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每個人的心中都藏著一個武俠夢,而武俠片正好滿足了我們這種遐想。

中國電影對於武俠片的探索大致於此:

1905年,由任景豐執導的電影《定軍山》,是中國真正意義上的第一部電影,整部電影以戲曲為題材,紀錄片的方式出現在了大眾的視野,但影片的整體框架是以武俠為載體,而當時拍攝的機器僅僅是一架手搖木殼製作的攝影機。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1957年,在特殊時期的香港,邵氏電影這個標籤成為武俠片的標杆,而當時的武俠以江湖恩怨,血肉橫飛為快感。此後,為了迎合市場觀眾的口味,大部分的製片人逐漸從劇情上做出改變,讓市場利益和大眾的口碑越來越有優勢。固定的武俠套路正在不知不覺的改變。

而讓電影直接進入新時期的,是著名武術家李小龍。1971年,《唐山大兄》在香港上映。影片在武打片段做了不但武打的風格上做出了改變,而且在劇情的設計上更加的富有張力。此後,在李小龍的影響下,武俠片的風格一這種近乎固定的模式保持了長達19年之久。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一直到1990年,徐克在綜合了前人的基礎上,加入了一系列新的風格,將《笑傲江湖》搬上了熒幕。《笑傲江湖》的誕生,代表著武俠電影又進入了一個新的時代

一時間,武俠片又處於那種“複製”的時期。三年後,徐克想對這種局面做出改變,《笑傲江湖之風雲再起》上映了,但明顯風雲再起的創意也失敗了,影片的票房明顯不如前兩部。武俠電影的前路探索,又處於冷凍的時期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這樣的狀態,一直持續到2000年,李安《臥虎藏龍》出現在了觀眾的視野,並獨攬了多個大獎。雖如此獲得高的榮耀,但當時的觀眾對此卻褒貶不一。有的人認為,李安在武俠片做了一個大膽的嘗試,開創了新的風格。持反對的認為,電影不應該打著武俠的標籤而且取悅於外國人。

但不管怎麼樣,至此之後,武俠片的前路探索一直屬於停滯不前的狀態的一種事實。觀眾對於武俠片已經長期處於一種審美疲勞的狀態。但,幸運的是,2010年上映的武俠電影《劍雨》打破了長期以來武俠片尷尬的局面。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八百年前,有天竺人羅摩,渡海來到中原弘法,他自願淨身,進梁武帝宮中說法三年。之後,羅摩渡江,在九華山面壁十九年,練就了絕世武功。羅摩死後,被門人葬在熊耳山。數年後,其遺體被人從棺中盜走,並且分成了上下兩部。江湖傳說,誰拿到,就能夠練就絕世神功,稱霸武林。為了爭奪遺體,江湖上一片腥風血雨。黑石,江湖上最神秘的暗殺組織,也想得到遺體。江湖傳言,半具羅摩遺體,被當朝首輔張海端所得。

這是影片開頭的介紹,也算是劇本創作思路的一個大致構架。稱霸武林,是所有武俠片中所有習武之人追求的一種至高夢想,但成就這種夢想的,不是像以往傳統武俠片那樣,獲得武功秘籍或者是得到了猶如屠龍刀倚天劍那樣的神器。而是得到一具屍體。

這樣看似荒誕的劇情設置,讓以往對武俠片有固定思維的人引起了心中的漣漪。但這導演自有他的用意。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羅摩的身份是一名修禪者,自願淨身,弘法,面壁,擁有著絕世武功。換種說法就是,無慾望,有大善之心,有清心寡慾的境界,擁有這三種層次的人才能練就絕世武功。

在此,吳宇森打破了以往武俠片武者那種俗套的劇情模式,武林高手不在像是掉入一種無法自拔的空間後得到秘籍或者遇高人的指點而站在武林的頂峰。

而是隻要找到羅摩的遺體,就能夠成就這樣夢想,雖然影片中沒有交代遺體的秘密,而黑石大佬轉輪王即便知道了羅摩內功的奧秘,但心中卻缺少羅摩擁有的品質,最後也註定了是個失敗者。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所以,這也凸出了導演對於武俠新的理解,要得到的不僅僅是羅摩的遺體,成為武林的至尊,還要嵌入的的羅摩內心的層次。

