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會道歉的企業,如何成就偉大?

電影《辛德勒的名單》的最後,戰爭結束了,被辛德勒拯救出的猶太人獲得自由,辛德勒作為納粹黨員和軍火商將要踏上逃亡的歷程。全廠1000多名猶太工人為他送行,面對周圍工人感激的目光,辛德勒的臉上完全是一種歉意,求他們因為沒有做的更多而原諒他。他自責沒有救出更多的人,他後悔沒有把奔馳車送給納粹軍官,至少可以換回來10條人命;他的一枚飾針可以換回一條人命。他的精神完全垮了,哭得呼天搶地。

當年我看到電影這一幕的時候,除了熱淚盈眶,還略有不解:辛德勒已經救了這麼多人了,為什麼還要如此自責?後來我才瞭解,按心理學的解釋,辛德勒是神經官能症患者,在面對責任的時候,這類患者都會為自己強加責任,認為所有的錯都在自己,並因此內疚、自責。

而因為責任感產生的另外一種病症,人格失調症的症狀則與此相反:患者不願承擔原本屬於自己的責任,而是把錯誤歸咎於旁人或外界因素。

這種病症更具廣泛性,幾乎所有的孩子都會患有人格失調症,做錯事的時候,只要大人追究起來,孩子都會本能地推卸責任,逃避責罰。

這種病症如果不能及時解決的話,成年後這些孩子在面臨問題時,也會不由自主地把問題推給配偶、孩子、朋友、父母和上司,或是推給學校、政府、社會不公等,而不是去努力解決問題。他們推卸責任時,可能會感到痛快,但心智卻無法成熟。

如果把企業比作一個人的成長的話,現在的中國企業真的是集體患上了“人格失調症”。最近的作家六六痛訴百度搜索“騙子廣告”,百度的第一個道歉充滿了“外交智慧”:首先是無關痛癢的非常抱歉,後面的“但是”把事件歸結為複雜算法的結果。網友對此並不買賬,在網友壓力下,百度再次“真誠道歉”。

不會道歉的企業,如何成就偉大?

真誠的道個歉就這麼難嗎?筆者觀看美國FACEBOOK創始人扎克伯格針對數據洩露事件的道歉,蘋果CEO庫克因為蘋果手機性能降低道歉,特斯克公司CEO馬斯克針對電話會議拒絕回答問題道歉,一個公司的道歉是否真誠,至少有幾點是可以判斷的:

其一,道歉的人是誰?至少也需要是公司真正的決策人或事件當事人,拉個跑龍套的出來,只是應付媒體,何談誠意。

其二,道歉是否嚴肅?面對死者或生命安全或公眾利益,有人談笑風生,有人死豬不怕開水燙的樣子,這種道歉只會引起更大的眾怒。

其三,真誠的道歉應該面對當事人直接說出來,沒有那麼多廢話。馬斯克說“我為上次的不禮貌道歉……無論怎麼樣我都不應該那樣說”。星巴克CEO約翰遜就拘捕兩名黑人男子的事件抱歉時說:“我們對這兩名男子抱歉,他們不應該被捕,我們有責任,我有責任……”

其實百度的道歉事件並非個例,《商界》微博“從碧桂園到滴滴,中國大佬為何不會說道歉?”總結的淋漓盡致:樂清滴滴順風車遇害事件發生後,滴滴僅發文字致歉聲明,派工作人員向家屬致歉,創始人程維至今未曾露面。而在“碧桂園工地安全事件”、“攜程退票遭投訴”等事件中,也是僅由副手代為道歉。而自如甲醛事件,創始人出面道歉,更是被質疑缺少誠意。

於是有人提出來,這是企業危機公關沒有做好,應該從這方面下功夫。

不會道歉的企業,如何成就偉大?

但是細數這些事件,人命安全、公眾健康、企業道德,這些不是業務問題,也無關公關技巧。這是一個企業的價值觀的問題。

從那一張張或冷漠或嬉笑或麻木的公司代言人的臉上,我可以惡意地揣測,對於某些公司來說:我本來就不認為自己是錯的,為什麼我要道歉?我要道歉,也是因為公眾的壓力,做做樣子而己。

如果把公司看作一個孩子,這個孩子有兩個問題:

第一個,他不敢面對屬於自己的問題。

我的兒子喜歡看電視,但我只允許他每次看15分鐘。有一次,他看了20分鐘仍舊不肯休息,我告訴他“孩子,你的眼睛已經流淚了,需要休息”。但兒子一邊抹眼淚,一邊說,“我沒有流淚,我不困”。如果你抗拒承認自己有問題的話,那你永遠無法解決問題。平臺司機殺人、甲醛中毒、工地傷亡,這些既成事實已經證明這個問題你無法迴避,但公司仍然像個小孩子一樣,拒絕從內心接受這個問題。那麼,你就永遠解決不了這個問題,既使一次應付過去,下次仍會出現。這是你的問題,不是別人的問題。如果你不解決問題,你就是問題。

第二個,他沒有忠於事實。

事實與虛假是對立的,對事實瞭解的越少,思維就會越混亂,越會讓孩子不知所措。對於一個公司來說,認清事實才會有正解的決斷。

在強生公司爽身粉致癌案中,強生公司被指控從上世紀70年代開始就已經知道其產品中含有石棉,但未對消費者作出警告,導致一些使用者罹患癌症,並因此支付了鉅額賠償。對強生公司來說,公司認為石棉與癌症之間並沒有必然關係,這是他們認定的基本事實;如果因此出現問題,公司願意接受法律的裁定。這是一個清晰的決斷。

但在滴滴事件中,作為一個超級平臺,就像一個複雜的生態一樣,出現這種惡性事件的機率是存在的,這是公司應該認清的基本事實。如果為了“更好的出行”,願意承受這種陣痛,那就應該有對應的策略,建立更清晰的應對機制。而不是以這種模糊不清的態度和敷衍的道歉來矇混過關。

不會道歉的企業,如何成就偉大?

一個人格失調的孩子實則是逃避責任,不願意行使自己的選擇權利,而把一切決斷交予外界。你放棄了選擇的權力,也就是逃避了自由。

同樣的,一個人格失調的公司,一個沒有自我原則和決斷的公司,又如何能夠真正成熟。誰敢期望不敢面對自己的問題、又不忠於事實的公司能夠成就偉大?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