寧波江北,洪塘街道將一分為二,新設立一個街道!

據瞭解到,江北發佈最新消息——為進一步貫徹落實黨的十九屆四中全會精神,優化資源要素配置,提高區域治理效能,江北區將開展部分街道的區劃調整工作。具體如下:

一是中馬街道、白沙街道合併設立新街道;

二是以茅家河為界,將現在的洪塘街道一分為二,設立新街道。

就兩個新街道的名稱,在文化界人士和相關地名專家的推薦下,目前共收到命名方案近20餘個。

根據街道名稱應具有地理特徵、歷史傳承性、唯一性和時代特徵等街道命名原則,江北區方面選出了10個備選名稱,向社會各界公開並進行徵名投票(投票可至“江北發佈”,投票時間:3月28日——4月3日24:00)

(一)新街道A

(中馬街道、白沙街道合併後設立)

1.外灘街道

推薦理由:外灘,通稱江北岸。位於江北區政府駐地南(稍偏東),舊時寧波府城外東北,沿甬江,有灘,故名。

唐時,句章港東移至三江口後形成市井,始於貿易,當地居民和外來漁民雲集外灘設灘成市。

兩宋時期貿易繁榮,成為寧波地區水運和商貿集散地。

元延祐七年(1320)境域設甬東隅(屬鄞縣),建成街坊建制,之後設白沙市(清宣統二年(1910)寧波府全圖),日日為市,水產、百貨常年雲集。

清道光二十四年(1844)闢為通商口岸,成為外國商人及使者的居留地,一方熱土不斷髮展變化。

改革開放後,外灘舊貌變新顏,在保護基礎上,已打造一個集購物、美食、娛樂、旅遊、居住為一體的特色區域,塑造成寧波開埠以來時尚城市的地標,通稱老外灘風情街。

2.白沙街道

推薦理由:白沙,是指鹽鹼沙,太陽暴曬後呈白色,故名。

白沙街道處於甬江沿岸外灘一帶,外灘是甬江通海形成的泥沙灘,泥沙灘乾燥後呈白色一片,俗稱白沙。

舊時,人們利用這批沙灘進行自由貿易,設攤成市,稱白沙市,清宣統二年(1910)白沙市被標註在《寧波府全圖》,日日為市,水產、百貨雲集。

為通行方便,以白沙土為料,自南而東築成弧形的白沙路(亦稱白沙塘);又在白沙土中自倪家堰至白沙路方向挖成河道,以通潮汐與船隻,稱白沙河,白沙成了自然實體名。

取名白沙為街道名,既有悠久的歷史意義,又符合當地發展的實情,是地名取予的真實反映。

3.槐樹街道

推薦理由:槐樹,地表植物名。數百年前,江北岸沿姚江一帶植槐防堤,最晚一棵於1956年被颱風颳倒。

民國時期,因該地槐樹出名,自桃渡路往西北浮石路取名槐樹路,舊名義和渡槐花樹下。說明民國前已有槐樹之名。

1956年設槐樹街道,直隸市政府。1993年6月,槐樹街道撤銷,併入中馬街道。

以槐樹為街道名,是體現早在數百年前寧波城區已經開始植樹綠化,槐樹是寧波的特色樹種,似現在市樹——樟樹。

4.甬東街道

推薦理由:甬東,方位地名。位於江北區政府南偏東,舊時的行政區劃名。

甬東之名最早出現在春秋戰國時期,《東周列國志》第八十三回載:“請置君於甬東,給夫婦五百家,以終王之世”。這是周敬王三十八年(前482)越滅吳後,越王勾踐本想把受降的吳王夫差安置在甬東,結果吳王未從,拔劍自刎。

元延祐七年(1320),在江北岸一帶設甬東隅,即街坊體制。直至清末基本未變。民國後始改為區、裡、鎮、街道。

甬東之名歷史悠久,具有深厚的文化內涵;又能很自然地體現了該區域的隸屬關係和所處位置,是行政區劃地名最佳選取。

5.桃渡街道

推薦理由:

(1)具有深刻的歷史內涵。

桃花渡遺址是新街道所處區塊著名歷史遺存,曾是古寧波羅城東渡門外通往江北的舟渡,在唐以後的一千多年時間裡,和義路旁的姚江上一直沒有橋,兩岸百姓的來往都依靠桃花渡渡船進行,桃花渡逐漸成為古寧波的最重要的交通要塞之一,以“桃渡”之名代表新街道區域悠久歷史。

同時,桃花渡在歷史上與鄞州百丈路、海曙鼓樓齊名,且三地都圍繞甬城核心區域,以桃渡命名可與其他兩個街道名形成呼應。

(2)具有豐富的人文意蘊。自渡口設置以來,宋元明清為其留下的詩作俯拾皆是:“桃花渡口夜潮生,歌館曾聞度曲聲”、“片帆直下桃花渡,春色三分昨夜生”等等,桃花古渡也承載了豐富的文化內涵。

(3)新街道所處江北岸已有“桃渡路”、“桃渡公園”,符合命名習慣,認可度較高。

寧波江北,洪塘街道將一分為二,新設立一個街道!


(二)新街道B

(現洪塘街道以茅家河為界一分為二後新設)

1.前江街道

推薦理由:根據河姆渡遺址印證,早在7000年前該江已形成,舊名前江。

光緒《慈溪縣誌》載:前江(原作慈谿江),縣南十五里,上流即姚江。以丈亭渡為界。江源發於紹興,餘姚之太平諸山,自餘姚入至丈亭渡後分而為二。

《寶慶志》雲:一貫邑中,一貫邑前,即前後二江也,前江由車廄歷西渡,經郡城北。

前江街道沿江而建,處於前江的中段位置,沿用舊名,重溫歷史,以還歷史之真面目,這既是街道的文化內涵,又能充分體現街道所處的地理位置和明顯特徵,是地名取予的真實體現。

2.裘市街道

推薦理由:裘市鄉原屬獨立建制,上次區劃調整時,裘市鄉被洪塘街道合併。 目前新街道剛好包括裘市片區,可以考慮使用;該名稱百姓認可度高,外出的有歸屬感,本地的有認同感。

3. 西嶼街道

推薦理由:從歷史角度考慮,據《宋史.寧宗紀》記載,沿用元、明鄉里制,清代光緒年間,宋元豐元年(1078)全縣(慈溪縣)設德門、西嶼、石臺、金川、鳴鶴五鄉。

作為北宋慈溪五大鄉之一的西嶼一名,至今當地百姓仍有使用,具有較深的歷史淵源;從地理角度考慮,裘市及周邊地區即舊時西嶼鄉所在,地理區位上較為符合。

4. 江嶼街道

推薦理由:江嶼,以自然地理形態得名。位於洪塘街道西南部,從政區圖中可以看到,該區塊南線凹凸,南、東南、西南三面環水,沿江而立,形似島嶼,故名。反映了該地所具有的地理環境和自然風貌之特色。

5.雲典街道

推薦理由:自然環境方面,新街道地處姚江北岸,姚江綠道貫穿,周邊環境優美,可謂雲蒸霞蔚、藍天悠悠。

文化底蘊方面,地塊裡古村落聚集,邵家渡、西江、西洪、朱界等都是古村落生長聚集地。裘市河上建設於清代的洪家大典橋和洪家大典(古屋),曾是洪家人興旺發達的象徵。取典字,有美好寓意,象徵新街道的繁榮興旺。

更多內容大家可以看下我發佈的其他文章。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