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彷徨》丨讀懂魯迅筆下的小人物,看當時知識分子的出路

在研究現代文學時,不得不研究魯迅,而《吶喊》《彷徨》則是重要的材料依託,在兩本書中收錄的人物頗豐,《吶喊》中有孔乙己,閏土,華老栓等,《彷徨》中有祥林嫂,子君,涓生,高爾礎等人物,今天我們只談談在魯迅創作後期的《彷徨》中的知識分子一類的角色。

《彷徨》丨讀懂魯迅筆下的小人物,看當時知識分子的出路

《彷徨》丨讀懂魯迅筆下的小人物,看當時知識分子的出路


首先我們要明確,魯迅的《彷徨》創作的大背景那自然是五四運動的落潮之後,大部分的知識分子找不到出路,呈現出彷徨的姿態,夢醒了無路可走,而也是基於此,此書當中的大部分角色是知識分子階層。而魯迅的自身環境就是因為弟媳的汙衊,自己離開了家,滿懷氣憤和懊惱,寫下這許許多多的人物形象。因此這本書中主要傳達出了魯迅對五四落潮之後,仍然生活在封建重壓下的知識分子和農民的態度,即“怒其不幸,哀其不爭”,在《彷徨》的卷首中寫道:

寂寞新文苑

平安舊戰場

兩間餘一卒

荷戟獨彷徨

——魯迅《題》


《彷徨》丨讀懂魯迅筆下的小人物,看當時知識分子的出路

《彷徨》丨讀懂魯迅筆下的小人物,看當時知識分子的出路


談舊知識分子的人性和出路

首先,我們來看看《肥皂》中的主人公四銘,他在路邊看見了一個乞討的小女孩,只有十七八歲,周圍圍了一圈人,他們都在勸女孩買塊肥皂洗洗,“嘎吱嘎吱”,四銘在外人面前展現出了傳統儒學的衛道士的形象,但是女孩洗澡的畫面在腦中卻難以抹去,竟然回家之時也買了塊綠色的肥皂。

這樣的人在魯迅看來是看不上的,社會里像四銘這樣的假清高,假道學,偽君子,數不勝數,魯迅就是要用這樣鋒利的筆鋒寫出當時社會的病態,甚至是舊知識分子的變態和虛偽,像四銘這樣表面清高,背地陰暗的人物的出路是什麼,我們可以想到,他們一定是在社會浪潮的滾滾向前之中,首先被吞噬的一批人。

舊知識分子還有一個,那就是《高老夫子》之中的高爾礎,高老夫子原來叫高幹亭,在打牌一行裡,小有些名氣,同行人稱他高老杆,只因為他發表了一篇關於整理國史的“膾炙人口”的名文,被聘到學校裡任老師,從此,便認為自己學貫古今,學貫中西,“因仰慕俄國文豪高爾基之名,便改名高爾礎”,其實他只不過是一個只會打牌聽書玩女人的貨色罷了。

魯迅在對他的刻畫中也帶有蔑視的情感,無論是名字上,還是在學校任教期間的上課狀態上,都展現了一個表裡不一的形象,讓大家看到了他徒有其表,並無真才實學的樣子,也正因如此,高爾礎大罵新式教育,對新思想表示反對。這樣的虛偽的人並不能接受進步的思想,只能日漸腐敗,墮落,他們的未來也只能是打牌,玩女人,並不能真正地改造社會,重鑄國魂。

看新知識分子的失敗和結局

新知識分子,我們只談兩個:《在酒樓上》的主人公呂緯甫和《孤獨者》之中的魏連殳。

《在酒樓上》我在原來曾經仔細的分析過這一篇文章,如今只提綱挈領來淺談。呂緯甫本來是一個接受過新式思想教育的激進的知識分子,曾經對於改革社會提出過自己的見解,但是最後不得不屈服於社會,教下一代孩子“子曰詩云”,自己也漸漸的變得低沉,頹廢,敷衍。

魯迅寫呂緯甫是著重表現了當時社會當中縱使接受了新教育,但是這種社會外界的壓迫完全可以改變人的志向,使人變得不是完整的人,只能沉淪於社會,變成封建思想的奴隸,他們的前途也只剩下了敷衍了事,敷衍完了別人,就開始敷衍自己,要靠他們改革社會嗎?在他們身上也找不到希望。

《孤獨者》中的魏連殳,是魯迅先生著重表現的人物,也是和呂緯甫結局各異的人物,魏連殳也接受過新式教育,他曾經參透了人生中的一切,表示對大人的不屑一顧,但是小孩子有不理他,好像他不適合這個世界,自己一人孤獨著,在潦倒的時候,好像還在堅守著什麼,但是他有了一個做參議的機會,有了大把的錢,但是他是在生命的最後階段咯血的情況下,大把大把的花著,他的結局是死了。

《彷徨》丨讀懂魯迅筆下的小人物,看當時知識分子的出路

《彷徨》丨讀懂魯迅筆下的小人物,看當時知識分子的出路

魯迅寫他的意義在於他要和封建社會鬥爭,貧苦時堅守,但是富裕了之後,變本加厲的對這個世界進行抗爭,到最後好像自己的死也可以堅持鬥爭,也從另一個側面表現出,在當時的世界中只有死,才能解脫。按道理說這樣的人物是可以找到希望的,但是社會不許他們活著,面對他們的只有死亡,所以我們在魯迅描寫的文章中感受最多的是死亡,是黑暗,是壓抑。

結語

魯迅的知識分子著力描寫在當時五四運動落潮之後,努力地尋找道路去改革社會,重鑄國魂,但是黑暗的重壓不允許他們這樣做。

他們是具有一定現代意識,夢醒了但是無路可走的人,帶有濃重的悲劇色彩,知識分子尚且如此,況農民乎?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