疗愈原生家庭的痛苦,滋养新生家庭的营养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这是我们两千多年的传统文化所弘扬和倡导的,子女对父母无条件的孝道也变成了我们必须遵循的金科玉律。可是辛苦生育我们的父母真的毫无过错吗?未必!

我们难以忘记《都挺好》中母亲对女儿苏明玉的冷酷无情;

我们对《小偷家族》里毫无血缘关系却抱团取暖的一家人记忆犹新;

我们痛恨《无人知晓》中抛弃子女的父母... ...

豆瓣网中“父母皆祸害”小组更是揭露了某些父母存在的各种问题。毫无疑问,我们不能借着“原生家庭”这个由头逃避社会现实和遮蔽自身不足。可是我们必须看到父母可能带给我们的痛苦,并运用正确的方法疗愈自己的伤口,才能在新生家庭中滋养自己的子女。那么到底该如何正确看待我们各自的原生家庭对自身的影响?如何修补自己的性格缺陷?《原生家庭》可能是一个不错的原则!这是由美国知名的心理治疗师、演说家和作家苏珊·福沃德写给所有被自我怀疑、焦虑所困扰的人们!

疗愈原生家庭的痛苦,滋养新生家庭的营养


明确身处家庭行为模式,看到自己的伤痛

父母生养我们,抚育我们,付出了汗水与时间,不能说他们不辛苦。他们向我们的心中撒下了精神与感情的种子,随着时光的流逝,这些情感也生根发芽:有爱、有尊重;可或许还会有恐惧与怯懦。多余的杂草或多或少会让我们的精神世界不那么明亮与耀眼。我们需要通过对原生家庭知识的学习,挖掘出那些杂草!

苏珊·福沃德按照七种不同的原因,把对我们产生恶劣影响的有毒家庭行为模式分成七种:

一 天下无不是的父母

当父母以各种理由责骂侮辱甚至殴打你,还以各种为你好的理由理所当然,振振有词,他们一定是有毒的父母。

二 不称职的父母

有的父母只生不养,只顾自己吃喝玩乐,完全忽略孩子的需求与感受!有的家庭因为一方重病,另一方就会离家出走,家庭的重担压在了孩子的身上。孩子被迫早早地学会承受家庭的经济压力与体力上的负累。他们的内心早已没有了自己,心心念念地都是这个家庭。也许有人只看到了这样的孩子身上的责任感,可是隐藏在身后的还有难言的伤痛。

三 酗酒型父母

父母酗酒给孩子带来的伤害可能不言而喻了!他们整体捧着酒瓶,否认并歪曲现实,对孩子漠不关心,给孩子造成难以磨灭的阴影。

疗愈原生家庭的痛苦,滋养新生家庭的营养


四 身体虐待型父母

人们总觉得“不打不成材”、“棍棒底下出孝子”应该是以前的事情了!的确现在年轻的父母通过自己阅读书籍和听视频课,学习了很多育儿知识,大多不会用暴力来解决问题了。可是社会上仍旧还有各种悲剧时有发生,更有甚者,把自己亲生的子女活活打死。这更是人间悲剧!

五 言语虐待型父母

语言暴力的危害也十分可怕!话说我年纪已经不轻了,但是我的母亲还会用 “畜生”、“不是人”等字眼来形容我。在看书之前,我会觉得自己是如此不堪,被自己的亲身母亲用这样的字眼来辱骂我。关键

六性虐待型父母

这样的父母应该是天下最不配称之为“父母”的吧!性虐待的伤害从某种程度上带给孩子的伤害根本是无法估量的。

七 操控型父母

我的母亲就是操控型的家长,其实我至今仍旧未脱离她的操控。从小到大,事无巨细,都要经过父母的允许,我才敢去做。所以我一直胆小自卑,缺乏自信。当我成年,我还是未长大的“巨婴”。凡事总要经过他们的首肯,才敢去做!等我结婚生子,父亲已经知道让步,我有权对自己的任何事做决定。可是母亲仍旧从买房到我孩子什么时候上幼儿园,衣服怎么叠放,都要一一指挥。我感到非常痛苦!一旦发生激烈的争吵,母亲又会以“我都是为了你们好”大吵大闹,痛心疾首地指责我没有良心...

