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漢初期的“七王之亂”來勢洶洶,為何卻被周亞夫用三個月平定?

遊優優


我是小小,點擊關注將有更多精彩的內容

“七王之亂”是當時漢景帝為削弱諸侯王勢力、加強君主集權,引起各地割據藩王的不滿而發動的一場地方政權與中央政府的戰爭,這場戰爭為時三個月,以中央政府的勝利結束。今天我們就來分析這場戰爭的起因和能迅速結束的原因。

漢初的封藩制

漢朝開國皇帝劉邦在與西楚霸王爭奪天下時,為了爭取各地諸侯的支持,劉邦便封他們為王,後來劉邦在垓下之戰打贏項羽後,逐步除掉各地異姓王,以穩固劉姓江山

例如楚王韓信、梁王彭越、淮南王英布、趙王張耳、燕王臧荼、長沙王吳芮、韓王信等七位異姓王都被劉邦設計消滅,後來立下“非劉姓為王者,天下共擊之”的白馬盟約後劉邦將原來異姓王的地盤封給自己的親戚和兒子們,並將這些人封為王,劉邦相信自己的兒子和親戚們肯定會維護劉家的江山。

這種封藩制在後來的“誅呂之戰”的政治事件中的確發揮了重要的作用,但卻為以後發生七王之亂埋下了遺患。

漢景帝的削藩政策與七王之亂

1. 漢景帝即位後為了改變諸侯割據地方,不聽朝廷號令的局面,採納了晁錯的《削藩策》,先後下詔削奪楚、趙兩王的封地。

當時的吳王劉濞因為自己的兒子被當時身為皇太子的劉啟砸死,之後劉濞因為喪子之痛對漢景帝非常痛狠,所以在漢景帝實施《削藩策》後,隨即聯合楚王、趙王、濟南王、淄川王、膠東、膠西等劉姓諸侯王,以“清君側”為名起兵判亂。


2.七王判亂之初,漢景帝以為是諸侯反對《削藩策》,便以為暫停削藩和殺掉提議者晁錯諸侯王就會停止叛亂,誰知道諸侯王們並不買帳,反而加速叛亂。漢景帝無奈,只能派遣太尉周亞夫和酈寄、欒布等將領平叛。

3.平叛經過:吳楚聯軍攻打梁國時遭到梁王的頑強抵抗,叛軍久攻不下,當時的梁王是漢景帝之弟劉武,後來周亞夫讓梁王拖住叛軍,自己則繞道進軍,不出幾日,周亞夫便來到梁國與梁王合兵一處,擊敗吳楚聯軍,吳王劉濞被殺、楚王劉戊自殺,南面戰場勝利。


在北面戰場,大將欒布、酈寄採用迂迴和水淹等戰術成功平定膠西、膠東、淄川、濟南、趙等五王的叛亂,五王均被誅殺。歷經三個月的七王之亂終被中央政府平定。

能夠快速平定七王之亂的原因


第一,當時的天下百姓經過多年的戰亂,已經厭倦了戰
爭,渴望和平,所以七位宗室諸侯王發動的叛亂是不得民心的,必敗無疑。

第二,在當時的人民看來,七王發動的叛亂是亂臣賊子所為,而當時中央政府進行平叛是正義的、是合法的。

第三,漢景帝任用的將領都是深知兵法,常年帶兵之人,而且當時還有梁王的支持,七位諸侯王自然不是對手。

第四,當時中央政府的軍隊戰鬥力比叛軍要高,而且當時中央軍的將士認為參加平叛就是保家衛國,所以士氣高漲,而當時叛軍的士兵們認為自己是在與朝廷作對,是叛逆分子,擔心以後會被追究,所以士氣低落。

綜合以上四點,七王之亂能夠快速平定是因為當時的中央政府的平叛是得到人民的支持的,而且當時軍隊戰鬥力,士氣等各方面比叛軍要強、要好,自然會勝利。

如果各位有什麼意見或者建議,請在評論區留言和我一起討論漢朝的那些事,喜歡的記得點個贊或者轉發一下哦,謝謝各位的支持和閱讀。


小小歷史顯微鏡


周亞夫的軍事才能是十分卓越的!

周亞夫有個十分強大的父親周勃,西漢開國功臣,公元前209年跟隨劉邦起兵反秦,屢建戰功,平韓信有功,升為太尉,劉邦死前曾預言“安劉氏天下者必勃也”。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呂后死後周勃與陳平合謀誅殺諸呂,迎立漢文帝劉恆,拜右丞相。

周亞夫以善於治軍著稱,最著名的莫過於“細柳營”了,當年漢文帝去周亞夫駐紮的細柳慰問,走到門口不讓進,守門的士兵說“軍中只聽將軍令,不聽皇帝詔令”,使者拿符節進去通報後,周亞夫才命令打開寨門迎接,守衛對皇帝的隨從說“將軍有令,軍中不可車馬急馳”,車伕只好控住韁繩,不讓馬走的太快,周亞夫見到文帝說“身穿盔甲不能跪拜,請允許臣下用軍禮拜見”,文帝甚是感動,極力稱讚周亞夫軍紀嚴明,文帝彌留之際曾告誡景帝“如果有緊急情況,周亞夫可擔當重任”。

七國之亂中周亞夫審時度勢,避其鋒芒,切斷叛軍糧道,以至於叛軍敗去,周亞夫精兵追擊,大敗叛軍。

周亞夫強大的大局觀,直擊叛軍要害,三個月即平定來勢洶洶的叛亂。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