飞翔的铁拳:《陆战之王》背后的空降坦克史话

飞翔的铁拳:《陆战之王》背后的空降坦克史话

最近,一部名为《陆战之王》的军旅剧上线,观众对于康洪雷执导的此片期待值很高,希望能够该剧再现当年《士兵突击》般的辉煌。

不料,《陆战之王》第一集“中主战坦克人车一体夜间空投”迅速引发了观众的集体吐槽。有军迷直指该情节“业余”,“解放军要是有这技术,华盛顿早解放了”。而该片的支持者则反驳:空降坦克并非虚构,大体上还是靠谱的。

那么《陆战之王》的这个情节到底靠不靠谱?今天我们好好说说这个空降坦克。

一、二战期间初露锋芒

自从飞机诞生的那一天起,就被广泛的应用到战争中。除了快速发展的空战、轰炸功能以外,飞机强大的长途运输能力同样引起了世界各国的重视。早在一战期间,各国就开始进行伞降作战的尝试。只不过由于当时飞机运力、航程和伞具技术等限制,无法进行大规模的空降作业。

1930年,苏联正式组建空了空降兵部队,这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支成建制的空降兵。1933年,苏联军队公开展示了使用2架轰炸机空投46名伞兵的全新战法,标志其空降部队已具备成规模作战能力。

就在这次历史性的展示中,苏联空降兵部队使用特制的加大伞具,空投了一辆T37坦克。可以说,空降坦克和和空降兵是同时诞生的。虽然在在此次演练中,空降的坦克落地后无法使用,但还是给全世界的军事强国打开了新世界的大门。

飞翔的铁拳:《陆战之王》背后的空降坦克史话

T37坦克是一种轻型水陆坦克

德国很快拿出了梅塞施米特Me321滑翔机,该机的最大载重量可达22吨,机头有高达3.35米的可左右开启的舱门,可以在着陆后快速部署坦克。搭载的1号C型坦克重8吨,装备1挺7.92毫米口径的EW141机枪和1挺7.92毫米的MG34机枪。

英国人参考了德国人的方法,研制了哈米卡尔重型滑翔机,从马克-7坦克基础上改进出7.6吨的“领主”坦克,组成了机降组合。该组合曾在1944年的诺曼底战役中登场亮相。

美国在这方面的发展要落后一些,专门研发的M22蝉式坦克的重量只有7.3吨,但美国没有合适的重型滑翔机。英国通过《租借法案》引进M22坦克后,使用哈米卡尔滑翔机将其与“领主”坦克一起空降,取得了一些战果。

飞翔的铁拳:《陆战之王》背后的空降坦克史话

M22空降坦克

值得注意的是,这一时期的空降坦克都是用了滑翔机机降的方式进行作战,并不是理想中的伞降。这主要是受到了当时伞具和坦克底盘技术的限制。

二、苏俄发展一枝独秀

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空降兵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和发展。诺曼底战役的成功经验让空降兵得到了空前的重视,但紧跟着的“市场花园行动”,充分暴露了空降兵缺乏装甲力量的软肋。大力发展空降坦克,成为了东西方阵营共同的目标。

苏联又一次走在了前面:先是搞出了ASU-57和ASU-85空降自行反坦克炮,后来又专门为空降兵研发了BMD-1伞兵战车,然后是BMD-2、BMD-3、BMD-4伞兵战车和“章鱼-SDM1”空降战车等可直接伞降的重型装备。即便是苏联解体,也没有阻挡俄罗斯在这一领域继续前进的步伐。

“章鱼-SDM1”重18吨,装有一门2A75型125毫米滑膛炮、一挺7.62毫米同轴机枪以及1挺装在车顶远程控制武器站上的PKTM机枪。这种豪华的火力配备使得“章鱼-SDM1”具备了跟小国主战坦克一战的实力,是目前世界上战斗力最强的空降坦克。

飞翔的铁拳:《陆战之王》背后的空降坦克史话

章鱼-SDM1空降战车

美国战后先是研发出了M551谢里登轻型坦克,该车战斗全重近16吨,主要武器是1门M81式152mm炮、1挺M73式7.62mm并列机枪及1挺M2HB12.7mm高射机枪,可发射橡树棍反坦克导弹。但M551只能进行离地3到7米的超低空空投,未能广泛使用。

美军后来又研制了M8轻型坦克,对该坦克的要求是可由C130运输机进行空运,最初铝合金版的M8裸车重18.5吨,三级防护为23.6吨,最终项目失败。

时至今日,美军装备序列中没有空降坦克的身影。

三、载人空投过于危险

空降兵的作战环境是充满危险的敌后,最脆弱的阶段就是刚刚着陆的时候,空降坦克落地后的部署速度十分重要,最好是一落地就能马上开始战斗。因此,苏联很早就开始摸索人车一体空投的技术。

1973年,苏联空降兵学院教官祖耶夫和亚历山大乘坐一辆BMD-1伞兵战车进行了世界上首次人车一体空降试验,并且取得成功。

为了实现人车一体空投,苏联改进了降落伞,降低了重装备落地的速度;同时应用制动火箭和气囊缓冲,来减轻落地时的冲击力;另外在战车内部内部加装减震座椅,人员也尽量采用安全捆绑。

飞翔的铁拳:《陆战之王》背后的空降坦克史话

空降坦克出舱瞬间

其具体操作是战车投放时,抛出挂在机尾的牵引伞,将战车拉离飞机货舱;然后牵引伞与战车分离并迅速拉开辅助引导伞,随后主伞打开,同时,稳定减速伞也被打开,保证系统进一步减速,防止空投战车过度翻滚,保持较好的开伞姿态。

当主伞系统拉直时,探杆开锁器被打开,离机12秒后,触地探杆移至工作位置并由自动锁定,触杆伸出规定的长度。与此同时,提起固体燃料发动机组件,打来火箭缓冲系统保险,进入准备状态。

在战车即将触地时,点燃火箭,火箭产生的推力可使得战车下降速度降到4到5米/秒,再加上气囊缓冲的作用,使得其成功触地。

整套系统十分复杂,又因为重量限制无法安排安全冗余,因此可靠性极差。苏联方面的评估认为人车一体空投成功率只有95%,这意味着每次合成训练都会出现车毁人亡的情况。因此苏联这套人车一体空投系统在经过测试后很快就呗束之高阁。

四、中国空军后起之秀

出于重大历史遗留问题的迫切需求,空降兵一直以来在解放军的序列中占据重要地位。在空降坦克领域,中国可谓后起之秀。

1976年,我国军工部门研制出了WZ141空降战车,其重量只有6吨重,装备了2门105毫米无坐力炮,火炮的上方还安装了一具红箭73反坦克导弹发射架。不过WZ141没有修成正果研发工作就停止了。

1998年伞兵战车项目重新立项,代号WZ506,2003年该车正式定型,是为03式伞兵战车。

03式伞兵战车参考了俄制同款装备的设计,使用了铝合金材料全焊接结构车体,严格控制车体重量,使得其总重只有8.2吨;其主要武器为1门30毫米机关炮、1挺5.8毫米并列机枪,1具红箭-73C反坦克导弹发射架。

我国空军的运8可以一次可运载2辆03式伞兵战车,伊尔76则可以一次搭载3辆。和平使命2014军事演习时,中国空军出动了3架伊尔76运输机,投放了9辆03式伞兵战车,对外展示了连级规模的重装空投能力。

看完了空降坦克的历史和现状,再回到《陆战之王》上来,可以看出,影视作品中影视作品中出现40吨级主战坦克载人夜间空投是严重偏离现实情况的。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