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吴开讲:如何看待全球五大投行挤进中国

——认清困局 迎接机遇

2019年国务院先后修改了《外资保险公司管理条例 》和《外资银行管理条例》这两部法规,放宽了很多设立条件,也取消了外资持股比例不得超过50%这样的一个限制。使得2020年4月1日成为中国金融开放新的里程碑。中国金融市场彻底向全球投资银行、保险公司、公募基金伸出了橄榄枝。

上周,高盛(Goldman Sachs)宣布已经获得了中国证券监督管理委员会的核准,将在高盛高华证券有限责任公司的持股比率从33%增加到51%,彻底控股这家合资企业。同时高盛也表示将寻求尽早实现100%的所有权。

老吴开讲:如何看待全球五大投行挤进中国

同一天摩根•斯坦利表示:摩根•斯坦利也将对摩根•斯坦利华鑫证券的持股比例从49%提升到51%。至此,加上已经在去年11月正式开业的野村东方国际和2020年3月最新开业的摩根大通证券中国,以及2018年就实现控股的瑞银证券,目前外资控股的在华合资证券公司已经达到了五家。

高盛、摩根大通(JP Morgan)、摩根•斯坦利(Morgan Stanley)、野村(Nomura)、瑞银(UBS)等全球五大投行,在新冠病毒疫情还没有结束的时候,就已经大举开始进军中国的消息,已在全球引起不小的震动并不断发酵。


老吴开讲:如何看待全球五大投行挤进中国

在这五大巨头当中,最早实现控股的是瑞银证券,它在2018年12月24日就正式控股了合资证券公司,持股比例从24.99%增加到了51%。成为中国证券业加大开放的一个试点。瑞银集团是瑞士联合银行。瑞士的银行业是世界第二大私人财富资产管理者,其资本以及盈利能力在欧洲也是第二位,抢滩控股中国证券公司的示范作用非同一般。

在瑞银之后,经过近一年的准备,2019年11月22日,日本野村证券控股的中日合资证券公司“野村东方国际”正式开业,成为2019年首家外资控股合资证券。野村证券并没有100%控股“野村东方国际”的打算,借助中国本土资源是他们的战略依托。

老吴开讲:如何看待全球五大投行挤进中国

2020年3月20日,摩根大通证券(中国)有限公司在上海开业。作为全球最大的投资银行,美国摩根大通在中国已拥有四个投资实体,除了由摩根大通51%控股的摩根大通证券和100%控股的摩根大通银行之外,还包括上投摩根和摩根大通期货两家的合资公司,因此摩根大通目前已经集齐了四块牌照:“证券经纪牌照”、“证券自营牌照”、“证券投资咨询”和“证券承销保荐”牌照。

老吴开讲:如何看待全球五大投行挤进中国

3月28日有美国“影子财政部”之称的高盛和和摩根•斯坦利终于也加入了外资控股的大军。回顾中国加入WTO 20多年来,不难看出高盛一直在积极参与中国的资本市场。

中美贸易战以来,中国出口的货物和服务在下降,贸易顺差收窄,不少外资企业撤离中国。这给中国的外汇平衡带来了巨大压力。这次五大投行带动下的资本项目外汇流入,使得资本项目产生的顺差有效地弥补了经常项目顺差下降的情况。

这对于中国经济而言是一次新的机遇。全球五大投行一致看好中国市场,这给了全世界一个明确的信号,中国经济面临第二次发展机遇。贸易战加速了低端制造业离场。表面上确实有很多国内的制造企业和外资企业禁受不住冲击倒闭,但因此中国唱衰中国经济是片面的。事实是以格力、海尔、华为为代表的高端制造业正在打造中国新的产业结构。

老吴开讲:如何看待全球五大投行挤进中国

优胜劣汰,该走的就让他们走吧,该来的一定会来!

中国制造将彻底从一个劳动密集型的低端产品世界工厂,升级为可以与欧洲、日本、美国产品一争高下的高端产业生产基地。低端制造将逐步被转移到东南亚、印度等劳动力相对便宜的地区。

各级政府应及时认清当前的形势,正确判断产业升级带来的阵痛,明确产业引导方向——不是挽救要死的落后产能,而是要扶植新的高端产能。同时前瞻性地安排好配套的资源及人才的准备工作。

具体建议如下:

1、正确认识疫情带来的大批失业人员,不只是包袱,也是资源。根据本地产业结构发展的方向,有目的地组织社会培训,为新的高端制造业储备劳动力.

2、引导本地金融机构将国家货币宽松政策放出的资金,集中扶植先进产能,而不是盲目挽救低端产业。

3、关注外资进入中国金融市场后将带来的重大变化,认清地方银行陈旧的业务模式和管理手段面临的挑战。不变就是等死,乱变死得更快。建议由政府金融办牵头,成立金融专家智库,让地方金融机构了解国际金融体系,打好预防针。要认清我们与现代国际金融体系的差距。人家为什么来?是来玩“穿越”的,随便玩点你没见过的东西就把钱搞走了。如果我们没有国际金融专家坐镇,估计连裤子都得当了。

4、深化政府职能改革,对于新兴的高端产能,不要见到不懂的,不认识的,就拿过时的政策打压,要贯彻“法无禁忌即可为”的管理理念,提升服务职能,为新的产业保驾护航。

总之,我相信有百年投资经验的全球五大投行,不会一起看走眼中国经济。中国经济一定面临第二次发展机遇。无论贸易战逼退了多少外资,还是疫情打垮了多少中小企业,形成了多么严峻的就业形势。都可以看做产业升级期的阵痛。不要怕,不要慌,任何大的变革都会有这样的一个时期,就像当年国企改革一样。这才是考验政府执政能力的时候,看清形势、沉着应对,把央行放出来的钱用到刀刃上。过了这个阵痛期,就会迎来涅槃重生的辉煌。不管你信还是不信,全球五大投行的决策层已经一致给出了确定的答案。

2020年4月6日


老吴开讲:如何看待全球五大投行挤进中国

老吴开讲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