電影中,因為爭奪遺體的原因,整個武林被攪得腥風血雨,那些只是追求武功,不求內心境界的人,全部都成了刀下的孤魂。而在這之中,只有一個人能免於此難,那就是曾靜,這個曾經叫細雨的女子,細雨的這個身份,同樣死於這場戰鬥中。

從細雨開始說起,沒有人知道她的出身背景,她被劇中被安排的角色就是黑石轉輪王手下的三個殺手之一。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細雨,手持闢水劍,四十一路闢水劍,又快又密,死者的傷口,就像是被如到的細雨所刮過。所以取名叫細雨。

黑石,乃朝廷黑暗之基石,據說,天下官員的任命都得經過黑石的同意,官員如有不從,便會遭到暗殺。

作為黑石中一等一的殺手,又處在這樣一個吃人不吐骨頭的黑暗組織。長期以來,她的劍是冷的,她的心也是冷的。一切以自我利益為中心,所以,她帶走黃金,搶走羅摩遺體。她江湖經驗富足,深知人性的黑暗,為了目的,任何人都會偽裝成弱勢方後消滅自己,所以,即便是對於自己不利,即便是不諳世事的孩童,她也可以做到,出手無情,將他一劍致命。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直到他遇到了陸竹。劇情繼續向前推移。

李鬼手:“我李鬼手替人易容治病,除了黃金之外,還有一個條件,就是要搞清楚來龍去脈。”

細雨:“那晚,我拿到羅摩遺體,正要過橋出城,那是張海端的兒子張人風,他竟然還活著。”

在這,作為一名殺手持有的本性,她習慣的將劍刺入常人一擊致命的右側心臟。

只不過這這裡但她沒想到的是,張人鳳的心臟在左側。這也為後來,江阿生的出現埋下了伏筆

陸竹出現

細雨:“那是我第一次見到陸竹”。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陸竹纏住細雨三個月,想用佛法讓她阻止她繼續殺戮,但於事無補

陸竹:“我不能再見妳,再過幾天,我就剃度出家。今日別後, 我將晨昏為妳誦經消業,並求佛祖發願,讓妳了悟能斷,能斷一切法,能斷世間一切痛苦,脫離苦海,而登彼岸。今日,該讓我消了此孽,了結這段緣。”

但,今日之後,已經沒有別後。

用法度,已經明顯拯救不了這個內心毫無溫情的殺手,於是陸竹用自己的生命,來作為拯救她人生的最後希望。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藏拙於巧,用晦而明,寓清於濁,以屈為伸。這四句口訣,表面上看是武功的口訣,作為陸竹保護細雨最後的方式,他更是想用這四句充滿哲理性的句子想讓她回頭。

陸竹:“禪機已到,若妳能放下手中這把劍,我願是妳殺的最後一個人”

細雨:“大夫,給我一張普通的人吧,我只想從此隱居於市井,過平凡人的生活”。

從這裡,細雨成長為曾靜,她放下了手中的那把劍,內心從之前的冷漠逐漸被溫熱的情感所潤滑。因為情而放下劍,她的劍越來越冷,心卻越來越熱。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之後。隱居於市井,過上了一段安穩的日子,那個從前殺人如麻的冷血殺手,轉身變成了市井上賣布為生的曾靜。

擯除了殺手的一切天性,變得和普通的女子一樣,友善待人,渴望得到關愛。而對於出生於黑石,頻繁生活在血腥味的她,這樣的生活無疑是最希望的。

於是,江阿生出場。作為張海端的兒子張人鳳,他一直沒有忘記父親的死亡。天生器官異常的他,在細雨的劍下逃過了一命。為了報仇,而易容。為了將黑石一網打盡,他接近曾靜,但卻在這之中,不知不覺的付出了真情,但心中因為被仇恨所矇蔽卻渾然不知。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渴望家庭煙火的曾靜,找到了禪機和尚,而的到了這樣的回答;

