3、耕地還擔負了養活6億農民的歷史使命

現在很多人反過味兒來,中國農業的發展方向不可能是美國的大農業模式,因為國情不同。人多地少是中國面臨的痛,但是這種痛幾乎全讓農民來承擔了。

農業面臨的另一個隱形約束就是中國的耕地需要養活6億農民,哪怕是讓這些人維持一個低成本的生存狀態。中國改革開放40年,發展日新月異,但是不是所有人都能跟得上步伐。很多人說,農民是被現代化的,他們沒有能力主動融入到現代化的過程中,除了進城幹力氣活和讓子女上大學走出農村,廣大農民似乎沒有更好的方式來融入40年的改革大潮中。

這也是近兩年一號文件提出要支持小農經濟的原因,因為決策方清醒的意識到:無論在怎麼發展,農村還是要有5億以上的常住人口,他們是無法被現代化的。

中國的18億畝耕地就是要擔起6億的農村常住農民的生計,甚至要給這大部分農民養老送終。

這就是中國農業面臨的隱形現實約束。


人多地少、糧食安全、6億農民難以被現代化,是中國農業面臨的現實約束,在這樣的約束下,全世界其他國家未必能有中國做的好!

跟我們對比的,有印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