吴越春秋(4):刺客是怎样炼成的?

上篇讲到,伍子胥发现公子光有阴谋刺杀吴王自立的想法,就献上专诸,然后归隐到山林,躬耕陇亩。公子光非常高兴,正愁手下没有来完成这一系列计划的最后一环,就亲自到专诸家中拜访,带去很多金银财宝。

然后把专诸养作门客,三日一小宴,五日一大宴,金银赏赐不断,日子久了,专诸觉得有愧,无功不受禄,既然受到恩惠,得做点什么来作为回报。

公子光告诉他自己的“不幸遭遇”,本该属于自己的王位被人抢走,还可能随时会有生命危险(这只是他的冠冕堂皇的借口,让自己的谋反计划名正言顺),专诸听完,义愤填膺,士为知己者死,表示刀山火海,万死不辞,然后就告辞了,整整消失了三个月。

专诸跑到太湖边上找一个非常出名的厨师学习烹饪,烧鱼,因为吴王很喜欢吃鱼,三个月后学成,吃过专诸做的鱼之人无不赞不绝口。然后花重金购得天下利器,鱼肠剑,削铁如泥,无坚不摧,可以直透三层铠甲,刃不沾血。

吴越春秋(4):刺客是怎样炼成的?

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个东风不会自己来,需要公子光去借,如何借来,那就是出兵楚国。

公子光跟吴王僚说,攻打楚国的时机到了,楚王昏庸无道,天怒人怨,众叛亲离,此时是天赐良机,一举灭楚后,放眼望去,吴国就是天下霸主了,吴王僚果然深信不疑,当即决定让公子光领军伐楚。

公子光借口从哪个马车上摔下来折断了腿无法前行,推荐吴王僚的两个有万夫不当之勇的弟弟前去,于是去掉吴王的羽翼,公子光可以非常从容地进行夺位谋反计划。

前线伐楚非常顺利,捷报频传,吴王非常高兴,公子光趁机说,我家里最近从太湖新来一个厨子,做得一手好鱼,鲜美无比,天下无双,想邀请大王光降寒舍共赴晚宴,吴王对鱼情有独钟,当即答应下来。

吴王的母亲是个比较细心的人,一直觉得公子光此人城府颇深,恐怕会有阴谋,吴王僚听进了母亲的意见。

虽然心里有些防备,顾忌面子还是去了,但是带去大批甲士,全副武装,开路护卫,从王宫一直排到公子光的府邸,里三层外三层,防备森严,贴身侍卫寸步不离。

公子光看到此情景内心发憷,吴王僚已有防备,恐怕此时难成,是不是应该推迟计划。专诸说,箭在弦上不得不发,此时不冒险一搏,恐怕公子死无葬身之地了。

公子光转念一想,既然吴王愿意前来,还是相信自己的,同时既然已经开始起疑心,往后发现自己的计划只是时间的问题,放弃这个机会,恐怕也难以活命了,只能赌一把了。

外面雷电交加,屋内歌舞升平掩饰了窒息的紧张氛围,也麻痹了吴王的神经,几轮劝酒后,众人开始觥筹交错,其乐融融,吴王彻底放松下来,接下里就是主菜上场,厨师进屋都需要进行严密的搜身,不能携带任何金属器具入内。

专诸上前,跪在吴王面前,奉上鱼汤,好大的一条鱼,吴王几乎垂涎三尺了,谁也没有注意到专诸以迅雷不及掩耳之势,从鱼腹中抽出一把短剑,直接刺入吴王的脖子上动脉处,血溅三尺。

吴越春秋(4):刺客是怎样炼成的?

吴王当即倒在血泊里,眼中还有鱼和那把鱼肠剑,恐怕至死不能相信有人能够杀死自己。时间似乎停滞了,身边侍卫许久才明白发生了什么,一拥而上,把专注砍为肉泥。

接着公子光的人来清理现场,吴王的侍卫群龙无首,很快投降归顺。自此,公子光的投机算是成功了。

这中间加入一些无伤史实,推断合理的细节画面,是为了更好还原那个场景,一个天真幼稚的吴王,一个野心勃勃,心思周密的投机者,一个有勇有谋,慷慨赴死的刺客,比起鸿门宴更加惊险刺激的一段情节。


吴王僚死后,公子光继位是为历史上著名的吴王阖庐,这个金灿灿的宝座他觊觎许久,如今终于如愿坐上去,俯瞰群臣匍匐在自己脚下,权利的滋味是这般美好。

身居高大富丽的宫殿,锦衣玉食,声色犬马,角色容颜,倾国倾城的江南女子依偎在怀中,夜夜笙歌,无限快活,这般神仙的日子希望永远持续下去。

一段时日后,阖闾突然半夜惊醒,汗如雨下。连夜召伍子胥入宫,原来是梦见吴王僚的儿子庆忌一剑刺向自己胸膛。

吴王僚被刺杀之际,庆忌还在外带兵,而后便销声匿迹,而且庆忌天生神力,有万夫不当之勇。阖闾想到此,惶恐不安,庆忌不死,他便不得安享富贵。

吴越春秋(4):刺客是怎样炼成的?