死者乃為生者開眼,過去心不可得,現在心不可得,未來心不可得,未來已成現在,現在已成過去,隨心去吧,看能得否。

這樣禪意十足的回答,讓曾靜從內心接受江阿生。

但是好景不長,在錢寶莊裡救夫心切的曾靜,暴露了武功露出了身份,遭到了黑石的追捕,於是電影的高潮開始,一場惡戰不可避免。一邊是為報仇而隱瞞身份的丈夫,另外一邊是自己曾經的勢力,曾靜的命運陷入空前的危機感。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以交換遺體的條件和轉輪王換取自己和丈夫的自由,之後,在一番苦戰中,負傷回於家中。

身為仇人和丈夫這雙重身份的他,此時,他不得不露出自己的真實身份。和黑石的追殺成員展開了一場廝殺,保護了躺床的曾靜,做到了報仇和丈夫應該有的責任。

獨自一人前往云何寺和轉輪王展開決鬥,卻遇上了前來的曾靜。

於是,雙方的真實身份,完全展開,夫妻兩互吐心聲,後做了一番打鬥。那個曾經因為情放下劍的女子,再一次,因為情而拿起手中的劍,和陸竹一樣,想消除這段緣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我願化身石橋,受五百年風吹,五百年日曬,五百年雨打,但求此少女在橋上走過。

不清楚陸竹對於細雨是否存在男女之情,身為出家人,他用生命渡化細雨,讓她變成有情有義的曾靜。而曾靜,用感化江阿生,讓他忘掉仇恨,換來結局的圓滿團圓。

羅摩的遺體,究竟在何處,在電影的結尾已經無從知曉,它只不過是導演用來發展情節的一個引子。故事的深意和劇情的後現代化才是這部電影的精髓。所以,武俠必須也是與時俱進才是成功的。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在《劍雨》,我們看到了另外一個江湖,原來除去葵花寶典,華山論劍的風格,武俠還可以用這樣的方式來表達。

這部電影帶動觀眾的不是,傳統武俠片的那種血腥的快感,而是情緒,從這裡,我彷彿看到了王家衛《東邪西毒》裡面的影子。

在某種意義上來說,他們的表達風格在某方面存在相似性。王家衛借用了金庸武俠裡的人物名字,而玩了一把武俠情懷,但整部電影都在講人物之間的愛恨情仇,最後歐陽鋒和黃藥師,他們都實現了自我,一個成了東邪,一個成了西毒。而《劍雨》,則是藉助了羅摩的遺體,通過人物的多重身份,來牽扯出一段恩和怨。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而喜歡《劍雨》,除了人物性格飽滿外,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是,他與時俱進,富有現代感的劇情,讓它成為和以往武俠片最明顯的地方

整容,區別於陳腐爛詞的情話,磨刀石磨劍,影片還上演了重口味的師徒不倫戀。而從曾靜於江阿生的感情進展中,我們也看到了那種熟悉感,因為他像極了我們的影子

當曾靜僱傭白眉老丈試探江阿生,明知故問的詢問受傷原因。江阿生為了獲取曾靜的好感,總是順路幫助收拾攤子時。也玩了一把,套路得人心。只要是妳,天南地北斗順路的橋段。

而夫妻兩在云何寺的爭吵,也能夠看到現實生活中,夫婦之間的真實的矛盾情緒。

《劍雨》:從細雨到曾靜,她的劍在慢慢變冷,心卻在慢慢的變熱

從《劍雨》,我們可以看到,武俠片已經漸漸的靠近現實,而回歸到了觀眾的視野上來,這種極力貼近觀眾現實生活的武俠,是每一個人都在追求,但是又長期處於空白的,而《劍雨》做到了,它兼顧了商業的同時,也開創了新的武俠夢。


\u0006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