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是想得很好,结果却不如人意?那可能你掉这个坑里了

总是想得很好,结果却不如人意?那可能你掉这个坑里了

所有事物总能从不同角度去看待和解释。

彼之良药,我之砒霜。

好事、坏事、不好不坏,总是不那此黑白分明。

美或丑,有用或者无用。做出解释的终究还是自己,如人饮水冷暖自知。


可是,无论你是怎么看待或者解释的,从你形成结论那一刻开始,你就把自己投放在这个结论的影响范围中。

并且,会随着时间的推移,逐步加强这个结论,最终在你思维中形成为“成见”、“认知”、“观念”,甚至是“信仰”。

很遗憾,因为你所处环境一般来说是相对稳定的,所以这个逐步加强的过程是在无意识中完成的。

就在这种无意识中,那些解释、结论、认知就像强力胶一样粘附、固化在你的头脑中。

“上火”、“肾虚”、“以人为本”、“民主”、“忠诚”、“自私”、“团队精神”......

类似这些观念可以一直列下去。


大脑的工作机制是,固化后的结论和观念会进入潜意识,在使用的时候不假思索地直接拿来就用。

这时,你就已经被解释、结论、认知,以及由它们所产生的价值观牢牢束缚,“得心应手”地从说得通的角度来考量、判断事物。

这时,所谓的“思考”,其实不过是一堆固化处理模块拼装组合后的产物。

“定理1”+“定理2”+....“定理N”= “思考”。

问题是,“定理n”们,它们不是“定理”啊。


诚如卢梭所说:“人生而自由,却无处不在枷锁中。

解释,就会被锁住;可没有解释,就无法处理事物。

这就是人所要面临的“所知障”的两难境地。

所以,当你发现自己的决策及行动总是不能得到预期的结果时,试试去置疑一下那些“定理”们。


分享到:


相關文章: