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要相信所谓的成功学,因为成功不能复制(深度)


不要相信所谓的成功学,因为成功不能复制(深度)

当看到这张图时,我们会说左边这个人不懂得坚持,明明离成功就差一步了,却放弃,让人惋惜。

如果他有右边那个人坚持不懈的精神,一定就成功了。这是这张图片给我们的启示。

那么再看一下接下来的图:

不要相信所谓的成功学,因为成功不能复制(深度)

还是相同的场景相同的人,左边的人拥有了坚持不懈的精神,一口气打穿了地面。而左边的人三心二意,往下不行就往右,往右不行就往左,最终挖到了宝石。

这时我们就会说左边那个人,不懂得变通,明明旁边有这么多的宝石,但是却一股脑的只往下走。同样令人惋惜。

不要相信所谓的成功学,因为成功不能复制(深度)

当看到其中一个故事时,我们都可以说出其中的道理。但是当看完这两个故事以后,却发现同样的道理换了一个场景后却行不通。

这两个故事放在一起,讲述的不是如何成功,而是我们如何去看待成功。

不要相信所谓的成功学,因为成功不能复制(深度)

对于胜者,我们有着千百个支持他的理由。

一个乡下的穷小子,在亲戚面前总是不讨好,所有的亲戚都把他当做累赘。可是当他离开大山,在外面打出一片天地的时候,这些亲戚就全都聚拢了起来,还会附上一句:从小我就觉得他有出息。

当马云在演讲台上信心十足的说,电商会取代所有的实体经济时,人们也把这些话奉为真理,纷纷散布实体经济灭亡的理论,同样还要带上一句:这是马云说的,我也这么认为。

然而当几年后马云也改口时,却不见了这些跟风人的踪影。

不要相信所谓的成功学,因为成功不能复制(深度)

有句话是这样说的:历史都是统治者所书写的。

只有成功的人,才拥有话语权。

当一个人成功了以后,他的言行会被他的事迹加上光环,从而增加了人们的信任度。人们不再深究内容本身,而是谁是内容的发言人。

但是每个人生活环境不同,资源不同,成功的方式也不尽相同。

当一个人把他成功的心得去讲述给别人的时候,可能用在别人身上却行不通。

小马过河的故事我们都听过,大象和小松鼠都没有欺骗小马,都是讲述的切身感受。但是真正结果如何,还是要靠亲身去实践。

不要相信所谓的成功学,因为成功不能复制(深度)

晋代文学家左思,小时候是个非常顽皮、不爱读书的孩子。有一天,左思的父亲与朋友们聊天说道:“小儿左思的学习,还不如我小时候,看来没有多大的出息了。”说着,脸上流露出失望的神色。这一切都被小左思看到听到了,他非常难过,觉得自己不好好念书确实很没出息。

于是,暗暗下定决心,一定要刻苦学习。为写《三都赋》,左思开始收集大量的历史、地理、物产、风俗人情的资料,开始苦写。经过十年,这篇凝结着左思甘苦心血的《三都赋》终于写成了!由于都城洛阳权贵之家,皆争相传抄《三都赋》,遂使纸价上扬,为此而贵。“洛阳纸贵”一时成了佳话。

不要相信所谓的成功学,因为成功不能复制(深度)

左思十年磨一剑,终于皇天不负苦心人,被当做了持之以恒的典故。但同样是十年时间坚持写作的,还有一人,可他却和左思结果完全不同。

这个人从小想当作家,为此,他每天坚持写500字的文章,十年如一日地写着,遗憾的是,却没有一篇文章被发表过。二十九岁那年,总算收到一封退稿信。那是他经常投稿的一家杂志的主编给他写的,信中说他是个很努力的青年,但知识面过于狭窄,生活经历也过于苍白。

言下之意是他不适宜创作,不必再写下去了。但信中提到,从他多年的来稿中,他的钢笔字很好,而且越写越好。

不要相信所谓的成功学,因为成功不能复制(深度)

就是从这封退稿信中,一语惊醒梦中人,便从硬笔书法方面去谋求发展,结果成了国内著名的硬笔书法家,他就是张文举。

同样的努力,不同的结果。我们感叹左思的坚持,亦不能否定张文举的变通。

当我们知道挖宝石的人下方有宝石时,我们希望他去挖掘。当我们知道下方没有宝石时,我们希望他去另辟蹊径。但是如果我们站在他们的位置上时,是该继续挖掘,还是该换个方向呢?没有人敢确定。

不要相信所谓的成功学,因为成功不能复制(深度)

就好像为人父母,觉得自己是过来人,所以早早就给孩子规划好了人生,但是这条路是否真的适合自己的孩子呢?时代不同了,父母成功的年代和孩子成长的年代不同,机遇也不同。

父母可以教给孩子什么是对,什么是错,如何为人处世。但是至于今后的道路,还是让孩子自己去闯吧。

不要相信所谓的成功学,因为成功不能复制(深度)

我们每个人的前途都是未知的,而这也正是我们活着的乐趣。

当我们做出选择的时候,是没有对与错的。

只有产生了结果,评判的标准才会出炉。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