这就是我拿起这本书的理由。我一直苦闷于“听到母亲的声音就烦躁”的痛苦!我以为这是因为我内心太过狭隘,连自己的母亲都不肯原谅与包容。直到我读到武志红的一句话:“你的所有感受都是有道理的,尤其是那些灰暗的感受。”

疗愈原生家庭的痛苦,滋养新生家庭的营养


直面家庭真相,释放痛苦之源

避免掉入原谅的陷阱

只有释放了内心的悲痛和愤怒,只有将责任归于那些应该负责的人——你的父母之后,真正的解放才能降临。

原谅曾经残忍虐待过自己的父母似乎代表看淡看开了,可是裂痕并没有愈合!最为实际的,原谅这一行为根本就不能给生活带来本质和持久的改变。所以重拾内心的愤怒是关键的一步!只有让自己内心的愤怒释放出去,让父母承担起应付的责任,才可能让我们踏上疗愈之路。

疗愈原生家庭的痛苦,滋养新生家庭的营养


情感独立,学会用回应代替反应

1 “你对他们的反应取决于他人对你的认同感”

我一直都不明白为什么每次我的母亲告诉应该怎样生活时,我就像被电到了一样,炸毛起来!直到我读到“你对他们的反应取决于他人对你的认同感。”

母亲肯定是爱我的(你看,直到现在我还在为她辩护)!可她爱我的方式并不正确!直到我快四十岁了,她还认为我做不好任何一件事,想操控我的一切!

她会告诉我手洗衣服的好处,手洗衣服才能洗干净:一个人连衣服都洗不干净,还瞎讲究什么!

她会在我骂哭孩子不认真练琴时,愤愤对我:“这个钢琴就不要再学了!”

她会指责我让先生帮六岁的孩子洗澡,只因为我老公上班辛苦,我的工作相对轻松...

是的,一次一次,一桩一桩,我母亲内心充斥着对我的不满,而我因为没有她的肯定,连保持起码的情绪稳定都十分艰难!

疗愈原生家庭的痛苦,滋养新生家庭的营养


2 少一些反应,多一些回应。

当我任凭我的情感反应倾泻而出,就意味着我把情感的把手交到了我母亲的手里,也就给了她掌控了我的巨大能量。所以我应该让回应代替反应!如果我要脱离掌控,就要采取非辩护

回应,尽可能在与母亲在沟通出城中化解我的过激情绪!

所以当我母亲指责我洗衣服洗不干净时,我该回答:“妈妈,手洗衣服确实更干净。等我能腾出时间,也学着手洗衣服。”

当我母亲怒斥断论孩子不该学琴了,我最好说:“妈妈,我知道你心疼孩子,但是练琴一定要认真呢。”

当我母亲指责我偷懒还不体贴老公时,我应该缓解:“妈妈,虽然孩子爸爸辛苦,但是这也是一种亲子互动啊。”

疗愈原生家庭的痛苦,滋养新生家庭的营养


用“对峙”克服直面父母时的恐惧

我们要明确对峙是我们摆脱痛苦阴影与伤害的必经之路:只有面对了自己内心深处最大的恐惧,才能令我们与父母间的力量平衡开始发生变化。

对峙是通往独立自主道路上最激动人心的阶段!

当然在对峙前要满足四个基本要求:

1.你必须坚强得足以应对父母的反驳、否认、责难、愤怒或其他任何由对峙引发的情绪;

2.你必须有充分的支持体系来帮你度过从期待对峙、对峙本身到对峙的后果出现这三个不同的阶段;

3.你必须将想说的内容事先写成信件或加以演练,必须练习使用非辩护型回应;

4.你必须改变观念,不再继续为儿时所遭遇的痛苦经历承担责任。

无论是写信还是面谈,都是我们可以跟父母对峙的方式。而且不论对峙期间或之后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你有勇气付诸行动,就是胜利者。因为你再也不会受制于深陷于父母关系中的旧有角色不得解脱的恐惧感。

我们不该仅仅停留在指责埋怨父母带给我们的负面影响,而应该学习慢慢挣脱与父母的牵扯着的藤蔓。因为只有我们拥抱了自己的内心小孩,疗愈了原生家庭的痛楚,活出自己最灿烂的样子,才有可能在新生家庭中滋养孩子。

疗愈原生家庭的痛苦,滋养新生家庭的营养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