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葉青:創業,一個傾盡全力的機會

朱葉青:創業,一個傾盡全力的機會 | 企業家夜讀

導讀

今天的《企業家夜讀》,諾輝健康聯合創始人兼CEO朱葉青,將為我們朗讀美國作家梭羅的散文集《瓦爾登湖》中的一段

朱叶青:创业,一个倾尽全力的机会 | 企业家夜读

朱葉青,諾輝健康聯合創始人兼CEO,畢業於北京大學生命科學學院和北京大學光華管理學院。創立諾輝之前擔任GE金融亞太區董事總經理,擁有超過20年世界500強高管工作經驗。擔任中國癌症基金會理事、國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聯盟副理事長,致力於推動國內癌症早診早治的科普和教育。

朱叶青:创业,一个倾尽全力的机会 | 企业家夜读

讓我們像大自然那樣從容地度過每一天,在前行的途中,不要因一片果殼和蚊子翅膀而改變了形跡;讓我們早早起床,不要延遲,用或者不用早餐,都優雅從容而無絲毫不安;任熙熙攘攘,人來人往;由鐘聲鳴響,孩子哭喊,決意過好每一天。

如果火車的汽笛響了,就讓它響吧,直到聲嘶力竭;如果車站的鈴聲響了,我們為什麼要跑起來?我們該做出判斷那到底是什麼音樂。讓我們鎮定下來,行動起來,將雙腳堅實地踩入那片觀念、偏見、傳統、幻覺和表象的泥淖之中,它氾濫於整個世界,無處不在,無所不有,直到我們發現了一塊地方,那裡有岩石和堅實的底部,那就是我們可以稱之為真實的所在。

時間只是我垂釣其中的一條溪流,我也在其中取飲。但是,當我飲水的時候,我發現了它的沙底,也探得它是何其之淺,那纖纖的細流消失了,但留下的卻是永恆。我想去更深處取飲,想垂釣於天穹,它的底部是卵石似的群星。

我常常感到惋惜,為什麼不像初生之時富於智慧。智慧是一位刀客,他會洞見萬物的隱秘,從中犀利地闢出一條道路。直覺告訴我,我的頭腦就是深入發掘奧秘的器官,正如某些動物用它們的前爪或長吻,我會用它在這些山丘之間掘進,開闢自己的道路。我想,最豐厚的礦脈就在這附近,憑著神杖和絲絲升起的蒸氣,我作出了判斷,我就在此處開始掘進了。

梭羅(美)《瓦爾登湖》

書,心靈安靜之所在

我覺得特別是在現在的中國,大家都希望在工作繁忙之餘,追求一種心靈的安靜,可能《瓦爾登湖》就是一本讓人安靜的書,一本非常好的書。

最早知道這本書其實是因為我的師兄海子,他的詩對我們這一代人影響還是比較大的,據說他在去山海關的時候帶了四本書,就有這本《瓦爾登湖》。當時我就想,這到底是一本什麼書?我最開始的時候就看了中文版,後來也看了英文的原著。整體來講,它表達出來的這種心靈裡的安靜,是跟中國古典的莊子的思想很相近,是一種入世、脫世的感覺。

上學的時候其實很難體會到這樣的狀態,因為大學生對未來充滿了無限的憧憬,希望能夠融入到日新月異、變化萬千的社會里,甚至希望能改變一些東西。在工作了一段時間以後再讀就會發現,你身在其中的時候反而希望能夠去想一想,當初工作的目的是什麼?就像不忘初心一樣,到底在繁忙的工作中,內心的追求是什麼?所以可能不同的時期讀它感覺不一樣。

這一段話是非常具有梭羅特色的。把他為什麼要去瓦爾登湖邊上生活了兩年兩個月零兩天,這樣獨特經歷的初衷講得比較清楚——我就經常在想,有時候我們每天的忙忙碌碌到底追求的是什麼?當聽到汽笛聲響,為什麼著急要去趕?你更多地應該在想每段音樂,哪怕每一個噪音其實都是生活的一部分。海子曾經說過——“從今天起,我只關心糧食和蔬菜。”影響我們生活的因素看上去很多,但真正發揮影響作用的其實還是有限的。

每本書都有它的獨特之處,這本書我覺得肯定是有一部分人喜歡,還有很多人很難讀進去。它畢竟不像小說,可能在讀前20頁、50頁的時候會有點枯燥,但是真正讀進去會覺得很有意思。我恰恰是非常喜歡去讀一些情節不多,但是能讓人安靜下來,沉醉其中,能忘記周圍事務的書。

朱葉青喜歡在書中尋找一種心靈的安靜

一年要讀一百本書

我從小生長在江蘇揚中,它是在長江下游,介於揚州和鎮江中間的一個島。那時候生活在農村,平常孩子的娛樂生活很少,我也不是那種特別好動的,就比較喜歡讀書,喜歡沉醉在書中的世界。

