宇宙浩瀚廣闊,除了有我們熟知的恆星,行星之外,還有很多神秘未知的天體,比如黑洞,中子星,脈衝星等。除了以上這些,太空中還有一種普遍存在的天體,那就是小行星或者更小的流星體。
太陽系有八大行星,它們都能夠數十億年穩定運行在自己的軌道上,可是還有很多的小行星或流星體,它們的軌道動物就非常不穩定了,經常會脫離自己的軌道成為流浪天體
然後撞擊其它天體產生隕石坑,我們通過觀測月球會發現上面有數不盡的隕石坑,那都是流星體撞擊產生的。
我們在地球上,在夜晚有時也會看到,天上有流星閃光,甚至有一些大一點的隕石,帶著燃燒的火焰撞擊到地面,產生巨大的震動。在我們的眼裡,隕石出現的時候都著呈現燃燒狀態的,而且有天文愛好者通過天文望遠鏡觀測還沒有進入地球大氣層的隕石,發現它們在太空中也是呈現燃燒狀態,這是怎麼回事?
太空可是沒有氧氣的,為什麼隕石還能夠燃燒?這是什麼原理?對此我們進行一些解釋說明,首先我們要普及一個常識,那就是物質的燃燒需要滿足兩個條件,一個是要有可燃物質,另一個就是要有助燃物。太空是一個真空狀態,是沒有氧氣等助燃氣體的,所以隕石的前身流星體在太空中是無法燃燒的。
那為什麼流星體在太空中看上去又是一個燃燒狀態呢?其實這是人們的一個誤解。我們先來普及一個有關隕石的知識,隕石在沒有進入大氣層之前,還在太空中的時候,只能叫流星體或隕石母體,只有撞擊到地面後,才是我們認知的隕石。
我們之所以能夠觀測發現,流星體在太空中呈現燃燒狀態,其實那只是流星體表面附著的冰晶。很多的小行星或流星體,它們都是來自於遠離太陽的地方,比如太陽系邊緣。這裡的天體本身就帶著很多的冰晶,它們在脫離軌道向內星系快速前進的時候,攜帶的冰晶會蒸發或脫離,越是靠近太陽,蒸發脫離的越明顯,產生的類似燃燒的尾部氣體也越明顯。
因此,太空中的流星體,我們會發現,它們往往會帶著一個長長的尾巴,尤其是彗星那就更明顯了,原因就是它們攜帶的冰晶蒸發或脫離導致,並不是真正的燃燒。當流星體進入地球大氣層後,跟大氣層產生巨大的摩擦,產生了足夠的熱量形成了火源,再加上氧氣的助燃,所以它們才能夠真正燃料起來。
因此,流星體進入大氣層的燃燒才是真正的燃燒,而且這種燃燒會消耗流星體的質量,讓它們在撞擊地面之前是消失或者損耗掉大部分質量,這樣就不會對地球產生較大的破壞力,由此可見,厚厚的大氣層是多麼的重要。如果沒有大氣層的保護,流星體進入地球后也是很難產生巨大的燃燒,也不會損耗多少的質量,然後直接撞擊地球,那帶來的破壞力是恐怖的。
月球表面之所以有那麼多的隕石坑,其主要原因就是月球沒有大氣層,完全無法燃燒阻擋入侵的流星體,最後都撞擊了月面,留下了一個個隕石坑。地球就在月球的旁邊,在46億年的歲月裡,受到的隕石入侵可能比月球還要多數倍。正是由於地球有厚厚大氣層的保護,可以有效燃燒入侵的隕石,讓它無法對地面產生較大的破壞力,才能夠讓地球成為了一顆生命星球,並最終誕生人類。
雖然地球有厚厚大氣層的保護,一般的流星體無法對地球造成破壞力,但是小行星撞擊的風險仍然是地球最大的太空威脅。地球在6500萬年前曾遭遇過一次小行星撞擊,這次撞擊導致包括恐龍在內,地球80%的生物滅絕,而這個巨大的隕石坑,經歷了數千萬年,現在仍然存在於地球上。
普通的流星體對地球無法造成威脅,可是一些質量比大的小行星就不同了,它們在進入大氣層後雖然也能夠快速燃燒,但是卻無法在撞擊地球之前燃燒完,從而帶來巨大的撞擊波,這種撞擊力量可以直到地球內部,引發火山等地質破壞力。
如果小行星質量再大一些,有可能直接破壞地球內部的運行,從而導致地球磁場的消失。科學家猜測火星在很久以前也是有磁場,有厚厚大氣層,有大量液態水的美麗星球,後來可能就是遭遇了巨大小行星撞擊,直接破壞了地核的運行,才讓磁場消失,最終變成現在的荒蕪星球。
因此,科學家一直以來都在研究攔截小行星技術,只有人類真正能夠對太空中向地球撞來的小行星進行有效攔截,地球和人類才能夠真正安全。太陽系可是一個小行星非常多的星系,除了火星和木星之間的小行星,太陽系邊緣還有一個柯伊伯帶更是有著數不盡的小行星。
柯伊伯帶外面的星際空間,還有一個奧爾特星雲包圍著,那裡更是神秘所在,整個奧爾特星雲的厚度可能達到了一光年,裡面到底有多少各類天體,我們一無所知。由此可見,地球生存的太陽系可不是一個簡單的星系,有如此多的小行星可以威脅到地球的安全,所以只有研究出成熟的小行星攔截技術,我們才算是真正安全了。
閱讀更多 貝貝愛你呀 的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