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類影視作品中,哪一個妖王孫悟空才是符合原著描寫的呢?

每當寒暑假,打開電視,大家總會看到師徒四人繼續著西天取經的故事。

對西遊題材所拍攝的影視作品也屢見不鮮,但耳熟能詳的無疑是86版央視拍攝的西遊記了。因為其經典,所以到現在還能看到,重播次數超過3000次。

裡面由六小齡童所扮演的齊天大聖孫悟空形象也深入人心。

各類影視作品中,哪一個妖王孫悟空才是符合原著描寫的呢?

是多數人的童年回憶。

但是看過原著的都知道,其實原著中的妖王孫悟空和電視劇中的相差真的十萬八千里。

今天就讓我們來聊聊各類西遊題材的作品中最接近原著描寫的孫悟空形象吧。

首先,想要對比肯定要有一個對象,所以我們先來看看原著的妖王孫悟空形象吧

原著著重介紹孫悟空的外貌段落大致有四回:

分別是第二十一回的《護法設莊留大聖,須彌靈吉定風魔》:“身軀猥鄙,面容羸瘦,不滿四尺。”——四尺相當於1米3左右

第三十六回《心猿正處諸緣伏,劈破旁門見月明》:“七高八低孤拐臉,兩隻黃眼睛,一個磕額頭,獠牙往外生,就像屬螃蟹的,肉在裡面,骨在外面。”——注意,孫悟空是有獠牙的,妥妥的兇獸。

第五十一回《心猿空用千般計,水火無功難煉魔》:“那妖魔笑道:‘這猴兒強勉纏帳!我倒使槍,他卻使拳。那般一個拳頭,只好有個核桃兒大小,怎麼稱得個錘子起也?’”——可見猴哥的拳頭有多小,加上一米三的身高大家可以想象一下。

第五十八回《二心攪亂大乾坤,一體難修真寂滅》:“黃髮緊箍,金睛火眼;身穿也是棉布直裰,腰繫虎皮裙;手中拿一條金箍鐵棒,足下也踏一雙麂皮靴;也是這等毛臉雷公嘴,朔腮別土星,査耳額顱闊,獠牙向外生。”——這和電視劇中的毛臉雷公嘴可是兩碼事。

總結下來,原著中的猴哥就是一妖魔,雖然身高一米三,喜歡拿小拳拳捶人胸口,看著挺萌的。但真的和美猴王沾不上邊,孤拐臉,黃眼睛,獠牙外突,臉頰無肉。可能吳承恩想表達的美猴王是在猴子的眼中呈現出來的吧,而不是在我們人看來得那樣。

原著形象既然有了,那我們就來對比一下各類影視作品上的吧。

電視劇方面大陸和香港拍的都有,可無論是大陸的還是香港的在我看來其中的妖王孫悟空給我的感覺更多的是人大於妖,他們在人的視角下是美猴王,身上多了人性,是正義和光明的化身,保護唐僧,任勞任怨,斬妖除魔,最終修得正果.但是如果妖王孫悟空真的是這樣的話那為何還會被稱之為妖王呢

就舉一個例子吧孫悟空在三打白骨精時曾提醒唐僧這是妖地,並舉例說明:師父,你那裡認得!老孫在水簾洞裡做妖魔時,若想人肉吃,便是這等。或變金銀,或變莊臺,或變醉人,或變女色。有那等痴心的,愛上我,我就迷他到洞裡,儘意隨心,或蒸或煮受用;吃不了,還要曬乾了防天陰哩!師父,我若來遲,你定入他套子,遭他毒手!’可見其心性,在取經前吃個人什麼的對猴哥來說簡直不是個事,就像我們人吃食物一樣隨意

再有三打白骨精後被唐僧趕回花果山,看到猴子猴孫被獵戶抓了不少,怒火沖天之下施展法術讓千餘獵戶掉落山崖。鼓掌大笑道:“造化!造化!自從歸順唐僧,做了和尚,他每每勸我道:千日行善,善猶不足;一日行惡,惡自有餘。真有此話!我跟著他,打殺幾個妖精,他就怪我行兇,今日來家,卻結果了這麼多獵戶。”其酣暢淋漓溢於言表。我想說這才是妖王本性啊。這和電視劇中描述的差別有多大各位看官可自行想象。

電視版說完咱們就來說說電影版,在我看來,電影版《西遊降魔篇》裡面妖王孫悟空的形象才更接近於原著。

各類影視作品中,哪一個妖王孫悟空才是符合原著描寫的呢?

為什麼說更接近呢因為從身高來看,降魔篇裡面的妖王孫悟空是和原著很接近的,但唯一不足之處在於面部細節上刻畫不夠到位,所以只能說接近,但是如果加上其後拍攝的《西遊伏妖篇》的話。

各類影視作品中,哪一個妖王孫悟空才是符合原著描寫的呢?

那一個妖王孫悟空的形象就豐滿了,將伏妖篇裡孫悟空的頭部放在降魔篇孫悟空的身上。小夥伴可自行腦補一下,我覺得這才是在我心中符合原著的妖王孫悟空的描述。無論是面部刻畫細節還是整體給人的感覺,兩部作品結合出來的形象都讓一隻桀驁不馴,兇殘暴虐的妖王孫悟空躍然於腦海中。

不知道各位看官有什麼意見,歡迎大家來一起討論到底誰才是最接近原著的妖王孫悟空,喜歡的話希望大家關注加轉發哈!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