總亂髮脾氣,關於情緒自律,你需要了解以下4點

“果果,把你的玩具收起來!

想玩去陽臺玩,

每次放學回來都把家裡弄的這麼亂,

煩死了!”

下班回家,正要開門,就聽見對門的果果媽吼果果,是的,吼。這種斥責,幾乎每天都會爆發至少一次,我無奈的搖了搖頭,進了自己家。

當今社會,很多人都在談自律,然而, 在見過各種各樣情緒失控的場面後,我認為,一個人最高級的自律,是不隨意發脾氣。

你的脾氣,就是你的武器,用不好,傷人傷己。這不是誇大其詞,這是每個人生活中不得不重視的問題。

亞里士多德說過,任何人都會生氣,這沒什麼難的,但要能適時適所,以適當的方式對適當的對象恰如其分的生氣,可就難上加難。

總亂髮脾氣,關於情緒自律,你需要了解以下4點

不要隨意發脾氣

今天,我們從4個方面來聊聊為什麼不隨意發脾氣,是一個人最高級的自律。

01 愛情中的自律:不要隨意對愛人發脾氣。

婚姻裡雙方都能控制好自己的脾氣,就是最好的相敬如賓。

這讓我不禁想到錢鍾書和楊絳的例子。

錢鍾書是文學巨匠,屢創佳作,可在生活上基本屬於無法自理型。

妻子楊絳臨產住院,他到產院探望時苦著臉說:“我做壞事了。”

原來他打翻了墨水瓶,把房東家的桌布染了。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洗。”

他放心回去。

然後又做壞事了,把檯燈砸了。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他又放心回去。

下一次他又滿面愁慮,說把門軸弄壞了,不能關了。

楊絳說“不要緊,我會修。”

楊絳沒有指責丈夫生活中的無能,也沒有跟公婆、閨蜜報怨嫁錯了人,反而是處處體諒,寬慰對方,因為她明白丈夫的長處在哪。

我身邊也有這樣的夫妻關係。

閨蜜阿蓮和她老公阿翔是從校服到婚紗的愛情,大學期間,一個是班長,一個是學生會宣傳部部長,兩個混“仕途”的人,算是一見鍾情。

畢業後兩年,走入婚姻殿堂。原本就優秀的兩個人,走向社會後,在自己擅長的領域依然出類拔萃。事業上乾的風生水起,生活中幸福美滿,可謂是羨煞旁人。

我曾問過阿蓮:“你們從來都沒有意見相左的時候嗎?我從來沒有見過你們鬧矛盾或爭吵,這麼多年,你們是怎麼做到的?”

她說:“我們也有對彼此不滿和意見產生分歧的時候,每當這時我們便會通過溝通來解決。在我們看來,發脾氣和爭吵,除了消耗彼此,讓感情受到傷害,對解決問題並沒有什麼意義。兩個人生活,就是要在剋制中學會愛。”

在剋制中學會愛,這句話讓我感到震撼。

我們平日裡看到的爭吵,大部分都是因為一些雞毛蒜皮的小事。從楊絳老先生和朋友的例子中,我意識到,婚姻中的剋制不僅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自律。

總亂髮脾氣,關於情緒自律,你需要了解以下4點

自律的愛情最美

02 親子關係中的自律:別用發脾氣進行錯誤的教育 。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師,父母的言行,是孩子最基礎的入門教育。

美國的斯特娜夫人是一位享有盛名的早期教育家,她在教育女兒維尼夫雷特的過程中,曾經發生過這樣一則故事。

有一天,孩子問斯特娜夫人:“我想到同學家裡去玩,可以嗎?”母親說:“可以,但必須在12點半以前回來。”可那天孩子比預定的時間晚了20分鐘才到家。斯特娜夫人見孩子回來了,她什麼也沒有說,只是指了一下牆上的鐘。

孩子知道回來遲了,馬上歉疚地說:“是我不對。”吃完飯,孩子趕緊換了衣服,因為她每到星期二就要去看戲或看電影。這時,斯特娜夫人又讓孩子看看鐘,並說:“今天時間來不及了,戲和電影是看不成了。”孩子難過地流下了眼淚。斯特娜夫人並未就此止步,而是說了一句十分惋惜而又耐人尋味的話:“這真遺憾!”

“這真遺憾。”面對孩子的過錯,儘管斯特娜夫人只說了這寥寥幾個字的一句話,並未採取其他任何處罰手段,但是使孩子明白了一個簡單的道理:母親的要求如果是正確的,那就必須絕對照辦,否則你就得為此付出代價。

有時候,對孩子犯的錯進行“冷處理”比直接衝孩子發一頓脾氣的效果要好。

盧梭曾在書中寫道:教育孩子三個最無用的方法:講道理,發脾氣,強行煽情。

處於啟蒙教育階段的孩子,對很多事情都很好奇,願意學習和模仿。父母在教育孩子的過程中,如果經常使用氣急敗壞的方式,那麼教育出的孩子往往敏感多疑、自卑懦弱、壓抑,給孩子的一生留下陰影,甚至孩子長大後也採取同樣衝動的方式去解決問題。