小時候讀書非常不方便,因為確實能讀的書太少了。我有四個姐姐,她們上學了以後,我沒有書看時就會拿她們的課本來看。到初一初二,我差不多把全村能讀的書都讀遍了,到處借書。江蘇的農村讀書氣息還是比較濃的,特別是一些年長、讀過書的人,我看的一些古書基本上都是從村裡的老人家裡淘換出來的,像我小學就把《老殘遊記》都看完了。

其實讀閒書對於學習是有幫助的。第一,它可以讓你瞭解外面的世界,知道你的追求是什麼;第二,讀書會讓你能夠集中精力在某一件事情上。所以在上學的時候,我上課就儘可能把老師講的東西全部記住,然後用最快的速度做完作業,剩下的時間都是自己的。

當時考北大,我選擇了理科裡招分最高的生物化學專業,原則比較簡單,就是想選一個挑戰比較大一點的專業,對自己有點兒壓力。八十年代剛進大學的時候,知道北大有全亞洲最大的高校圖書館,就覺得什麼書都想看。其實圖書館裡特別好的書要借到也挺難的,當時看了一些有趣的書。比如我中學就很想看的蘇聯的一個數學家叫吉米多維奇編的《數學分析習題集》,對於大部分人來講,做出其中的一兩道都不容易,尤其是我們非數學類專業的,後來我們班幾個人沒事幹,從圖書館借出來以後大家比著做著玩,解出了一些難題,有一種滿足感、成就感。

當時有一本雜誌叫《大學生》,裡面有一篇文章寫到北大的生活,說推開一個宿舍,下圍棋的;推開一個宿舍,打橋牌的;然後去三角地,每天晚上都有人在朗誦自己的詩歌。八十年代是人們對於各種文化的思潮非常渴望的一個年代。

現在我平常也讀很多書,當特別忙的時候就會強迫自己要靜下來讀一些書,從平常繁忙的事情當中脫離出來,去想一些完全不一樣的事情。我經常給自己定了個目標是一年讀一百本書。讀任何一本書,只要在這本書裡學到一點就夠了,一年一百本書,能學到一百點,也是一個很大的收穫。

朱叶青:创业,一个倾尽全力的机会 | 企业家夜读

諾輝健康的三位創始人

(左起:陳一友,呂寧,朱葉青)

創業,一個傾盡全力的機會

我第一個去的外企是三星,當時做一些生物和化學的貿易,在三星以後又去了路透,有一段做電子商務和數字化業務的經歷。最開始進GE的時候,有個大背景是當時GE的CEO傑克·韋爾奇在全球推進數字化戰略,2000年,在中國要找做數字化戰略的人很少,他就把我選了過去。GE這家公司的特點是多元化,業務很多,它是非常鼓勵員工跨部門去換工作的,所以我在2006年的時候到了GE消費者金融,當時負責的業務就比較廣,基本上都是跟全球的團隊在打交道。

本質來講,我這個人有比較強適應新的變化的能力,在任何環境下有新的東西就去積極適應。比如剛進三星的時候,其實貿易領域我完全沒有學過,我記得當時領導給了我一本厚厚的卷宗說盡快看完,一個禮拜我基本上天天熬通宵,把裡面的東西基本都記住了。就像我一直理解的,大學學什麼其實並不重要,它教會的是你怎麼獨立去學習一些知識,為一個目標怎麼去設計自己的方案,這是很重要的。

2013年的時候,為什麼有創業的想法?其實有時候你會靜下心來去想,特別人到中年差不多人生過一半的時候,你的初心是什麼?你學習是幹什麼的?讀那麼多書,學那麼多知識,總覺得有個地方需要去用一下。我是感覺以前在外企也不能說用不到這些知識,但是覺得沒有一件讓你傾盡全力,去畢其功於一役的事。

創業我覺得就給了這樣一個機會。2013年,我出差去硅谷,我在美國的同學,現在的合夥人陳一友博士,他說你來了請你吃個飯,叫上幾個同學。後來就一共加我五個人,有三個人都是現在諾輝的創始人。陳博士他很早就回國創業,說他以前的公司是專門為腫瘤藥生產企業去做臨床實驗,接觸的用戶都是晚期腫瘤患者,很多人可能花了很多錢買了藥,過半年、一年人也走了,弄出這些藥其實沒太多價值。所以我們就定下來做癌症早篩更好,由此就引發了一個諾輝最早的思路。

我們最早起步的是腸癌。為什麼從腸癌開始入手?因為腸癌的發展週期比較長,我們的產品通過測腸道脫落細胞裡的癌變細胞,發現了有問題的時候,解決的方式比較簡單,就是做腸鏡,看到了把它切掉,早期就沒事了,以後定期觀察就行了。所以腸癌是一個公認的,早期篩查對於降低死亡率有價值的癌種。

其實現在秉持的方向跟當時的思路幾乎沒有太大的變化,我們只做適合於居家早期篩查、取樣方便的這樣一個場景。到2015年的時候,基本上產品的模型就出來了。第一個產品不僅用了基因檢測的技術,還結合了傳統的蛋白的技術,做了大量的研究數據和臨床的積累,大大提高了靈敏度和特異性。

不是所有的癌都適合做篩查,都適合居家這個場景,要去區分適合早篩的癌種。第一,檢測的產品一定要有明確的臨床指導意義,一定要告訴他下一步該做什麼,臨床要認可;第二點是有沒有簡便的方法可以去確診,到底是不是真的有病,真的有癌;第三點就是在早期的時候有沒有介入手段,能夠去解決。所以美國過去30年總結出就四種癌適合篩查——腸癌、肺癌、女性宮頸癌、乳腺癌。

朱叶青:创业,一个倾尽全力的机会 | 企业家夜读

西湖對弈•癌症早期篩查與防治跨界高峰會議

朱葉青在做主題演講

讓更多人認識癌症早篩的意義

中國人癌症的發病率跟美國人差不多,但是死亡率比美國要高一倍以上,到底什麼原因導致的?第一個理由,中國人跟美國人的癌種不一樣,比如美國人腸癌比中國人高,中國人肝癌多;第二個理由,美國、日本等發達國家發現的癌多是早期癌,我們一發現70%以上都是晚期的,治療技術都差不多,人家治療早期的,當然我們死亡率高。

追根溯源其實是醫療體系的不一樣,國外有家庭醫生的體系,醫生對你的健康狀況有個持續的觀察,中國人一般沒有大毛病,基本不去醫院了。所以中國推進篩查就有必要,需要有人在你健康、沒有症狀的時候,去告訴你危險在哪裡。

對於篩查手段來講,就像體檢一樣,永遠不能指望像臨床那麼精準,但是我們去體檢就意味著對自己負責任。中國腸癌篩查的奠基人鄭樹教授說過一句話給我影響很大,他說,其實篩查的技術本身是次要的因素,最關鍵的是依從性,當大家都願意去查的時候,篩查的意義就體現出來了。

影響癌症發生因素是很多的,有的因素是有線性相關性的,這個指標高了可能得癌的概率就高。還有一些是相關性因素沒有那麼強,但是有影響的。比如說我們腸道里的菌群,很多很多,幾百種甚至幾萬種,在這裡面要找出跟腸道、消化道疾病相關的一些菌種,去分析原因和結果,數據量是非常巨大的,這絕對不是簡單的人工就能解決的。當知道致病的因素大到一定程度,超過了我們人的計算能力的時候,就需要依賴機器學習和人工智能的方法,去找一些非線性相關的因素,它可以演算出、模擬出很多的場景。所以我們在杭州建了一個百萬人群的樣本庫,期待未來五到十年能夠到千萬級別,有大量數據來驗證,不斷地去驗證、反哺這些數據模型,更精準。

現在商業社會的信息太多了,尤其創業以後發現跟你相關的機會很多很多。你能不能堅持自己最初的想法,專注地把自己的事做好,然後再考慮複製,這樣基礎會更牢靠一點。

對諾輝來講,從成立到現在一直在堅持做開始就認定的事情,希望能夠為中國人所有的高發癌,找到一種在臨床上和在市場上都有價值的早期篩查的產品,服務更多人。從長久來看,我們跟中國癌症基金會一起會做很多宣傳工作,讓更多的人認識到癌症篩查的意義。同時也希望能夠跟國家政策、健康中國緊密結合起來,為中國癌症的發病率和死亡率的降低做出一點貢獻。

朱叶青:创业,一个倾尽全力的机会 | 企业家夜读

企業家夜讀

夜讀歌曲

節目最後的歌曲是今天的夜讀嘉賓朱葉青推薦的由劉文正演唱的《閃亮的日子》。

《企業家夜讀》

是中央人民廣播電臺經濟之聲的一檔

專注於企業家群體的閱讀朗讀節目

每週日晚九點準時播出

喜馬拉雅FM、阿基米德FM、蜻蜓FM等同步呈現

往期精彩

錢倩《麗娃河》

王建宙《第四次工業革命》

何偉《假如給我三天光明》

王奇《體育頌》

毛大慶《鞋狗》

王樹彤《未選擇的路》

任匯川《青春》

管清友《早晨從中午開始》

勵行根《科學的價值》

徐和誼《相信未來》

陳忠偉《熱愛生命》

謝偉山《孫子兵法》

劉自鴻《必然》

胡葆森《循道追光 感恩時代》

程虹《我感到了陽光》

夏華《生如夏花》

張躍《九三年》

劉棠枝《平凡的世界》

譚文清《財富的福音》

曾強《雨巷》

艾路明《阿拉善之歌》

劉昕《當我談跑步時我談些什麼》

梁建章《給我未來的孩子》

苗鴻冰《她走在美的光彩中》

餘鋼《門前》

俞敏洪《給改革開放四十年的信》

尹燁《大醫精誠》

陳榮華《只有一個人生》

劉積仁《遠方》

宋志平《再別康橋》

閱讀的價值

慢下腳步,感受寧靜和自由

詩歌就像給靈魂洗澡

心靈深處有風景

採寫 | 焦 浩

合成 | 秦梓元

視覺 | 劉思琪

旁述 | 楊 曦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