伍子胥不愧名臣,又推荐了一个牛人,要离,上篇介绍过,要离也是一位刺客,并且此人比起专诸还要奇特。奇在何处?

一,身材矮小,看起来弱不禁风,既无文才也无武略,差不多可以用百无一用来形容了。

阖闾看到他第一眼,几乎要发飙了,这样的人你伍子胥也敢推荐给我,你是老糊涂了吧!庆忌一根手指头都能把他掀翻在地上。

要离看出阖闾的心思,“大王,你以为我杀不了庆忌,其实杀庆忌的人非我莫属。”

阖闾带着嘲讽的口气问道,“你且说说,为何,言之有理我便用你。”

“庆忌勇猛无敌,众所周知,如果派一勇武之人前去,必然遭到怀疑提防,行刺之事必败。恰恰我相貌不出众,他对我无防备之心,可出其不意,大事可成。”

阖闾一听,立马正襟危坐,神情肃然。


二,牺牲妻儿以成就功名。

专诸慷慨赴死,杀身以成就阖闾,多少还是为妻儿谋取富贵,要离的做法就让人无法理解其动机了。

“请大王诛杀我的妻儿,并且在大庭广众之下把她们尸体烧毁。这样我去投奔庆忌,他会认为我是同仇敌忾就不会怀疑我了。”

明知此去必死,连妻儿都被搭上性命,究竟何求?

阖闾果真就心安理得这么干了,要离亡命天涯找到庆忌,此时庆忌早已听说阖闾杀人妻儿还当众焚尸的暴行,果真就对要离深信不疑了。

要离趁机进言道,“阖闾称王后,沉迷酒色,倒行逆施,残害忠良,已经是天怒人怨。此时出兵讨伐,必定可以一呼百应,上为先王报仇,下为百姓除害。”

庆忌言听计从,于是率军乘船从水路回师吴国。船行至一处江面空旷之地,庆忌举目远眺,四望无际,江水浩荡,心中欢喜不尽,春风得意,顺水行舟,大事可成。

要离趁其得意忘形之际,在庆忌身后且处于顺风位置,因其力小,借助风力才把长矛刺向了庆忌头部。庆忌身受重伤,反身将他倒提起来,把脑袋扎进江中灌水三次,然后提起来放在自己的膝盖上,哈哈大笑说,“竟然有人敢来杀我,果然是一位勇士,”。

身边的将士冲上来杀要离,庆忌阻止道,“不准杀他,我被杀死已经是天下一大损失,岂可一天死掉两大勇士。让他回到吴国,以表彰他的忠诚。” 庆忌说完就挂掉了。

吴越春秋(4):刺客是怎样炼成的?

三,有活路非求死不可。

庆忌死后,属下按照命令放要离走,要离却一头扎进江中,又被救起来,庆忌属下问道,“你现在回去就可以受到高官厚禄的封赏,为什么非得求死。”

要离说,“为了给君王报仇,杀死自己的妻儿,这是不仁;为了新君杀死旧主的儿子,这是不忠;为了荣华富贵而贪生怕死,这是不义。有此三罪,我有什么脸面活在这世上呢?”说完再次跳进江中。

前面提到要离的动机为何,世人云,人为财死鸟为食亡,以这个价值观看肯定是解释不了的。纪晓岚对话乾隆皇帝说,满江的船只无非两只,一只为名,一只为利。这个角度看,是可以解释的,要离属于为名,为了证明自己,为了名垂青史。


春秋战国时期五大刺客,专诸,要离,豫让,聂政,荆轲,专诸和要离两位都出现在吴越春秋时期,先后为阖闾杀掉吴王僚父子二人,豫让和荆轲是刺杀失败的。

这里小结一下,刺客,这个神秘充满传说的群体,需要哪些素质。

一,胆子大,毕竟是九死一生的职业,需要有视死如归的勇气;

二,少牵挂,最好是无亲无故,没有后顾之忧;

三,眼疾手快,动作敏锐,胜负成败取决于瞬息之间,稍一迟疑,就可能功败垂成,失败案例参看荆轲刺秦;

三,武艺高超,这个是选修项目,参看要离的故事,看似柔弱会更有欺骗性和杀伤力。

刺客在春秋战国时期最为盛行和闻名,秦汉以后就极少有正史记载刺客了,汉代独尊儒术后,孔孟之道盛行,刺客沦为不入流之列。

如果非得分门别类,刺客应该更战国时期墨家的侠客比较接近,所以在后来的武侠小说中刺客化身为杀手这一形象,再次大放光彩。

比较经典的形象是流星蝴蝶剑中众多杀手,以孟星魂为代表,极度冷血无情,武艺登峰造极,杀人于瞬息之间,一招制敌,没有一句废话,没有一招多余;

同时,隐姓埋名,纵然是杀死天下第一高手,也无人知道他的名字;孤独寂寞无人理解,靠着酒精和滥嫖来排解,最终遇上一名纯洁如蝴蝶的女子,最终完成灵魂的救赎。

吴越春秋(4):刺客是怎样炼成的?

(欢迎关注公号“国学国潮”,最犀利最洞察的历史,最新的国潮趋势)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