讓我們從理性的角度出發,用溫暖和愛來取代易怒和衝動。對孩子正確的教育方式是,剋制自己,不對孩子亂髮脾氣。

總亂髮脾氣,關於情緒自律,你需要了解以下4點

管理好情緒是給孩子最好的教育

03 朋友之間的自律:不隨意發脾氣是對友情最好的尊重 。

朋友是我們一生中不可缺少的一種資源,有朋友的人生才完整,有友情的人生才溫暖。結交一個朋友不容易,經營一份友情要走心。

給兒子買的繪本里,有這樣一則小故事。

主人公庫特無法將玩具消防車重新組裝好,於是大發脾氣:踢開玩具,紅著臉大喊大叫,朝著貓咪大花扔東西,結果庫特的氣消了,可是大花卻再也不想理他了。庫特發過脾氣後很後悔,也很疑惑的問媽媽:

“我剛才為什麼會發脾氣呢?”庫特怎麼也想不明白。

“那時候後的你就像個高壓鍋,如果不把肚子裡的怒氣釋放出來,會感覺就要爆炸了。”媽媽說。

“真的有人會因為生氣而爆炸嗎?”庫特問。

“呃--這是一個有趣的問題。”媽媽說,

“還沒有新聞報道有人氣炸了的消息呢,倒是常聽說有人因生氣而做出讓自己後悔的事情。”

看完這個小故事,我不禁有很多感慨。

我們總是習慣在最親近的朋友面前暴露我們最原始也最不招人喜歡的暴躁情緒。因為,我們手裡有一張友情牌。

也許,是因為朋友的包容、忍讓和愛護,讓我們擁有了足夠的安全感,不擔心他們會因為我們的小情緒和壞脾氣而離開我們。

可是,我們錯了。正是因為朋友對我們足夠包容,我們才需要用心呵護我們的友情,而不是肆意試探和挑戰這份友情的厚度。

沒有人有義務無條件的忍讓你,縱容你,請善待你的朋友吧,不要做出讓你自己後悔的事情。

朋友相處,不隨意發脾氣,是對友情最好的尊重。

總亂髮脾氣,關於情緒自律,你需要了解以下4點

相互尊重的友情最深厚

04 陌生關係裡的自律:不隨意對陌生人發脾氣 。

陌生人之間相互攻擊,最典型的應該數粉絲之間了吧?相互不認識的一群人,為維護自己的偶像,因為一個評論,甚至一個猜測就會引發一場罵戰。

記得曾在網上看到過一個粉絲相互攻擊的故事。

甄子丹與趙文卓因電影《特殊關係》鬧得不可開交。趙文卓因被電影劇組開除,發聲明斥責任影片監製的甄子丹方面無故更改劇本,並稱對方在片場常爆粗口;另一邊電影方和甄子丹本人皆予以還擊,稱趙文卓耍大牌,並欲訴諸法律追究對方“誹謗”。

3月20日—3月26日娛樂圈眾明星分為兩派,就各自支持的甄子丹和趙文卓分別接受採訪及在微博上發表言論,惹網友一片爭論。

3月26日凌晨,舒淇因在微博上發文支持甄子丹,遭到趙文卓粉絲惡意攻擊,並翻出對方以前古裝不雅照,致使舒淇傷心之際,忍痛刪除微博上所有言論,取消所有關注,正式退出微博。

隨後,馮小剛因力挺舒淇,也與粉絲開罵戰,並遭諷“護舒寶”。

而因在微博發言遭受疑似“水軍”以惡毒言語攻擊,並因此刪微博、關閉評論功能的,還有杜汶澤和王晶導演。杜汶澤也曾表示,自分享了一些自己與甄子丹合作時的經驗後,便不停收到自稱趙文卓的粉絲在留言裡無理咒罵。並無奈稱:“決定今後只接受我關注的人留言。”

僅僅是因為為了維護自家愛豆,就對素不相識的人展開言論攻擊,實屬藉助屏幕來保護自己的一種精神霸凌。

總亂髮脾氣,關於情緒自律,你需要了解以下4點

保持理智

難道,陌生人就不值得我們尊重嗎?

生活中也有很多例子,在擁擠的地鐵站被陌生人不小心踩了一下腳,在買票窗口被一位因為趕時間的人插了隊,在擁擠的公交車上被一位眼疾手快的人搶了座。

不否認,這些行為的確是對我們的冒犯,但是如果我們想著尊重每個人我或理解或不理解的行為,也就沒什麼值得計較的了。

畢竟,生活中除了這些喪,還是有很多溫暖的。

比如,地鐵上無意撞見一個陌生的眼神,她對你微微一笑的樣子;圖書館裡,想看的書太高,幫你取下來的那個陌生的身影;回家時,小區裡遇見的一個可愛小朋友甜甜的一聲“阿姨好”。這些來自陌生人的溫暖,也值得我們尊重。

總亂髮脾氣,關於情緒自律,你需要了解以下4點

尊重從心開始

對陌生人的尊重,也是對我們自己的尊重,因為,不隨意對陌生人發脾氣,是陌生關係裡最高級的自律。

每個成年人置身於生活的高壓之下,升職加薪、贍養老人、教育子女、貢獻社會等壓力就像一顆顆定時炸彈,一個火星就可以引爆它們。

然而,不管我們身處怎樣的情緒漩渦裡,都不要把身邊的人當成情緒的發洩口,也不要因為一點點小事情爆發自己的壞脾氣,這個世界上,沒有人欠你的。

馬東說:情緒的盡頭不是憤怒,是沉默。

我認為,控制脾氣的背後,不是本能,是自律。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