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诊科医生:这样教育孩子你一定会后悔

急诊科医生:这样教育孩子你一定会后悔

1

最近在追急诊科医生这部剧。剧里面有一位小病人让我印象深刻。

女孩因为期中考试成绩不理想被妈妈骂了两句,打了一耳光。可能话说的有点重,女孩的性子也要强些。正好看到她爸爸放在屋子门口的“百草枯”,便拿起来喝了两口。

等家里人发现之后赶紧把她送到卫生院洗了胃。由于小医院医疗设备不齐全,马上转到了急诊科进行抢救。急诊科医生询问病情后得知孩子喝了两大口农药,相当于50克,马上安排洗胃。这个时候孩子的母亲一再强调她们已经洗过胃了,在母亲眼里只要洗过胃她的女儿就应该没事了。

然而百草枯是剧毒农药,摄入一点点就会造成全身多器官衰竭,尤其是会造成肺纤维化。医生又安排了血液灌流。

医生把孩子父母叫过来,跟他们说了孩子的严重情况。孩子妈妈显然接受不了,捶胸顿足,情绪几乎失控。不仅不能原谅自己还埋怨孩子的父亲。医生除了同情之外也没什么办法。

一次考试失败不要仅,女孩却因为妈妈的责骂,选择了轻生。

最后经过治疗的女孩虽然看起来能吃能喝,和正常人没什么区别,但是因为毒素扩散到全身已经导致多个器官功能衰竭。

医生告诉女孩的妈妈她已经出现器官衰竭的症状,回天乏术。让他们在最后的时间里尽可能让女孩开心。

女孩不知道这些,她还想尽早出院回学校上课,她还有很多作业没有做完。

不知道女孩的父母听到了这些话是多么的悔不当初。

目送着女孩一家离开医院,医生对女孩的遭遇都感到惋惜,然而女孩父母的无知却让人愤怒。

2

这个妈妈也曾经对医生说过:“如果早知道这个孩子这么想不开,我当时怎么也不会说她。学习好不好也不所谓了,只要有个健康的身体比什么都强。”

她终于明白了这个最朴素的道理,但却是以女儿的生命为代价换来的。

其实做父母的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够成龙成凤。但他们心里最真实的愿望也只是希望孩子能够生活的幸福而已。

只是在教育制度和生活压力面前,很多家长已经看不到了自己真实的内心。

很多孩子在周末都奔波在各个辅导班之间。只要考试成绩不理想在父母眼里就变得一无是处了。

如果一个学习成绩好又会唱歌跳舞画画,那么这个孩子就是优秀的。在成绩面前其它的特产都是锦上添花。而如果一个孩子只会唱歌跳舞画画,学习成绩却不好,那么这些特长在老师家长看来可能就是不务正业。

我们的学校和家长因为过分注重考试成绩,不知道伤害了多少孩子幼小的心灵。

3

有人说,一想到当父母不用考试和培训,就觉得毛骨悚然。

伏尔泰说:对双亲来说,家庭教育首先是自我教育。

某重点中学男孩因为考试成绩不理想被父母打骂后跳楼自杀。

遗书中说他已经很努力的学习,但是别人也再努力,所以他无论怎么努力只要成绩不提高,父母就看不到他的努力。孩子说他活得太辛苦了,在家里感受不到父母的爱。永远只是指责和打骂。他们只想要一个成绩好会考试的孩子。希望来世再也不要和父母相见。

可以想象到这个孩子的父母是怎样的伤心欲绝。他们怎会知道在孩子的眼里,原来根本体会不到爱。这个孩子又是在怎样绝望的心情下,才选择了这么决绝的方式!他们的后半生也终将在悔恨中度过。

教育的本质应该是教会孩子学习的方法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分数能体现孩子的能力,但绝不是全部。

是什么让我们开始本末倒置,一心只追求高分和好的名次,而忽视了孩子内心的健康?有谁问过我们的孩子快乐吗?因为有了考试分数这种东西,教育变成了毫无意义的填鸭式灌输。

三毛曾在她的文章中多次提到那个让她心里充满恐惧的数学老师。如果不是有开明的父母和她乐观的性格。也许那个能够妙笔生花给我们带来很多精神享受的女子早就不存在了。

我们不能指责那个数学老师是多么的坏,在那个年代他只是千万老师中的一个。恰好三毛的笔很会写,所以他的行为被大家所知道。

往好了想也许他只是不喜欢三毛这个数学不好的学生,或者真的是“怒其不争”吧。所以对三毛严格要求。但是他真的导致了幼年三毛的世界观完全崩塌也是事实。这一切都是因为那张百分的数学试卷。

李嘉诚在教育孩子时说:先成人再成才,教育的根本目标是培养人,一个健全的人。

如果孩子的身体和心理都不健康了,再高的分数由有什么用呢?

4

为了这种悲剧不再发生,我们家长要如何做呢?

1正确看待考试成绩

无论孩子考试成绩如何,最要努力了并且知道自己的问题在哪,就不要过分责骂孩子。每个人都希望自己是优秀的,希望被人认可孩子也一样。如果能够做的更好的话他们也会开心的。

2如果孩子已经很努力了依然没有起色,家长要想办法帮孩子解决问题。

家长要做的不是一味指责或者翻老帐。这样不但解决不了任何问题还会让对学习更加的抵触。班里成绩最好的那个孩子也许他的妈妈就是大学教授。你羡慕别人家孩子成绩好没看到父母总是陪伴他在灯下夜读。

这些你都看不到,就只看到孩子的成绩不如别人。望子成龙没有错,但要注重方法。

3多观察孩子的心理,一个健康快乐的孩子比成绩更重要。如果孩子真的不是读书的料,家长也要接受这一点。每朵花都有自己的花期,就像每个孩子都有自己的闪光点。只要孩子身体健康,三观正确。无论将来做什么都不会太差的。

孩子经由父母来到这个世界上本身就是弱者,父母是他们唯一的依靠。千万不要因为一时的愤怒造成不可挽回的后果。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