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技改變世界,重溫記憶中的日子。

我的家裡有兩本厚厚的相冊,一直被媽媽精心存放在櫃子裡。相冊裡記錄著一個個名為愛的溫暖瞬間,這些零星的畫面,將過去生活的點點滴滴串聯在一起,抵擋著歲月對記憶的侵蝕。

今天回到家,媽媽又翻弄起老照片,她指著其中一張對我說:“你看你的傻樣子。”我湊過去,看見模糊老照片裡的自己正坐在火爐旁,手舉著一個烤紅薯,露出沒有長齊的門牙衝著鏡頭傻笑,坐在一旁的媽媽懷裡放著線團,趕織著未完成的圍巾。

記得上小學時,家裡是靠火爐取暖的。北方的天,在過了小雪之後就冷得特別快,爸爸早早地在家裡囤起蜂窩煤,生上爐子,架起排煙管,全家人圍著火爐轉的日子就這麼開始了。媽媽喜歡在爐子的空槽裡放幾顆紅薯,香甜的氣味在空氣中瀰漫,成了我整個冬天最愛的味道。但爐子只能讓跟前那一小片兒暖和起來,所以爸媽總是讓我坐在離爐子最近的地方,怕我離遠了一點兒就會著涼。那時候我總是幻想能在房間裡擺滿爐子,這樣爸媽就不用凍得搓手了,現在回想起來,我真是一個沒有想象力的人。

後來我上了中學,媽媽在浴室裡搭起了當時流行的“浴帳”,簡易的塑料布簾圈出一片封閉的空間,大木盆裡裝滿熱水,冒出熱騰騰的白氣,我瑟瑟發抖地從外面鑽進浴帳,跳進大盆裡,感受適和溫暖。媽媽時不時地往木桶裡加熱水保持熱度,我則長時間賴在木盆裡,直到浴帳裡悶熱的空氣讓我喘不過氣,才探出頭大口呼吸。

最痛苦的還是從浴帳裡出來的時候,由於裡外溫度的落差以及身上水分的蒸發,那種寒冷的感覺我至今記憶深刻。我總是邊裹著熱毛巾瑟縮著跑進臥室邊想:要是爐子能防水拿進浴室就好了!

再後來,家裡買了個電暖器。在那之後的冬天,爸媽總坐在電暖器旁一邊看電視一邊忙著各自手上的事情,一如之前全家人一起圍著那個小小的火爐。變的是這個“爐子”是用電的,不用爸爸生煤排煙了;不變的是這個發著黃光的熱源依然把大家的活動空間侷限在1米之內,而怕水的電暖器不能隨意放在浴室,還得依賴用浴帳保暖。

媽媽翻動相冊的聲音拉回了我的思緒,我打趣道:“媽,你說以前那麼冷,我們卻只有爐子和老舊的電暖器,那些日子我們是怎麼熬過來的呀?”媽媽扶了扶老花鏡,說:“你出生以前更苦的時候你還不知道呢,這不是日子在慢慢變好麼?”

是啊,照片裡那些“苦中作樂”的日子今天看起來不可思議,卻是在這三十年間真實地發生著。家裡的取暖工具隨著經濟和科技水平的提高迭代變化,正如媽媽所言,日子也在一天天變好。

今年冬天,我給家裡買了格力踢腳線取暖器,這個小物件將地腳線和電暖器巧妙地結合在一起,讓暖氣沿著房間的四周擴散,使溫暖充盈在房間的每一個角落,那些年全家圍著小小火爐或老式電暖器過冬的日子,一去不復返了。

更讓我滿意的是,格力踢腳線取暖器還能控制熱空氣從斜向45°出風口散出,形成“熱毯”效應,讓暖意由腳而起湧向全身;它的溫度可以在16~30℃之間自由調節,達到設定溫度後,就可保持恆溫狀態,暖而不熱,更加舒適。當然,這些原理爸媽是不知道的,但是對它的制熱效果,他們非常滿意。

就像小時候媽媽出於安全考慮不讓我把爐子拿進浴室洗澡一樣,現在的我不能時時陪在爸媽身邊,也總會擔心爸媽使用電暖器的安全性。還好有格力踢腳線取暖器,它的雙層防燙外殼、不怕水淋的IP24防護等級和傾倒斷電設置則打消了我的種種顧慮,即使我不在身邊,爸媽也能安心使用。

從爐子到浴帳,從電暖器到現在的格力踢腳線取暖器,小小的取暖工具將三十年的記憶串聯起來。它們承載著生活方式的變遷,也記錄著每個階段的溫暖與愛。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