营销人必看笔记:《透过案例学营销》

【三十五】在框架内思考:

二十多年前,出现了一个说法,叫“由外而内的思考方式”。后来,这句话成为口号,被盲目地滥用一气,也就成为一句正确得一塌糊涂的废话。所以,通常情况下,用这句话来标榜,和真正用这句话来做创新思考,基本上是负相关的。

这让人遗憾,竞争不断加剧,大规模企业的人接受新思维方式的速度很慢,变革的确面临阻力。而如果能正确理解这句话,“由外而内的思考”是一个很切题的比喻,能够启发组织里的普通人集思广益,并创造卓越价值。

这个说法来自于一个数学游戏“九点问题”。如果没听说过这个游戏,可以亲自用纸和笔测试一下。这个问题是,纸上有三行三列九个点的阵列。接下来,请一笔画四条直线,笔不能离开纸,将所有的点连起来。这一问题之所以是一个问题,因为当我们看到这些点,我们立刻想到的是一个正方形。这一思维惯性不可避免。做这个游戏时,我们总会无意识地假设,必须在一个想象的正方形框架内解决。事实上,解决的办法在于,四条直线中的三条需要延伸到正方形区域之外。

“由外及内的思考”就是指象这样突破常规思维模式,改变我们看世界的方式。有人说,跳出房地产思考房地产。有人说,站在月球看地球。还有人说:打败微信的,决不是另一个微信。都是在说如何突破常规思维模式。

很多人没有意识到“由外而内的思考”本意是指创造性思考。但因为创造性思考容易被理解为天马行空,所以这样解释仍然会让多数人不知所措。如果不是通过实际演示,这句话本身就容易让人误解。事实上,有价值的创新都是精确引导出来的。比如上面的游戏,需要一笔画出不能抬笔,这里面已经有了限制的框架、条件、因素。

我们通常不觉得创造性的艺术家是在解决问题,但艺术家的工作方式,却的确通常都是在特定到极为狭窄的框架、条件、因素下找到独特的解决方案。比如,中国人的古体诗词,就有非常严谨的纪律,必须五个字七个字的压韵、平仄、对仗。莎士比亚的十四行体也是这样。

真正的文人高手,就是在这么多的层层限制里面飞翔。真正的高手是你给他一个浴缸他可以在里面跳水上芭蕾的,这就成其为高手。可是很多基本限制条件内的动作大家很难注意到。企业的创造性解决方案同样如此。比如,丰田所开发的及时存货管理源于公司狭窄的物理空间。

如果你看过美剧《24小时》,应该会对特工杰克鲍尔在危险情境里快速地找到创造性解决方案有深刻印象。特工通常需要在完全陌生的、状况随时变化的、面临生命危险所以需要快速果决采取措施的环境里工作。同时,特工不可能随身携带太多装备,大多数侦查武器、攻击武器都是用眼前的生活用品快速组装制造出来。也包括快速有效的自我救治方案和逃生方案。

特工有钢铁意志和奉献精神。但如果没有清晰的目标和原则制约,精神意志就不会有效。需要把集中精力在需要解决的问题上,不可能才能成为可能。这时候怎样从外向内进行思考呢?需要对有待解决的问题的框架、条件、因素了若指掌,从而可以在内外部结构中纵横捭阖。就像桥梁工程师最了解怎样炸毁桥梁,也最可能了解怎样建造一座新结构的桥梁。

以上这些,是最重要但是经常被忽略的解决问题的原则。创新和创造新价值的本质在于在制约因素下解决问题。例如柯达最早的25美元的照相机。还有现在仍然有市场的立拍得相机。例如乔布斯研发能装1000首歌的iPod,它首先是个mp3。还有苹果即将推出的iWatch,它首先是个表。

好的管理者知道如何利用战略、商业模式和预算的制约因素,将这些框架、条件、因素视为激发创造性和灵感的挑战。这就是有效创新的关键原则。

有效创新的思考是从外而内的么?是的,答案既是肯定的也是否定的。

对问题的重新思考,本质上是将旧事物打散重组,对所有框架、条件、因素重新定义和结合。每个成功的管理者各有不同的说法,但本质上,组织的创新工作就在于找到新的价值。这就是创业模式下的管理,关于如何从价值内部进行思考,摆脱过去思考状态的束缚,创造一个更为美好的未来。

【案例三十五】:

宁高宁管理过中国两大央企,一个是华润,一个是中粮,都是国有重点企业。过程中,经历过资本市场和金融危机,同时国企是受“限制”最多的企业。但宁高宁将华润改造为一个“最不国企的国企”。

宁高宁到任中粮后,提出“再造中粮”,从“全产业链”到“有限相关多元化”的思路,让中粮从庞杂的业务丛林中开辟出一条捷径,并一路开展产业整合和重组并购。从业务创新来说,宁高宁豪言中粮旗下的电商“我买网”:“可以大过中粮集团”。

宁高宁的管理来自于“学中干、干中学”哲学,在这其中做组合式创新。宁高宁自述,理想都是走一步不知道,就来了第二步了。

宁高宁甚至渲染,现在的公司都是一二千亿市值,但最早上市做路演,还以为路演是演员演出。听上去是盲动,但宁高宁最资本市场的了解,却是当时中国人中少有的前沿。所以,宁高宁能推动华润从背靠内地转向后来面向内地,让华润变成了一个连接中国当时的市场和海外资金的桥梁,成为资本创新的通道。

宁高宁到任中粮以后,提出从地头到餐桌的全产业链的大构想。此中,是对中粮本身产业链的长度的详细了解。比方说中粮贸易,从采购的过程、农民的过程、进口的过程、仓储物流到加工到品牌销售的过程,不管是从经营效率、食品安全、商业模式的角度,都需要思考上下游如何吻合。

宁高宁可以做到任一品类的细节随手拈来如数家珍,比如玉米买进来后,如何加工做成淀粉、糖、酒精、乳酸、氨基酸、玉米油并提炼产品附加值。而涉及到产业并购,对国内外相关市场和企业的股东、管理团队、技术力量、产品、品牌形象也能做到胸中一盘棋。

宁高宁对思想资源的处理,也有自己的独特方法。宁高宁认为:企业的产生是一个舶来品,从第一部《企业法》,第一个企业的产生,第一个企业的规则,第一个信托制都是西方带来的。管理理论不一定总要和儒家、法家、道家有一个联系。因为每一样东西都是片面的,而在于博采众长、运用自如,让大家可以去跟随、信仰。

宁高宁被称为中国国企掌门人中的思想家,其思想来自于脚踏实地的实践,也来自于这样的重组式创新。如果不是对国企属性和行业属性下的框架、条件、因素了解得如此透彻,宁高宁的国企创新不会如此大胆,也不可能取得真实的突破。而如果不是对中西文化都有充分了解,其思想言论也不会如此引人思考。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