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点破别人的不堪是真正的善良

不点破别人的不堪是真正的善良

  不堪,是一种糟糕的、极坏的处境。每个人都有不堪的时候,善良的人会对他表示同情。但是,真正的善良是不点破别人的不堪。

  一、不点破,是对生命的慈悲

  荒年,一个小偷半夜潜入一家人家偷窃粮食。这家的长者首先发现了,长者立即让小偷藏在一口大水缸里,并且盖上盖。长者的四个儿子也醒来了,四处搜寻小偷。长者愣是没有说破小偷的藏身地。等他四个儿子重新睡去后,长者才让小偷从水缸里爬出来……

  长者不点破,是怕他的四个彪悍的儿子对小偷下狠手。长者不点破,也是对小偷在荒年里为了活命而行窃的一份宽容、体谅。

  不点破是对生命的慈悲,是超越了对物质的强大的占有欲。是一颗慈悲之心对另一个生命的怜惜。

  有人说,虽然我们不能改变周遭的世界,但我们可以改变自己,用慈悲心来面对这一切。

  那老者定是经历了人世的沧桑,懂得人生的艰难,因为懂得而慈悲,因为慈悲而不点破。

  二、不点破,是对自尊的呵护

  邢岫烟是《红楼梦》中邢夫人的侄女,家道贫寒,住在大观园里,天未暖就偷偷的将棉衣拿去当钱。这当票无意中被史湘云拿到了,当宝钗告诉她,邢岫烟当棉衣是为了当钱打点下人,史湘云便动了气,说:“我骂那起老婆丫头一顿,给你们出气何如?”

  宝钗忙一把拉住,笑道:“你又发疯了。”

  宝钗为什么阻止史湘云打抱不平呢?

  因为仗义的行为必然会将邢岫烟的贫寒、卑微“晒”在众多势利之人面前。这是让邢岫烟难堪的,损伤自尊的。

  行侠仗义,确实是快意,但挫败势利小人的锐气之时,也伤害了你要呵护的人。

  心思细腻、考虑问题周全的宝钗是在呵护邢岫烟的自尊。

  不点破,不以行侠仗义的名义放纵自己的行为,周全地考虑问题。即使心若猛虎,面对柔弱的蔷薇也收敛雄心,细嗅花香,轻抚花瓣,不让美好受践踏。

  三、不点破,是对心灵的抚慰

  杨绛在她的《杂写与杂忆》一书中写过一篇文章《我亲历的一场控诉大会》,记录了杨绛文革时期,在北大师生员工大约3000人都参加的控诉大会上,一个她从来没见过的女孩,“咬牙切齿”,“顿足”控诉她用小资产阶级思想对学生进行毒害。“几千双眼睛都射着我”,“我走出大礼堂,恰似刚从地狱出来的魔鬼,浑身散发着硫磺臭,还带着熊熊的火焰,人人都避得远远的”。“有一个老朋友,她老远的躲开了我,可是有个并不很熟的女同志却和我有说有讲地并肩走了好一段路,我对她至今感激”。

  在杨绛最不堪的时候,这位女同志却用她“有说有讲地并肩走了好一段路”抚慰着她,而不是用远离“点破”她处境的不堪。

  不堪的时候,也是心理最脆弱的时候,同情有时其实是让他的不堪再次展示在人面前。那不堪的场面,是他“不堪回首”的。他心底是希望别人无视、淡化、遗忘的。而同情却恰恰相反,强化了不堪的场面,让他明白,他的不堪已经牢牢地印在别人的心理,让他强烈地意识到自己的可怜、甚至可笑的形象。而这份同情似乎又是出于善良,他想要表示反抗都无能为力。

  真正的善良是不将他的不堪点破。用不变的、平常的态度,让他意识到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过去了,过去了。纵浪大化中,不喜亦不惧。

  不点破,是出于一份内心的善良,是一份替别人考虑、体谅他的处境、维护他的自尊、抚慰他的心灵的善良之举。是真正的善良。

  


分享到: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